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京居悟与怀   寻访红螺山
2012-03-20 10:27:51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 】 浏览:556次 评论:0
  红螺寺大雄宝殿
  红螺寺山门及四棵槐树

  高文瑞

  春天,专程到红螺山寻访。

  沿红螺寺大门西行几百米路北,有一深坑,直径五六米,如果不是当地专家确定,想不到这里曾有水。据目睹过此景的人回忆,上世纪80年代末还能看到泉水,水中涌起一串水泡,炸开于水面,犹如珍珠散开,所以叫珍珠泉。《长安客话》载,“红螺山有泉一线,以珍珠名,其水湧如喷珠故也”,可见此泉古时喷力之足。

  自珍珠泉沿柏油路转向西南,山形逐渐收入目中,确有气势,略能看到有两个山峰,所以范文程的三子,兵部尚书范承勋在《范氏京儿诸阡记》中写下红螺山得名的另一说,当地人称“两山顶若双螺”,志书没有记载,却可想见,此处绝非凡山。当年明成祖选陵,深得朱棣赏识的廖均卿奉命进京,还曾考察过红螺山,并作为仅有几处候选之一,可见地势。

  山坡下路西边,这就是范文程墓,没有任何凸起标识之物,若非特意寻觅和引路,很难在一片庄稼地中找到。说起此人,未必谁都关心,要说到吴三桂搬清兵入关,人们耳熟能详。那时,睿忠亲王多尔衮并不认为是个机会。他三次兵围都城,都没拿下大明,而李自成一举成功,这足以说明实力,比较是最好的鉴别,怎敢轻举妄动。他对手下阿济格、多铎说:“自成一举破之,其智勇必有过人者。……不如分兵固守四境,以观动静。”三人“咸有惧色,遂屯兵不进”。这就是最初的多尔衮。就是在这关键时刻,范文程力谏借机进攻,深入分析了清军必能取胜的原因,坚定了多尔衮入关的信心和决心。

  入关作战中,范文程深知民心向背的重要,告诉民众:“吏来归,复其位;民来归,复其业。师律素严,必不汝害。”几句话把兴师的意图和方针说得明明白白,檄文后还署上范文程的官阶和姓氏,使“民心遂安”。

  范文程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表现了一位政治家的智谋和远见,提出了一系列开国要则,进京后:为崇祯帝发丧,安抚遗民,任用明官,定律令,建议减少赋税等等。顺治二年,江南既定,范文程上书顺治帝:“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请再行乡、会试,广其登进。”解决了人才来源和普通民众入仕之路。

  就因为远见卓识和忠心耿耿,皇上格外重视范文程,每次议政,一定会问:范文程知道吗?如果不知,便问:为什么不与范文程商议?如果说:他也这样认为。皇帝就同意了。

  这位开国功臣服侍过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顺治福临、清圣祖康熙玄烨四代君主,官至文馆的主要成员。文馆就是皇帝的内阁,专门给皇帝出主意,起草文件。后来,文馆改为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也称内三院。范文程为内秘书院大学士。之后又定,内三院为文臣班首,位置排在最前边。范文程最后成了太傅兼太子太师,就是给皇帝和太子当老师。什么职位能比影响皇帝思想意识更重要?

  康熙皇帝念及开国老臣,非常敬重范文程,给以厚重礼遇。《清史稿·范文程》载:“文程疾,尝亲调药饵以赐。”历朝历代,有几个大臣能让皇帝调药,何况是汉人。康熙五年(1666年)范文程去世,卒年70岁,谥号“文肃”。康熙皇帝亲撰祭文,并立碑纪其功绩,赐给墓地。红螺山巍峨雄武,一山双峰,比肩耸立,两翼舒展,引带群山,酷似舞动双翅的大鹏金翅,护卫着此地。40多年后,康熙皇帝又为其祠亲书横额“元辅高风”。   

  站在山坡上,看不出墓界,却能感觉出坐北朝南,规模宏大,据说占地约有5亩。在这片土地的挡土坝上,能看到垒有许多汉白玉建材,整块的还能看出房檐、碑座等形状,绝大部分已是碎石,有些上面残存着精美的纹饰,能看出雕工之精细,建筑之铺张。据《怀柔文物集成》记,墓是土宝顶,前有石供桌,有华表一对,四柱三间汉白玉石牌坊一座,石牌坊很高,上面还雕着石兽。有螭首龟趺一通墓碑,碑身四周刻有游龙戏珠。《光绪顺天府志》载,墓前有“赐谥及谕祭碑”。仅这些足以说明墓主的地位与待遇。砖木结构的祠经不住时间磨砺,石材还能长久,而这些石雕在“文革”时期被砸碎。

  山坡的上方,墓穴就在地面裸露着,里面空空,一眼见底。墓穴四壁,非砖非石,十分坚硬,据说是用江米汤和白石灰浇铸而成。现在仅存范文程与元配陈夫人的两个墓穴。站在墓前,令人感慨万千,这样一位显赫一时的人物,刚过去二三百年,就已逐渐淡出了世人的记忆,真应了曹雪芹的“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之句。

  范文程是个争议人物。从清朝看,他是个开国功臣,有人把他列为中国历史上十大谋士之一,与张良、刘伯温并论,《清史稿》上也认为与那些名臣比,“殆无不及也”。而从明朝看,他对中华文化和明王朝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为了个人功利而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于大节有亏。

  他是北宋范仲淹第十七世孙,六世祖范岳在明洪武年间获罪,从江西的乐平县被谪往辽东都司的沈阳卫,曾祖范鏓,嘉靖时官至兵部尚书。范文程就生在沈阳。八旗军攻下抚顺后,努尔哈赤一眼看上了这位身材高大的年轻人,一问得知是名人之后,就把他招纳到后金朝廷。因此,有人认为范文程与一般意义上的主动投降有区别。

  范文程也称自己是“大明骨大清肉”,反映了内心深处难言的痛楚。他深知一句话能影响皇帝,而为大清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都是安民、利民、为民,用他的话:“好生者天之德也,古未有嗜杀而得天下者。国家止欲帝关东则已,若将统一区夏,非乂安百姓不可。”这代表了他的思想,也是内心得以慰藉的。

  望着这片土地上的汉白玉碎石,同行者多有感慨,当地专家也说,要是把这些碎石收拾一下,还能凑出不少文物。碑有一块,前几年有人想卖掉,村里人说,不能卖,这已不是个人财产,结果硬是从车上搬下来,放在卢庄村委会院内,直到现在。相对说,这应是墓地上最完整的器物了,上面多数字迹还清晰可认。

  当地人多不知范文程,只知有位范阁老,这可能与他最后的职务有关。而耕种这片地的主人却与众不同,巧得很,正好相遇,自称是范家后人,说这几年来过不少人,其中有领导、艺术家、学者,都称是范仲淹的后代,打听过范文程。

  听到这里,忽想到,今天到这里的没有范氏,不是寻根,是来寻访。不论怎样,范文程终究是历史人物,这片土地上的珍贵遗迹都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见物思是,幸好还有残存。

  摄影/王凤禄  

 
责任编辑:dongzelaw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