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公益是什么?
2012-11-30 09:42:30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 】 浏览:361次 评论:0

徐琦


  两万只“大熊猫”被投入江中比赛游泳?看到这样的新闻标题,大概不少人都吓一跳。不过仔细一看,才发现只是个误会,这是一次公益活动,被投进江里的并不是真熊猫,而是由市民、企业与明星艺人等认购的大熊猫玩偶,目的是为“成都野外放归大熊猫研究专项资金”募集善款。不过,活动举办方把“熊猫玩偶游泳”与“野外放归大熊猫”生拉硬拽在一起,公众在虚惊一场后回过味来,只剩愤怒。


  这些玩偶是什么材料做的?这么多玩偶一次性入水以后将往何处,会不会给水体造成污染?会不会回收,如何回收?我们在短短的新闻里找不到答案。在网上几乎一面倒的骂声中,也有人站出来为主办方叫屈。这类玩偶漂流比赛在成都已经举办过多次,河道设有出发点和终点,漂流玩偶在终点会被拦截并打捞上岸。扔玩偶到水里和剪彩摆花放礼炮本质上是一样的,都只是个仪式。这个花费还未必有其他仪式多,只不过这么做更标新立异一点,不是成功地吸引到很多人的眼球了吗?只要吸引人的注意,唤起公众对动物保护的关注,这样的公益活动不是很成功吗?

 

  真的成功吗?实在不敢苟同。所谓公益,顾名思义是指公共利益,包含所有有关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说,环境保护也是公益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成功的公益活动,不仅要有好的出发点,更应选择健康向上的活动形式。过程很脑残,结果必定也美好不到哪里去。如果为了达成某种公益目的,而罔顾公众的环境权益,那就是典型的顾此失彼、得不偿失,好心办坏事。


  当前为引人关注而不顾后果的教训俯首可拾。有些商家为抬高人气,营造节日气氛,找来数万只萤火虫集体放飞,但这些萤火虫不仅因水土不服而不再发光,事后亦集体阵亡。一些地方进行增殖放流,现场仪式倒是热闹非凡,但实际效果如何?由于未充分考虑不同鱼种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导致大量鱼类迅速死亡,更意想不到的是,无意放生的一些外来水生生物还对原有生态链造成破坏,甚至带来基因污染。


  而这次成都开展的玩偶游泳比赛,尽管我们事后了解到这些玩偶都是充气娃娃,而且将被回收,但并不代表没有污染隐患。制造这些玩偶的材料极难分解,那么多玩偶在江中漂流很难打捞干净,其结果可能就是江面多出来大量垃圾。把这种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的行为称为“公益”,实在是对公益的亵渎。而值得我们反思的,并不止于污染环境的后果,更在于主办方为了达到所谓公益目的而不择手段、却无人约束的乱象。要知道,平时在城市中,往江中、河里扔垃圾,没人看到就算了,如果被人发现,轻则被路人指责,重则被城管人员罚款,也就是说,总会受道德约束或法规管制。而这种以公益为名的活动,光天化日之下,一大群人一股脑往江中倾倒了两万多个垃圾,不仅没人出来制止,还美其名曰是在唤起人们保护动物的爱心,如此这般轻松地合法化了。在主办方看来,人们往江中扔这些大熊猫玩偶时的兴奋程度远远大于其掏钱捐款换得一个纪念玩偶,所以也就“投其所好”,只要能如期募集善款,那点污染也就不足挂齿了。然而,一群对生态环境缺乏起码保护意识的人,还能指望他们对野生动物有多大的善心?即使有,大概也随着江水漂走了吧。


  热心公益是好事,旨在呼唤发自内心的善念。即使是公益活动,也该有它的原则。目前我国一些公益慈善组织和机构遭遇信任危机,其资金来源、财务状况的不公开、不透明,是越界之举。而一些公益组织开展的活动,不经论证、不计后果、不惜破坏环境的盲目做派同样会遭人非议,有时其负面影响甚至超过其原本想要获得的公益价值。做善事,也该循善法。举办公益活动前多设道槛,去认真评估一下它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好事才能办得更周全、更圆满。

 

两万只熊猫玩偶河中“游泳”
熊猫研究专项资金捐赠仪式在成都举行


  中国环境报讯 2012成都全球招募熊猫守护使公益熊猫游泳比赛暨“成都野外放归大熊猫研究专项资金”捐赠仪式近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由爱心市民、爱心企业与明星艺人等认购的两万只大熊猫玩偶被投入成都锦江中竞波逐流。此次活动为“成都野外放归大熊猫研究专项资金”募集首笔20万元善款。

Tags:公益 什么
责任编辑:dongzelaw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