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素有“煤电之城”美誉的辽宁阜新曾拥有世界闻名、亚洲第一的海州露天煤矿,有在国家“一五”时期依靠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建起的堪称亚洲之最的发电厂。半个多世纪以来,阜新为国家贡献6亿多吨煤炭,发送2000多亿千瓦时电力,而随着煤炭资源枯竭等问题的凸显,如何摆脱困境,快速发展,阜新由此走上了转型振兴之路。
2001年,这座“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被国务院确立为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自此,十几年间阜新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用电量高速增长,电网作为国民经济的“先行军”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强大的电力支撑网,为阜新经济的飞速发展奏响最强音。 阜新新称谓:“风电之城” “煤城”阜新现在有一个新的称谓:“风电之城”。自1999年辽宁实现首次风电并网,截至目前,辽宁电网风电装机容量已超过400万千瓦。而随着阜新扎兰山、阜西泰和风电场落户阜新,阜新并网风电总装机已达到164万千瓦,占辽宁风电40%,居辽宁首位。当地民谚称“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刮半年”。不过现在,即便是风大得走不动路也可能是件好事,因为风能给阜新这座煤炭资源枯竭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正深刻地改变着阜新地区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逐步实施,阜新利用资源优势,加大风电产业发展力度,确定了以风电产业为龙头,打造新型能源基地战略。 在风电快速发展的同时,风电场集中并网发电给电源负荷平衡、调峰调频及安全稳定运行,也使电网企业不得不面对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难题。 为了确保最大限度增加电网接纳风电能力,辽宁阜新供电公司加强风电知识学习,研究有关政策及法规,加强智能电网建设、精心谋划电网运行方式,科学调控各类发、供电设备,为风电企业早发电、多发电创造了广阔的环境。先后投产了220千伏松涛变电站、220千伏阿金变电站,加强主网架建设,满足大规模风电场接网需求。同时,对并网风电场加强基础管理建设,积极做好有关保护信息的收集和报送工作;加强通讯运行管理,确保实时通讯、接收、执行控制指令的畅通;加强培训和技术交流,提高风电调度管理人员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增强应对风电并网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十年间,阜新电网风电装机规模逐年增大,目前已竣工和在建风电项目总计180万千瓦。随着,阜新华润阜蒙驿马池风电场、金山阜蒙娘及营子风电场项目列入国家“十二五”第二批拟核准风电项目计划,阜新风电距离年底200万千瓦并网目标为期不远。 为实现阜新千万千瓦风电城的发展目标,阜新加快了风电资源的勘察、规划、开发、营运和工程建设步伐,全市先后设立了测风塔85座,其分布密度是全国之最,为地区风能资源评价奠定了基础。 为了最大限度接纳风电,阜新公司早在2007年就开展了《阜新地区风电场接入系统规划设计报告》等专题研究,完成《辽宁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辽宁风电发展研究》等专题报告,以及《辽宁电网“十二五”期间风力发电接入系统设计》,并与已经投运的风电场签订接入辽宁电网承诺函,确保风电场科学合理发展,风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我们加强了与风电企业信息沟通,通过发布‘网情通报’,召开专业会议等形式及时向风电企业传达电网情况,使风电企业、火电企业及政府等社会各界充分了解风电发电形势,征得各方支持,不但创造了和谐的网场环境,也充分展示了‘国家电网’品牌形象。”辽宁阜新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主任李振宇表示,由于辽宁电力公司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提高电网接纳风电能力,预计“十二五”期末辽宁电网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600至1000万千瓦,而地处西风带的阜新,风力发电比重也将进一步提高。 