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中国矿业成为主要“驱动力”
2011-12-16 09:30:52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崔熙琳 【 】 浏览:1016次 评论:0
 第13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早已落下帷幕,但其对于全球矿业形势的研判和影响却不曾“落幕”。该次大会以“加强国际合作,加快找矿突破”为主题,吸引了全球50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矿业企业、金融机构代表共计4800余人参会,这其中包括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24位矿业部部长。在全球经济持续动荡、矿业发展走向扑朔迷离之际,参会人数之多、参会高官之多、展览面积之大无疑是此次盛会的一大亮点,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全球对矿业的关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期待,对中国作为全球矿业主要驱动力充满信心。
  记者近日从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获悉,该中心承担的《国外重要矿产勘查进展与找矿案例研究》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其报告《2011年全球矿业形势分析与展望——从2011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谈起》通过对此次国际矿业大会成果的总结,结合形势的最新变化,对全球矿业形势进行了探讨。记者就此采访了周平、唐金荣、施俊法、杨宗喜等研究人员,他们对全球矿业形势的判断是——

  从2011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的专家发言来看,对当前宏观经济走势和矿业形势的判断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乐观派,他们认为,金融危机后,矿业发展已经进入了正常的发展轨道。中国、印度、非洲等新兴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进程等将继续推动全球经济及矿业快速前行。另一种是悲观派,他们认为,当前,发达国家经济下滑危机加剧、PMI急剧减速、信用违约风险上升等不利因素将使得潜在的“二次探底”风险及其对矿业的影响逐渐显现。其实,这两种观点实际上并不完全矛盾,乐观者主要是基于中长期观点,而悲观者考虑更多的则是近期宏观经济的走势。

全球矿业发展不稳定因素增多,短期看弱,长期看强
  一、中短期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经济衰退或将拖累矿业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丁一凡研究员在题为《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与中国企业海外开发资源战略》主题报告中指出,发达经济体为了拯救其陷入危机中的金融机构,制订了救急计划,为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性资金。目前我们看到的这一轮资源价格暴涨给资源生产国带来了繁荣与希望,但它与国际市场上的流动性资金过剩直接相关,并非真实需求的反映。国际市场上交易的资源总量远远超过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资源交易已成为金融投资(或投机)的重要工具。而且,资源价格的变化往往取决于定价货币汇率的波动,而核心国家的货币政策的改变可以使市场的方向大变。
  OECD文森特·库恩以《全球经济展望——驶入危险水域》为题介绍了全球宏观经济走势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增长步伐放缓、失业率居高不下、黄金继续发挥避险功用而价格震荡攀升、原油价格高位震荡等主要内容。他认为,全球经济从中期来看将保持在较低增速区,即2011年~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将维持在3.5%左右,之后会逐渐开始好转,上升到4%以上。
  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的邵毅研究员认为,当前,全球经济衰退必然影响全球矿产资源的需求,拖累矿产勘查投入。经济波动首先会表现在大宗商品价格的震荡起伏上,继而又会对供需关系产生影响。如果大宗矿产品价格持续走低,无疑会影响到投资者对矿产资源的勘查投资,尤其是一些初级勘探项目会遭遇融资瓶颈等制约因素。
  二、全球矿业仍处于“第三个超级周期”内,中长期内,矿业走势将向好。
  在今年的国际矿业大会上,与会专家对于全球矿业经济仍处于“第三个(超级)周期”的认识和判断基本上是一致的。在经历了美国工业化带来的“第一周期”、欧洲工业化驱动的“第二周期”之后,全球矿业经济正处在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工业化对资源的超常需求周期中(尽管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出现了短暂的停顿)。对于这个超级周期,其持续时间将取决于新兴经济体工业化能够持续多久,特别是在中国之后,印度能否接过接力棒。
  而作为此轮全球矿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当前,我国也面临着通胀与调结构等问题。“我的钢铁网”的贾良群先生认为,不用担心中国经济会“硬着陆”,但也没有充足的理由相信经济增长会如2004年以来那样出现加速增长的格局。今后一个时期内,将会是相对较高、平稳适度的增长模式。
  标准银行方启学先生通过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认为中国和非洲将继续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进程、较为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大规模的投资计划将继续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而非洲作为年轻且富有活力的人口快速增长的地区,其城市化进程、对新技术的渴望与应用、待开发的巨大的资源潜力、正日趋成熟的金融业等因素,将积极推动非洲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崛起。

矿业投资继续攀升,未来十年内,原材料价格指数将高位运行
  据MEG最新统计数据,2011年的全球非燃料固体矿产勘查支出将超过170亿美元,较之于2010年上涨约50%,远超2008年144亿美元的历史高位。瑞典原材料组织(RMG)孟瑞松先生认为,当前,矿业发展面临着矿床发现越来越偏远、条件越来越差、矿石品位下降、找矿深度加大、取得许可证的时间越来越长等问题,劳动力也可能会面临短缺。尽管当前经济发展增速放缓,对资源需求的增速也有所减弱,但是在运营成本上升、新项目增长乏力、供应制约因素增多以及政府干预增加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从长期来看,供应问题将越来越严峻。
  据RMG估计,西方国家矿业资本支出(CAPEX)在2011年将达到约160亿美元,仅次于2008年的历史高位,且到2012年后,这一数字将达到约180亿美元,基本上与2008年持平。尽管如此,资本投入与研发投入仍显不足,即使有矿产品的高价格作支撑,新开项目仍然不足。孟瑞松先生指出,当前的RMG价格指数早已高于2007年的最高值,且这种高价位态势将持续10年,这对于资源型发展中国家来说将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期。当然,也不排除前已述及的因经济衰退而导致全球矿产勘查投资下降及价格指数大幅下降的可能性。

