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专家呼唤创新城市供应能源模式
2012-03-15 10:12:27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 【 】 浏览:460次 评论:0
  2011年10月以来,过去不为人知的PM2.5进入公众视线,并一度成为社会热点。全国政协委员、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在分组讨论时呼吁,创新城市供应能源模式,实施“煤改气”工程,切实提高城市用能效率和降低空气PM2.5排放水平。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对此,王玉锁委员感触颇深,他说,城市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尤其是冬季供暖燃煤的排放物。在城市能源供应领域,很多地方实施“煤改气”工程,对推动城市节能减排、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但传统的“煤改气”是用燃气供热锅炉简单地替代燃煤供热锅炉,不仅造成产能闲置,能源使用不合理,天然气调峰压力增大,还使用户用能成本大幅提高,政府补贴压力加大。

  对此,王玉锁委员建议,创新城市能源供应模式,在城市大力推广应用系统能效最优的供能技术,即以热、电、冷联供的分布式能源站为基础,将以气体能源为主导的各种外部能源形式,高效转换为客户所需的不同品位能量,并将各能源站互通互联,运用智能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高科技手段,预测和分析多用户负荷变化,通过系统能效最优的精准计算,引导各能源站间进行余能和废能高效优化互补,既可达到各取所需,还可有效提高城市用能效率和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王玉锁委员建议,提升节能主管部门的职能权限,增强跨部门协调能力,这样有利于打破行业限制,制定和实施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增强规划和方案引导,推动系统能效最优的供能技术在城市供能领域的应用。提高城市供能综合能效标准,限制简单的“煤改气”工程,鼓励城市供能的多站优化,提高系统能效。在国内不同地域,选择大气污染严重、气源较为充足、气电调峰压力大、经济较为发达的一些大中型城市和区域作为试点,推广示范应用系统能效最优的城市供能模式,并赋予示范点更多政策自主权,制定符合地方用能特点的配套政策。同时,在示范应用的基础上,加快提升跨行业、多能源的负荷需求分析和规划能力,优化多站点的设计、建设和运营水平。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