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广东多部门联手监管海洋污染
2012-01-12 10:59:00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 】 浏览:672次 评论:0
 据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发布的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中称,2010年珠江八大入海口携带入海的污染物约108万吨。对于爱吃海产品的广东人来说,这个数字令人心惊肉跳。

    在昨日开幕的广东省政协大会上,民建广东省委会提交的集体提案呼吁:控制海洋污染,提高海产品质量。

    重金属赤潮为两大“毒源”

    目前,污染海洋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有汞、镉、铅、锌、铬、铜等。主要来源于化工企业的偷排污水流入近海,而海洋生物通过吸附、吸收或摄食,致使鱼生物体内含较高浓度的重金属,从而损害进食的人们身体健康。同时,广东省近海因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加上养殖业和全球气候的变化,都也导致了赤潮的频繁发生。2010年,全国的海域共发现赤潮69次。赤潮对海产品安全具有更严重的威胁,其产生的麻痹性贝病、腹泻性贝毒等贝毒素,可对人体造成直接威胁。

    以陆源污染控制为重点

    广东省民建建议,要多部门联合监测、共同监管海洋污染问题。对于广东近海污染,海洋环境监测部门和环保部门应联手监测和治理污染。广东环保部门要以陆源污染控制为重点,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和推进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通过推动入海主要河流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做好对广东近海的保护,尤其是强化以珠江流域为重点的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从源头上保护广东海洋环境质量。

    对于像重金属这类的污染,要通过各种资源的重新整合,对废水处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推行“废水分流,分类处理;净水回用,金属回收”的技术路线,改进生产工艺,防止重金属流失,回收三废中的重金属;对于污水大量排放问题,加大对污水处理资金的投入,加快污水处理实施的建设,逐步完善污水收集系统。

    要让干净的海产品上餐桌,政府应完善对海产品食用安全体系的建设,作好近海海域环境质量监测预报系统、重大海洋污损应急处理系统、赤潮灾害监测和减灾、防灾等系统的建设。同时,应加大对海产品安全监测网络体系的建设的投入,建立完善基层质检机构,赋予其相应的权利义务,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工作;开展海产品检测技术的研究,开发快速适用的检测技术。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