借“风”发展 加速转型步伐 “风能是绿色能源,发展180万千瓦风电,年发电量可达到36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110多万吨标准煤,可以大量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排放,还可以减少废渣排放。全部建成并网发电后,年收入将达到21.96亿元。”?利用风能,发展风电,变害为利,阜新发展风电产业这一利国利民项目,得到当地方政府和百姓的大力支持。 “风电的发展不仅仅体现了其本身的价值,促进了地方经济,更重要的是延伸出很多新的产业。就拿金山风电来说,该项目在后新秋镇的建设和发展,不仅企业得到了发展壮大,而且为后新秋镇乃至周边乡镇带来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截至今年8月末就上缴税金360万元。金山风电还出资为后新秋镇修通了一条3公里的乡村风电公路,三期工程开工后还将修通一条7公里的公里。因为收入增多了,镇政府改善了办公条件,镇文化中心、文化广场也相继落成,丰富了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由于该风电场坐落在彰武县八大景观之一的巨龙湖畔,壮观的风机每年还能吸引很多游人来此参观,给当地餐饮、住宿带来不菲的收入。另外,金山风电的落成,还为镇上解决了固定就业岗位15个,临时用工万余人次,有8名技术人员已经输送到风机制造的外企工作。”辽宁阜新彰武县后新秋镇主管工业的副镇长孙小敏道出了风电的价值。 在规划发展风电产业中,“以风能资源引进装备制造业,拉长风电产业链”,在阜新市上下达成共识。利用并发挥当地企业的资源和设备优势,对内积极引导一些装备、铸造企业生产转向,培育开发风电配套产品。当地的支柱企业、一直以开发生产钢结构产品为主的大金集团,在地方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大力支持下,适时投资上马了年产700套风机塔筒项目,这不仅使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同时也满足了当地风电产业发展的配套需求。与此同时,阜新对外开展“捆绑式”招商、产业链招商,相继引进了风机轮毂、风电法兰盘、风电箱变、风电控制系统等项目,加快了风电产业集群的形成。
为了完善风电产业链发展,引进了新疆金风风机总装项目,金风科技在阜新建设覆盖东北三省的直驱永磁风电机组生产制造中心、人才培训中心、服务中心、备件集散中心,包括年产500台套兆瓦级风电主机生产项目,发电机、轮毂、机舱等部件组装生产项目,协助引进叶片生产项目。新疆金风风电北京厂搬迁阜新工作已经完成,阜新金风风电二期正式运行生产。达产后各项目累计产值将达150亿元。 阜新供电公司始终坚持国家电网公司“四个服务”的企业宗旨,从电网规划开始,紧跟地方政府经济发展战略,密切关注地方经济发展动向,滚动修订电网发展规划。针对地区电网特点及时撰写专题分析报告,明确电网建设发展思路、建设重点和开工时序,做到规划引领项目,项目有机配合,提出了“项目建设到哪,电力保障就跟进到哪!”的供电服务承诺,为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彰武金山风电场变电所所长陆天说:“我是建场就在风电场工作,金山公司到目前为止在后新秋镇地区已建设29台风力发电组,每台发电机组每年平均能作业2000多小时,全年能发3000多万度电。在风电场的建设和并网发电过程,阜新供电公司都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技术支持和帮助,电网建设也不断加强,并且经常到我们风电场来调研,了解并网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研究解决方案,为最大限度的接纳风电提供了坚强的支撑。” 随着阜新风电产业的做大做强,阜新被国家确定为风电设备国产化示范基地。作为阜新经济转型战略目标之一,阜新市政府始终坚持优先建设以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能、煤层气、地热开发及配套产业为代表的新型能源基地。预计“十二五”期间,阜新地区风电装机10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1000兆瓦,生物质电站每县一个,地热电站创建全国低温光热地热示范电站,煤层气电站大力推广,阜新新能源基地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概括为“风光互补双两千,生物质、地热、煤层气共发展,经济运行双过亿,新型能源基地在眼前”。 如今,风电正在成为阜新煤炭资源枯竭后一个新兴的重要支柱产业,一座气势恢弘的“风电之城”正在崛起。阜新,正在实现从“煤电”到“风电”的转型。 而在践行“四个服务”,奉献清洁能源的进程中,阜新供电公司正以最优质的供电服务,不遗余力地推进着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巩志鹏 王宝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