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疾病发病逐渐年轻化
2012-06-15 10:11:35 来源: 作者: 【 】 浏览:415次 评论:0
昨天,本市发布北京健康白皮书,首发居民健康状况大样本调查结果,超六成青壮年市民血脂异常,50岁以上市民半数都有高血压……市民健康面临挑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疾病发病逐渐年轻化
 
本报记者 方芳

  昨天,市卫生局发布《北京市2011年度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也称健康白皮书。白皮书中首次公布了每三年一个周期的“北京市居民健康状况大样本调查”结果。最新调查数据显示,虽然本市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这三项衡量总体健康情况的基本指标均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但市民健康仍然面临挑战。白皮书显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青少年健康是威胁市民健康的三大问题,且年轻化趋势明显。

  慢性病 市民健康主要威胁

  数据:“三高”发病全面上升

  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介绍,2011年是本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三年一次的监测年,因此今年的北京健康白皮书中加入了本市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最新调查数据。

  数据显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市民健康主要威胁。本市18岁至79岁常住居民因“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引发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性病以及脑卒中的患病率与2008年(上一监测年)相比均有所增高。

  其中高血压患病率为33.8%,较2008年上升11.6%;糖尿病患病率为8.9%,比2008年增加了3.5%;血脂异常患病率为50.5%,比2008年上升了45.6%;脑卒中患病率为1.5%,与2008年相比上升了15.4%。

  恶性肿瘤也就是癌症的最新调查数据为2010年数据。本市2010年癌症发病率为301.93/10万,比2009年的297.04/10万,上升1.6%。其中肺癌发病率由2001年的40.29/10万上升至2010年的62.68/10万,年平均增长率为2.4%;乳腺癌年平均增长率为6.8%;结直肠癌发病率由17.22/10万上升至33.95/10万,年平均增长率为5.0%。男性发病率最高的第一大癌是肺癌,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第一大癌是乳腺癌。

  2011年本市户籍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仍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前三位死因分别是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共占全部死亡的73%。其中,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58.05/10万,占总死亡的26.7%,已连续五年成为本市户籍人口的首位死因。

  相关新闻

  慢病患者看欧洲杯须备药

  本报讯(通讯员 李坚韧)欧洲杯鏖战正酣,熬夜看球的市民也越来越多。专家提醒,慢性病患者一般不宜观看激烈的足球比赛,如果看则必须备齐急救药品。同时一定要有朋友或家人陪同观看。

  凌晨球赛时间恰好是人们的最佳睡眠时段,如果持续熬夜看球,睡眠长期不足,生物钟将被打乱,身体抵抗力也自然减弱,很容易诱发多种心理、生理疾病。由于夏季天气变化快,再加上熬夜,人体的抵抗力就会更弱,稍不注意就很容易生病。因此当球迷感觉到胸闷、胸痛、心慌等情况时,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要超过7℃,尽可能减少进出空调房间的次数,以免一冷一热使人体血管,尤其是脑部血管反复舒张而发生意外。此外,减少在酒吧等环境拥挤、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看球赛。吸烟、空气浑浊也会导致人体因缺氧而缺血,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病因一:慢病危险因素恶化

  在慢性病发病率增长的同时,诱发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情况也不容乐观。2011年本市18至79岁常住居民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饮酒较上一次调查都呈现出进一步恶化的迹象,相关指标都呈上升趋势。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居民的超重和肥胖。居民超重率为36.5%,与2008年相比增加了1.1%;肥胖率为21.1%,与2008年相比增加了10.5%。

  居民吸烟率为29.4%,与2008年相比增加了1.4%;居民被动吸烟率为50.7%,与2008年相比增加了1.4%;居民饮酒率为46.8%,与2008年相比增加了5.9%,过量饮酒率为16.2%,与2008年相比增加了138.2%,缺乏体力活动率为51.3%,与2008年相比增加了56.9%。

  18岁至30岁男性中,31.5%超重,21.3%肥胖,54.1%吸烟,66.2%被动吸烟,71.6%饮酒,26.9%过量饮酒,41.8%缺乏体力活动。虽然女性情况好于男性,但依然有29.4%饮酒,43.0%被动吸烟,62.5%缺乏体力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男性40至49岁饮酒率最高,达到七成多,而女性是18至29岁年龄组饮酒率最高,为29.4%。女性饮酒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

  病因二:膳食结构不合理

  吃油盐禽肉多了,蔬果及豆类却少了。今年北京健康白皮书首次增加了北京居民膳食模式图。从市民“膳食宝塔”的形状看,平衡膳食应是金字塔形,而目前北京市居民的膳食结构呈倒金字塔,说明目前市民膳食结构依然不尽合理。

  目前本市居民油、盐摄入偏高,食盐摄入量为8.98克,食用油每人每天平均摄入量为35.16克。而卫生部给出的建议标准是每人每天食盐量为6克,油的摄入量为25至30克。

  此外,居民奶制品、大豆坚果类、水果蔬菜摄入均不足,禽肉类摄入偏高。

  膳食结构不合理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及肥胖等慢性病的重要共同危险因素。专家介绍,吃盐太多,首先受影响的就是人体的肾脏,钠太多,喝水就多,排尿就会变得频繁,肾脏就会承受比较大的负担。同时,吃盐多了易患高血压,冠心病、心衰就都“找上门”来了。 

  趋势一:慢病患者年轻人多了

  以前说到慢性病,那是老年人的“专利”。据方来英介绍,深入分析今年健康白皮书的数据可以发现,不仅慢性病的患病率不断增高,慢性病患病人群也呈现年轻化趋势。

  高血压的患病率中,18岁至30岁男性为18.4%,也就是说有近两成的男性在20多岁就出现高血压。此外,30岁至40岁男性高血压患病率为31.1%,40岁至50岁男性已接近50%。40岁至50岁女性亦高达30%。

