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记者 季英德 通讯员 王利锋
一河清水蜿蜒流淌,两岸芳草萋萋、绿树成荫,山东省莘县城区内穿城而过的徒骇河经过整治由“黑”变清,曾经不好意思将客人领到河边走走的莘县人,如今会主动带朋友到河边转转。
莘县环保局局长陈明月说:“徒骇河只是我们按照治、用、保并举理念构建城市生态水循环体系的一个缩影。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整治河流环境,建设人工湿地,莘县城区环境极大改善。”
生态立县环保优先
在莘县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成员名单中记者看到,县委书记朱加云、县长张国洲两人亲自担任委员会主任,10名县级领导担任副主任,26名县直单位“一把手”为成员。
莘县树立环保优先观念,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专项领导小组、治污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设立环保公安室,把县环境监测站、环境监察大队升格为副科级单位。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把环保工作目标考核成绩列为对各级各部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莘县坚持生态立县,以建设“碧水蓝天、生态宜居、百年精品”的现代化城市为目标,聘请专家编制《莘县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生态县建设规划》,并把规划纳入到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莘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各乡镇(街道)、县直各部门的责任和目标。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一把手”是环保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其他社会团体的作用,带动各行各业关注、支持和参与生态建设,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每年年初,县委、县政府都与各乡镇(街道)、县直各部门签订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责任书,半年和年终进行严格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乡镇(街道)、部门党政“一把手”政绩挂钩。对在生态建设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未能按时完成生态建设阶段性工作任务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构建城市水循环体系
陈明月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个鱼缸,里面养着两条极普通的鱼。看到记者诧异的眼神,陈明月解释说:“这是我在整治后的俎店干渠里发现的,当时那段水里有二十多条。俎店干渠里的水都是莘县工业园里处理后的中水,这样的水里能有鱼,说明工业园排放的水是达标的。”
莘县按照“治、用、保”并举的理念和“御污于外、治污于内”的工作思路,先后投入超过1.2亿元,实施了三大生态水利工程,在莘县城市四周形成大的生态水循环体系。达标中水留存境内,回用于工农业生产和涵养水源,实现水资源的“治、用、保”,构建起了城市生态水循环体系。
莘县高标准建设了徒骇河水利风景区四期工程。建成的徒骇河生态湿地公园,具有防洪排涝、调水灌溉、蓄水补源、改善城区地下水质等多种功能,而且结束了莘县没有湿地公园的历史。实施安庄清水河治理工程,原来的黑沟渠变成了清水河。目前,安庄清水河已与徒骇河水体相连。
俎店渠人工湿地工程总投资1600万元,对莘县生活污水处理厂以及上游工业园区企业处理后的达标中水进行拦蓄和深度处理。湿地建成后,不仅能有效减少污染排放,改善莘县水环境质量,而且实现了枯水期污水向徒骇河零排放的目标。
打生态牌唱绿色戏
莘县深化生态宣传和创建工作,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全力搞好生态林业,打生态牌、唱绿色戏,实现了生态链与经济链的有机结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高。
莘县坚持以绿色系列创建为抓手,多形式多载体深入开展环境和生态宣传教育。目前,全县已建成省级环境优美乡镇3个、国家级绿色学校1所、省级绿色学校4所、市级绿色学校11所、市级绿色社区两处,还有17个乡镇正在创建省级生态乡镇。
莘县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大力推广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大力实施绿色工程,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建设绿色“菜篮子”、生态“果篓子”和农产品加工销售集散地。
目前,莘县张寨镇被评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山东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董杜庄镇是国家绿色食品西瓜生产基地,农民群众现金收入的70%以上来自生态农业。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在95%以上,被国家命名为全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