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锹、铲土,一排排油松在空旷的土地上拔地而起。曾经的流动人口聚集地——唐家岭,弹指间,变了模样。
昨天,1000多人在唐家岭播绿,拉开了中关村森林公园的建设帷幕。在这支浩荡的义务植树大军中,20多位唐家岭村民尤为引人注目。他们从城市的四面八方赶来,见证了村庄的历史变迁。
“早起6点多就出门了。”53岁的孙秀容不到9点就从昌平北七家的居住小区赶到了植树现场,比预定的植树时间提早了1个多小时。“今儿是咱唐家岭的好日子,说什么也不能迟到!”
唐家岭于2010年启动拆迁腾退,当年,旧村宅基地院落全部拆除。和孙秀容一样,全村3000多口人全部在外租住周转房,散居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大伙儿漂在外头快两年了,平时回村的机会并不多。这回,听说要回村种树,报名可积极了,没一个嫌路远的。”村党支部书记屈富说。
三四个人一组,20多位村民代表在原村委会附近,一口气种下10多棵松树,郁郁葱葱的枝叶映衬着每个人的笑脸。
“瞧,我家以前就在那儿。”指着离植树地点不远的土坡,孙秀容脸上流露出淡淡的不舍,“那会儿家家向外租房,我家也盖了四层小楼。”
旧村拆迁腾退,作为党员的孙秀容率先签订了腾退协议,四层小楼也紧跟着轰然倒地。“当时也难过。可现在看,挺值!”大姐顿了顿,指了指脚上的新鞋,“别的不说,就说这环境。过去遇着阴天下雨,都不敢出门,一出门就是两脚泥,得备着雨靴。现在好,变森林公园了。”
离植树地点大约1公里处,十多栋新楼已经拔地而起。“那儿就是我们的新家,6月份领钥匙,7月份就能住。”孙秀容告诉记者,按拆迁政策,她家能分到4套房,都是高层,“推开窗就能看到这里的风景。”
“打今儿起,日子越过越美。要不咱给种下的树取个名字,就叫‘幸福树’,你们说怎么样?”村民柳和平建议。“这个建议好,松树常青,象征咱们的幸福生活长长久久,就叫‘幸福树’!”大伙笑着,纷纷附和。
“还等什么,在‘幸福树’前留个影吧!”村干部张罗,20多位唐家岭村民在自己亲手种植的油松前站定,留下了甜美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