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海燕)屋顶绿草茵茵,周围绿树环绕。在海淀,首座花园式餐厨废弃物处理站将在西二旗地区落成。除了可以无害化处理餐厨废弃物外,其周遭还将成为居民休闲、游憩的场所。
这座餐厨废弃物处理站坐落在西北旺镇西二旗村,占地面积19500平方米,工程处理规模为每天200吨。
“这座处理站将来主要用于消纳海淀北部地区的餐厨废弃物。”海淀区市政市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海淀区机关事业单位、大专院校、餐饮单位密集,每天产生的餐厨废弃物大约在600吨左右,占了全北京市日产餐厨废弃物量的近1/3。今后两年,海淀将在区域的南部、北部和中部地区分别建设一座餐厨废弃物处理站,使全区的餐厨废弃物实现就近就地无害化处理。目前,西二旗餐厨废弃物处理站项目已经完成第二次环评公示。
提起垃圾处理,很多人会皱眉头,觉得这是脏和臭的代名词。但是,规划中的西二旗餐厨废弃物处理站,将会完全颠覆这种印象。
“既不脏,也不臭,在处理时也不会产生噪音。”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处理站将采取“复合微生物高温好氧发酵”技术消纳餐厨废弃物,“这项技术目前在北京已经应用8年,在成都、南京、无锡、广州等城市也已经推广应用,工艺方面比较成熟。”
在先期已经建成使用的高安屯餐厨废弃物处理站,记者参观了“高温好氧发酵”的大致流程:密闭环保专业运输车将餐厨废弃物运送到处理场地后,先进行分选,将筷子、塑料袋等无机物筛出;余下的餐厨废弃物被投入到一排排整齐的“发酵罐”中,同时按比例添加花生壳、玉米皮,以及专用的微生物菌剂,然后就是静悄悄的密闭发酵过程。经过8-10小时,这些含汤带水的餐厨废弃物就会变成类似锯末的干燥物体,闻起来,还有一股淡淡的香味儿。
据西二旗餐厨废弃物处理项目的负责人介绍,最后生成的锯末状物体,学名叫“生物腐殖酸”,可以加工成微生物菌剂、土壤改良剂、生物有机肥、壮苗剂等,对改善土壤的肥力大有好处。
“处理的全过程都是封闭的,除了最后生成生物腐殖酸,其处理过程排放出的只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另外,由于是发酵过程,物料不与明火接触,因此没有二噁英的产生。”这名负责人表示。
除了场站环保绿色零污染之外,在餐厨废弃物运输上,海淀区政府也加大了力度,集中采购了一批专业环卫电动车,对餐厨废弃物进行密闭运输。“一旦发现污染情况,政府将从重处罚。”
处理工艺环保,运输密闭安全保障之外,这座餐厨处理站建筑本身在设计上也力求美观,与周围环境协调和统一。海淀区市政市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西二旗餐厨废弃物处理站将建成花园式的科普教育基地,“屋顶有草坪,四壁有爬墙植物,周围有成片的林木、绿地,景观会相当好。”据介绍,这座处理站是座半地下的建筑,加上周围绿植掩映,从外围看,不太容易发现这里其实藏着一座餐厨废弃物处理站。
此外,在这座处理站的四周,海淀区将建设一个高品质的体育休闲公园,供周边居民娱乐、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