  血脂异常更为突出。18岁至30岁男性的血脂异常患病率竟然已经达到58.5%,30岁至40岁男性接近70%。女性略好于男性,但是18岁至30岁女性血脂异常患病率也达到27.4%,30岁之后均已超过30%。

  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既为慢性病,也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其它慢性病的危险因素,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中竟然有接近60%的男性就已经出现血脂异常,将来他们患其他慢性疾病的几率将会大大增加,在未来,不论是他们个人,还是社会都会面临很大的健康压力。

  方来英坦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程长、治疗见效期也长,后期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大,这些数据说明,本市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病形势更加严峻,面临的防病任务更加艰巨。

  趋势二:郊区发病多过城区

  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等都是“富贵病”,如今,郊区“富贵病”的发病率,已经超过了城区。

  仅以肥胖为例,城区居民肥胖率为20.5%,郊区居民为22.6%。据介绍2002年以前,城区居民的“发福”情况一直高于郊区,而到2005年,两者基本持平。2008年时,郊区居民的“发福”情况已经出现反超,目前,距离正在拉大。

  此外,高血压的患病率,城区居民为32.5%,郊区居民为36.2%。血脂异常,城区居民的患病率为50.3%,郊区居民为50.8%。

  专家表示,郊区发病率高一方面是生活水平提高,经常接触禽肉等食物,高油高盐,膳食结构不合理。另一方面,郊区健康知识普及不够,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吃更健康,且不注意运动。

  防治目标:未来五年控制慢病

  方来英表示,慢病发病情况令人担忧。今年年初,北京已启动“阳光长城计划2012”,包括健康北京人心、脑、肿瘤及口腔四大防治行动,计划将通过连续5年开展心脑血管、肿瘤、口腔疾病防治,使北京市居民慢性病相关指标得到控制或改善。

  卫生部门已经连续数年为适龄妇女开展乳腺癌和宫颈癌的筛查。今年本市将在社区为12万高危人群进行脑卒中筛查,此前本市已经为10万人进行了脑卒中筛查。

  重性精神疾病

  新增患者8成是中青年

  数据:2011年本市社区新登记建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6223例,累计登记在档患者62004例。上报新诊断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中,20至59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占新诊断患者的78.2%。

  在学界内,有个约定俗成的粗略划分,一般来说,精神分裂症、持久性妄想障碍、抑郁症以及器质性因素导致的精神疾患如痴呆等,都被称为是重性精神疾病的范畴。上报新诊断的患者以精神分裂症最多,占全部新诊断患者的49.4%;其次是双相情感障碍占23.5%。

  病因与防治:数据说明在社会变革转型、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生存压力和竞争压力都在不断加大。建立健全精神危机干预、精神心理疏导以及精神疾患预防机制势在必行,同时这也是缓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力措施。专家建议,在学习生活或是社会压力下,首先是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一旦有不好的苗头,像是心情不好、闷闷不乐、对什么事情都兴趣减退时,要及时改善。

  青少年健康

  “小眼镜”“小胖墩”增多

  关键词:视力

  本市青少年视力不良问题有加重趋势。数据显示,2010至2011学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2.99%,比2009至2010学年度上升了3.0个百分点。其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0.4%。

  2010年9月入学的小学一年级新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就已经达到了39.1%。

  中小学生沙眼检出率为0.32%,较上学年度下降了0.14个百分点。

  关键词:肥胖 

  中小学生的肥胖问题有增无减。调查数据显示,2010至2011学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为20.7%,与上学年度相比上升了0.37个百分点。 

  此外,0至6岁儿童与营养有关的常见疾病主要为贫血、佝偻病、营养不良和肥胖,仍保持在历史较低水平。缺铁性贫血检出率为2.0%,较上学年度下降了0.3个百分点。说明本市青少年贫血已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蛀牙

  孩子们的口腔卫生也令人担忧,2010至2011学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恒牙患龋率为18.6%,人均恒牙龋0.40颗,与2009至2010学年度基本持平。 

  但恒牙患龋率和龋均都随年级的增高而增高,小学生恒牙患龋率为11.7%,初中生为22.4%,高中生为30.8%;小学生恒牙龋人均为0.20颗,初中生为0.52颗,高中生为0.80颗。而且恒牙龋齿充填率仅为39.3%,仍处于较低水平。

  关键词:身高

  2010至2011学年度,17岁年龄组男生平均身高达到174.3厘米,平均体重达到70.6公斤;女生平均身高达到161.8厘米,平均体重达到57.0公斤。与上学年度数据相比基本持平。

  相关链接

  三大指标比肩发达国家

  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是世界上衡量一个地区总体健康情况的三项基本指标。昨天发布的北京健康白皮书中显示,本市居民基本健康指标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人均期望寿命突破81岁。

  2011年本市户籍人口婴儿死亡率为2.8%。,比2010年的3.3%。下降了13.7%,仍然连续多年保持在较低水平。2011年本市户籍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为9.09/10万,比2010年下降了25.1%,已连续三年大幅度下降,说明本市孕产妇女保健工作水平在持续提高。2011年本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为81.12岁,比2010年上升了0.31岁,处于全国前列。这些指标显示本市居民健康整体状况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水平,基本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持平。

  2011年本市户籍人口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4.54%。,较2010年下降了9.3%。0至6岁儿童与营养有关的常见疾病主要为贫血、佝偻病、营养不良和肥胖,患病率较2010年基本持平,仍保持在较低患病水平。

责任编辑:dongzelaw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