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将自然资源和环境损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 民革中央:用“绿色经济”替代“褐色经济”
2012-03-05 14:30:49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 】 浏览:407次 评论:0

 本报讯(记者 刘可)“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是受经济发展阶段和技术的限制,我国经济社会总体仍在拼资源、拼消耗、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褐色经济”轨道上发展。民革中央认为,应当用“绿色经济”替代“褐色经济”,将自然资源和环境损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

  据介绍,近三十年我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资源危机、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为此,国家提出了摆脱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的设想,但是受经济发展阶段和技术的限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然举步维艰,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主的经济发展观仍主导着各级政府,经济发展以拼资源、拼消耗、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二是对“绿色经济”投资不足,据统计,2010年我国投资最多的是房地产行业,占当年全国投资的23.84%,农、林、牧、渔业投资仅占1.6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占9.22%,对废物回收、节能降耗等投资微乎其微。三是没有把自然资源与环境消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造成虚高的GDP和低质量的经济增长。四是节能降耗虽成为国家发展目标,但在各级政府工作中仍是软指标,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五是对绿色就业支持不足。绿色就业是指那些不破坏生态环境、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的部门所创造的就业机会,包括森林旅游、废物回收、生态建设与保护及降低污染等行业。

  “绿色经济”可以推动节能减排,有效地利用资源,已经成为“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理念。发展“绿色经济”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绿色就业,并且能进一步强化政府节能减排约束。为此,民革中央建议:第一,加快推动和实施绿色核算,将自然资源和环境损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为GDP做减法,体现经济增长质量,用真实的国民财富指标衡量经济发展,从根本上革除以追求低质量的GDP为目标的经济发展观,使我国经济社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增加对绿色产业(农业、能源、建筑、水、林业)等部门的投资和政策支持,注重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增长点,调整传统产业,改造和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推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以及建筑等环节的节能增效,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

  第三,制定鼓励政策,推动绿色就业,研究绿色就业范围、规模和增长潜力,从公共财政支出、税收、信贷等多方面鼓励绿色就业,逐步形成以绿色就业替代褐色就业的良性就业增长机制。

  第四,加强对政府部门绿色发展硬约束,使绿色发展成为各级政府的自觉行动。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