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何英11月6日报道:在马尼拉举行的高级别交通论坛称,亚洲必须扩大可持续交通发展,否则可能面临一个充满道路拥堵、污染、健康状况恶化和经济损失的惨淡未来,而这可能在全球引起连锁反应。 亚洲开发银行(亚行)主管知识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副行长宾度·罗哈尼(Bindu Lohani)说:“如果我们不想深陷不可持续交通的泥潭继而使经济、生活质量、健康和气候变化遭受可怕的后果,就应该着手改变,在未来实现可持续交通。”
第三届亚行交通论坛着重于“具有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交通”,超过40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交通专家、民间社会代表、发展伙伴和来自发展中成员体国家的高级官员借此平台讨论关键的区域交通挑战,分享知识,献计献策,促进交通业的发展。
在整个亚洲,城市的迅速发展和人们不断攀升的收入使得机动车数量急剧上升。1980年,亚洲的机动车数量只占世界的十分之一,而到2030年,亚洲的机动车预计将占世界总量的近一半。小轿车和卡车的普及已成为沉重的负担,使亚洲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位居全球最高,每日有近2,000人死于交通事故。 如果亚洲不改变现有的交通发展模式,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燃料价格将继续升高,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及经济增长的前景堪虑。
亚洲的政策制定者已经对此做出回应,他们投资轨道和其它非机动公共交通,制定人性化的城市规划,并在机动车方面采用像燃料经济性标准这样的高效措施。然而,由于巨大的需求,预计2010年到2020年间,亚洲需要投资约2.5万亿美元来填补交通基础设施上的空缺。 亚行为发展中成员体提供融资、知识和能力建设方面的支持,帮助他们扩大可持续交通发展。亚行每年提供近30亿美元的行业贷款,这一数字还在不断上升,包括对孟加拉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快速公交系统,以及对越南地铁线路的援助。 亚行同时还支持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措施,如中国为减少公路货运量而规划的内河航道发展;亚行还支持包括区域铁路在内的跨境交通举措。到2020年,对城市交通、铁路及其它次部门的投资将有望超过对公路建设的借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