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正式运营首日垃圾量减半 绿房子试点令人期待
2012-09-05 13:31:56 来源: 作者: 【 】 浏览:285次 评论:0
中国环境报记者 陈媛媛


  垃圾进了绿房子,出来可以减半。这是环保人士黄小山的自建社区垃圾处理平台——绿房子运行首日,经过住建部环境卫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统计测算后得出的结果。


  黄小山,网名“驴屎蛋”,北京市知名律师,曾作为阿苏卫垃圾反焚烧派的代表,随北京市政府代表团赴日本考察垃圾处理模式。通过关注垃圾问题,黄小山成为垃圾处理方面的民间专业人士。


  2011年起,他自费投入70多万元,在相关政府和科研机构的帮助下,自创了“绿房子”垃圾前端分类回收处理体系。经过一年的探索,9月1日,绿房子正式开始运营。


  ■现场 垃圾分类脱水后瘦身一半


  上午10点30分,七八辆三轮车拉着来自纳帕溪谷别墅区上午收来的垃圾,来到绿房子门前,几名工作人员和环保志愿者麻利地将垃圾袋逐一过秤——464.60千克。随后所有垃圾被送到处理湿垃圾的房间。由屋内破碎处理一体的垃圾设备进行干湿垃圾分类处理。


  工作人员首先将垃圾倒到设备传送带上。随着缓慢的传送,工作人员动手将其中的塑料、纸张、玻璃等可回收和有毒垃圾拣到身后的两个垃圾桶内,将剩饭菜、烂水果、动物粪便等各种垃圾送入设备内;设备的另一端,经过破碎并压缩的垃圾变成了黑绿色,这些垃圾将与堆肥厂对接。而设备的管道接入地下,垃圾污水直接排入地下污水管道。


  分拣出来的干垃圾,按照可回收、有毒、可燃等几大类分类投放在不同的垃圾箱内,分别与北京目前垃圾末端处理的模式即填埋、焚烧、堆肥、有毒有害物质处理一一进行对接。在处理干垃圾的房间,可回收垃圾在一个专业的操作台上被再次细分为纸张、塑料、金属、玻璃等7大类,出售给下游的垃圾再生企业。


  经现场统计,464.60千克的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是288千克,占总量的62%;可回收垃圾60千克,占12.90%;不可回收的垃圾116.60千克,占25%。厨余垃圾经过破碎脱水,残渣114.40千克,脱水173.60千克,脱水率达到60.20%,脱水占垃圾总量的37.40%。垃圾减量233.60千克,减量率达到50.30%。


  这一统计结果与之前的调查和测试结果基本吻合,垃圾减量五成。按照黄小山的设计和定位,绿房子将作为延伸到居民社区的,具有统一标识、统一形象并进行统一管理的连锁式的,集干湿垃圾二次分拣、资源回收、厨余垃圾脱水减量等功能于一体的垃圾集约化中转平台。


  居民生活垃圾经过绿房子脱水和分类处理,不仅避免出现恶臭、遗撒等二次污染,还节省运输成本,减少政府在垃圾方面的财政支出,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有利于提高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激励 让奖金池推动居民分类


  绿房子,如果有民众支持,前景肯定好。黄小山说。


  如何调动民众的积极性?他借鉴了德国的绿典制度,推出了一个奖金池制度,分为生活垃圾激励制度和可回收物奖励制度。


  当贴有表明居民身份信息的二维码的湿垃圾被送到绿房子后,工作人员将扫描二维码,进行分类的居民家庭信息将被录入电脑累加积分。每月底,绿房子工人会邀请当月积分排名靠前者参与抽奖活动。


  每个周末,社区居民将水瓶、包装袋等可回收物送至绿房子处换取奖券。奖券为即开形式,多送多得,当场兑奖。另外,也会不定期开展针对某种可回收物的专项回收活动。


  “你拿一个易拉罐,价值就一毛钱,在我这可能换一箱牛奶”。用黄小山的话说,重奖虽然违背价值规律,但目的很明确,为了让大家把垃圾送过来。


  “只要拿到这个信用卡的每户人,都有三重奖励,即开式奖券、积分月奖、积分年终奖。也就是说居民送到绿房子一个易拉罐,就可能有3次中奖机会,就像我们拿彩票一样,从一等奖到五等奖不等。我们的居民,随时能通过绿房子网站,查到积分排列,每月前一百名有大奖,每年前一百名也有大奖。”黄小山说。


  重奖的钱从哪里来呢?黄小山早就做好的谋划,“我要环保基金的钱,要包装物生产企业的钱。要他们出钱,也是他们社会责任的延伸。”今年年初,黄小山已与利乐公司谈好合作事项,成为第一家为绿房子提供奖金的企业。

 

  ■未来 绿房子尚需不断完善


  去年7月,黄小山的第一个绿房子在纳帕溪谷别墅后门建完并试运营。那时的绿房子还是只有20平方米的简易房。一年后,绿房子被重新改建成干净雅致的两间联体木屋,一个房间进行湿垃圾的现场处理,另一个主要用来分类七种干垃圾。破碎处理一体的垃圾脱水机已经升级到了第五代,脱水效果大大提高,机器还增设变频传输带,方便工作人员分拣。


  在运行当天,固废处理专家和热心的环保市民纷纷给黄小山提建议,在处理湿垃圾房间扩大活动空间,增加排风扇数量、设计负压吸臭装置等。


  有人提出,绿房子选择的是别墅,并不具代表性,黄小山现场向大家做出了解释,试点包括参加常兴庄的480户农民和别墅的500户,并不完全是别墅区。


  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黄小山表示,将在之后的扩大试点中逐一进行调整。为了复制绿房子模式,接下来,他将在万通基金会的资助下,在万通地产下边的一个小区筹建第二所绿房子,SEE基金会也计划投入100万元,寻找人口稠密的居民区来做试点,“我现在还在寻找大学建绿房子。几个试点同步进行。”黄小山说。


  □对话


  黄小山:最重要的是行动


  记者:筹建并试运行绿房子这一年,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黄小山:我觉得没有太难的,过去以为政府会有阻力,但事实上没有。但我的顾虑在未来,绿房子未来的最大问题来源于百姓,也就是绿房子未来能否走下去,还是要看老百姓能否自觉分类垃圾,能否将垃圾送到绿房子。


  但是我行动了,横幅也做了,活动也做了,奖品也准备好了,没人搭理我,我就没办法了。我最怕的就是这种情况。就像我的吻扑上来了,等着有人回应,希望有人回应,这样,爱才热烈!我的吻已经扑上去了,就等着百姓扑上来。

 

    记者:墙上挂着你写的“垃圾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哲学问题”,你为何给出这样一个定义?


  黄小山:一年来对中国垃圾的思考,我明白了,实际上垃圾问题是一个哲学问题,其实绿房子没有太多技术含量。


  绿房子最值钱和独特的是,我试图以一个公民的身份,从哲学的角度思考垃圾问题。垃圾问题也是哲学的三大根本问题,垃圾是什么,从哪来,到哪去。这个问题不是轻而易举就说得清楚的。我总结,垃圾最终还是研究如何对待产生这些垃圾的人,人的态度,所以我说是哲学问题。如果从这些角度考虑,垃圾的问题才能解决。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