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大型景区将建应急避险场所 房山十渡两个应急避难点已投入使用
2012-08-17 09:24:42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 】 浏览:275次 评论:0

 本报讯(记者 王海燕)游客在景区游玩,如果突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如何紧急避险?昨天,记者从市园林绿化局公园风景区管理处了解到,今年下半年起,本市大型景区陆续建立游客避险场所,并用标志牌指示避险线路,方便游客在遇到极恶劣自然天气时避险逃生。

  “7·21”强降雨,本市多个景区受灾。虽然没有游客受伤、死亡事件发生,但在景区内如何应急避险,成为很多市民关心的话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景区还很少有考虑为游客设避险点的。”市园林绿化局公园风景区管理处处长张亚红介绍,全市当前有375家公园、风景名胜区,很多公园景区都是依山而建,容易发生地质灾害,但无论是前期规划,还是后期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考虑给游客设避险场地的,寥寥无几。

  实际上,京郊很多风景秀丽、游客量大的景区,恰恰就是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高发地。市气象部门公布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显示,本市有两条地质灾害高发带,分别位于东北和西南部山区。两条地质灾害高发带中,涵盖了十多个北京著名景点,包括潭柘寺、云蒙山、青龙峡、百花山、京都第一瀑等。而喇叭沟门、龙庆峡、摩崖石刻、水长城、上方山,都处于地质灾害易发区。

  张亚红介绍,针对这场大雨给各景区造成的破坏,园林绿化部门正在制订意见,指导受灾景区系统重建。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在规模较大、游人密集的公园景区,建设应急避险场所。

  应急避险场所的选址,第一要求安全,没有地质灾害记录;第二要求方便,游客比较容易到达,可以是一处,也可以是分散的几处;第三,要达到一定的面积,可以为足够多的游客提供庇护。

  记者从房山区了解到,目前,房山的十渡景区已经设立了两处紧急避难场所,分别是景区福利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处避难场所的位置和联系电话已在景区公布,方便游客在紧急情况下求助。

  张亚红表示,各景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应急避险场所的具体位置。与此同时,景区内要建立起完善的标志系统,指示游人如何方便到达。在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地方,要竖立醒目的警示牌,告知游人这是危险地带,禁止随意攀爬、露营等行为。

  而对于今后新建的景区,建设避险场所有望作为一项硬指标,提前纳入到景区规划中,做到预防灾害,未雨绸缪。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