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中国已逐步调整海外能源布局
2012-01-12 11:01:48 来源:世界新闻报 作者: 【 】 浏览:622次 评论:0
  中国海外能源布局谋变

    能源专家称,面对日趋紧张的海湾局势,中国应做好应对“最坏”的准备。

    风声鹤唳的波斯湾局势给亚洲经济体带来了不安。国外媒体近日报道称,严重依赖石油进口的日本和韩国正寻求开辟其他原油供应渠道,以回应美国政府所施加的停止购买伊朗石油的压力。作为伊朗原油出口主要市场的中国,也在默默承受着西方新一轮对伊制裁的冲击波。

    目前,中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了警戒线,并有继续上升的态势。而在中国主要的海外供油市场中,包括伊朗在内的中东国家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有专家对此表示,面对中东日趋吃紧的地缘态势,中国有必要未雨绸缪,逐步调整海外能源布局。

    从周边补货缓解压力?

    1月4日,路透社的一篇报道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报道称,中国最大的石油贸易公司——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旗下子公司,下称“联合石化”) “购买了一批2月装船的俄罗斯原油,并在一年内首次从越南购买原油”。

    据悉,“联合石化”以溢价的方式,从俄罗斯国有的石油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购买了两船ESPO(东西伯利亚至太平洋沿岸输油管道)原油,每船货运量为73万桶。

    报道还称,“联合石化”日前在越南国家油气公司的一次招标中,买入40万桶2月装船的产自越南油田的原油,每桶收购价格为7.50美元。

    路透社对此解读为,“中国正努力填补伊朗石油供应减少的缺口。”

    不仅是俄罗斯和越南,阿联酋《海湾经济报》上个月报道说,为了应对波斯湾的战争风险,中石油从非洲和其他中东国家购买了大量原油来满足2012年1月的国内需求。

    事实上,这两个地区一直是中国海外进口石油的“储备库”。目前中国的前三大原油供应国中,沙特排第一,安哥拉第二,第三是伊朗。

    2010年中国进口原油总量为2.39亿吨,同比增长17.5%,原油对外依存度从2009年的52%上升至55%。

    中石化去年与沙特达成协议,将在沙特西海岸建造一座世界级深度加工炼油厂。该项目将大大提升沙特成品油的对华出口。而中国在非洲的石油开采投资近些年也在迅速增长。

    《中国日报》援引中国投资咨询公司一名分析师的话称,国内三大石油巨头——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最近都放缓了在伊朗的投资步伐,显示出中国对伊朗遭遇西方制裁的担忧。

    “如果形势恶化,中国在伊朗的能源投资可能会进一步下降。”这名分析师说。

    有关专家则表示,虽然波斯湾爆发战争的可能性目前较小,但当前有必要加快拓宽战略性原油进口渠道,以便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

    “中国必须要做好应对最坏情况的准备。”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徐斌对《世界新闻报》分析说。

    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并不能将中国能源企业的调整完全理解为与伊朗当前的政治形势挂钩,事实上,伊朗目前仍然是中国最主要的原油进口地之一。

    来自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去年前9个月,中国约投入160亿美元用来进口伊朗石油,比2010年同期增长了85%。

    与此相比,中国从沙特进口原油的投入增加了20%,在安哥拉的投入只增加了0.3%。

    大举收购非常规能源

    在世界油价因地缘因素剧烈波动的当下,中国的能源企业把目光转向了非常规能源。

    1月4日,中石化新闻发言人黄文生向媒体确认,旗下全资子公司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与美国“德文能源”签署了协议,将以2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德文能源”在美国的部分页岩气资源。

    “这是中石化首个实质性进入美国资源市场的项目。”黄文生介绍说。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两家公司预计年底前将在美国的5 处页岩气区块钻探125口毛井。”

    页岩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和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居民燃气、城市供热、发电、汽车燃料和化工生产等,可以替代成品油。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美国目前是页岩气开采技术最为先进的国家,而且积累了商业开发和利用的丰富经验,中石化此次收购,有利于获取美国的经验和技术,为优化中国能源结构奠定基础。

    近两年,除了聚焦于传统原油类项目,中国的石油巨头们对非常规能源表现出了更为强烈的兴趣。

    2010年8月,中石油旗下子公司中石油国际投资公司联手壳牌公司,以35亿澳元完成了对澳大利亚规模最大的煤层气生产商Arrow能源公司的收购,为中石油成为国内最大煤层气生产商奠定了基础。

    同年12月,中海油与澳大利亚爱克索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签订了煤层气项目探矿权转让协议。这是中海油首次在海外较大规模介入陆地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

    对于“富煤贫油少气”的中国来说,中国油企转向替代类能源项目,表现出对未来能源需求结构变化的一种预判。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进口商品数据,2010年中国进口原油总量为2.39亿吨,同比增长17.5%,原油对外依存度从2009年的52%上升至55%,连续第二年超过50%的警戒线。

    根据较为保守的预测,2020年这一数字将上升至65%,石油将成为中国对外依赖程度最高的重要商品。

    “加快能源结构转型,是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当前,世界常规石油产量呈下降趋势,石油的供给风险正在被地缘政治放大,因此,开发非常规能源显得尤为重要。”徐斌说。

    新闻分析

    日韩也在扩大油源 三国可否联手应对

    在美国和欧盟酝酿对伊朗实行石油禁运之际,日本和韩国开始寻求替代进口来源,以缓解美国制裁给两国经济带来的压力。

    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1月5日起对土耳其、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4国进行为期8天的访问。

    外界普遍认为,玄叶访问的主要目的是,向四国寻求稳定的原油供应。韩国政府则表示,考虑从伊拉克与科威特获得伊朗原油的替代品。

    有分析指出,鉴于日本和韩国同样面对伊朗石油制裁之苦,中国可借此推动建立东亚能源共同体,加强与东亚进口国的合作,争取共同开发中亚、俄罗斯及中东的油气资源,共同建设输油管道和战略通道,从而减少地缘政治波动所带来的经济、政治风险。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徐斌告诉《世界新闻报》记者,多边机制是缓解“囚徒困境”的一种有效方式。他以中国与中亚间的能源贸易举例说。

    目前中国与俄罗斯在油气价格谈判上遇到一些阻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可以上合组织框架为依托,寻求多元化的油气供应渠道,使自己占据更加主动的位置。

 
责任编辑:dongzelaw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