传统金属供需矛盾依然存在,高新技术矿产前景看好
  CRU保罗·罗宾逊先生以《全球金融危机——多亏有中国》为题,阐述了当前中国与西方发达经济体所面临的两种表现迥异的境况:一边是自信、富有、具有强劲购买力的新兴国家经济体,另一边是惆怅、债务重重、专捡便宜货的西方国家。他指出,从2000年以来,铜、镍、铅、锌、锡等金属的产量增长在全球中的比例均超过了100%;在金属消费量方面,中国占世界总消费量的比例不断攀升,到2010年,铜、镍、铅、锌、锡、铝等金属基本在40%左右。他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仍然保持乐观,但认为增速将放缓,一系列紧缩措施已影响到短期经济增长,如出口可能持续下滑、一些产业由于外部因素投资受限、国内汽车与房地产消费增长放缓、高速铁路建设推延、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暂缓或取消等。
  对于美国经济,他认为,在技术层面上,不会出现新的衰退,但是欧债危机对美国银行业的传导效应、消费者信心指数维持低位、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在2012年之前房地产不会复苏等诸多不利因素都有可能会触发新的衰退。对于欧洲,罗宾逊先生则认为其正处在“刀锋”之上,一个错误的决定就可能诱发整个西方世界的衰退。2011年~2012年将困难重重,消费者和商业信心指数急需在今年12月份恢复。
  在对一系列金属前景进行分析后,他给出了中短期内最具增长前景的贱金属排名,从第1位到第6位依次是:铝、镍、锌、铜、铅、锡。认为从中期来看,金属需求仍然比较强劲,但金属供应增长受限。
  对于黄金市场展望,摩根大通麦克·简森先生指出了黄金的四大功用:对冲通胀、收藏价值、硬通货、抵押担保,并预计2011年到2015年之间的黄金年均价格将分别为:1696美元/盎司、1869美元/盎司、1750美元/盎司、1600美元/盎司和1300美元/盎司。在供需方面,2011年~2012年预计将分别达到4038吨和4109吨。
  对于高新技术矿产,中国五矿的王炯辉先生认为,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新技术矿产原材料的需求必然快速增加,这将是新技术矿产勘查、开发与投资的一个机遇期。他同时指出了高新技术矿产的一些特点,如全球供应存在较大风险、价格受供需关系波动较大、应用技术高度垄断、行业集中度高等。大宗矿产的开发随着时间推移成本越来越高,但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关键矿产品,高新技术矿产具有难以替代的地位。由于高新技术矿产对促进新能源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提升国家高新技术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如果新技术矿产战略实施到位,极有可能带来新技术新材料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全球经济出现新情况,对矿业形势应有新认识
  一、欧债危机深度发酵,全球经济“二次探底”风险继续增大。
  近日,欧债危机深度蔓延至意大利,标志着欧债危机恶化升级至另一个阶段,给全球经济及矿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数。
  首先,意大利作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全球第八大经济体,其1.9万亿欧元债务恶化的严重性远非一个小小的希腊所能比。现在,可供欧元区国家选择的路屈指可数:一是争取到来自欧元区外的巨量援助,但是在欧元区国家制定出根本性的结构变革之前,其可能性较小;二是将“欧猪五国”剥离,从而建立起以德、法等为核心的小欧元区,这就意味着欧元区的变相解体,必然会给脆弱的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一场更大的灾难。
  其次,美债问题虽然暂时平静,但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受欧债危机的拖累,特别是美国经济得不到强劲复苏的情况下,很可能复发。美国知名期货经纪商MF全球公司破产事件标志着美国对欧债防线的破裂,有成为二次危机导火索的可能。
  此外,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也面临着“内忧外患”的挑战,经济增速已呈下滑之势。虽然中国10月份的CPI已大幅回落至5.5%,但至今仍然饱受巨量流动性造成的通胀之苦。
可见,在欧债危机持续蔓延与恶化的严重拖累下,全球经济前景将更加茫然,甚至于接近衰退边缘,中短期内,“二次探底”的风险继续大幅增加。
  二、巨量流动性与新兴国家旺盛需求,造就了新一轮矿业泡沫。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量化宽松给市场注入了巨量流动性。据统计,2008年金融海啸至今,美元的流动性增长了2.3万亿美元。在全球十大经济体中,美国、中国、日本、英国、巴西、印度、加拿大这7个国家,在2008年至2010年这3年时间里,货币供应量增加了8.96万亿美元,增幅高达43.16%。
  与如此巨量的流动性相伴随的,是资源类产品价格的新一轮大幅上涨,以及价格震荡幅度较危机前明显加剧。例如,LME铜价从2008年金融危机肆虐时的约3000美元/吨上涨至约10000美元/吨高位,超过了金融危机前不到9000美元/吨的历史高位,上涨幅度近233%(从2008年至今最高位与最低位的相对涨幅,下同);镍价从约10000美元/吨上涨至约28000美元/吨高位,上涨幅度约180%;铅、锌价格涨幅也在200%左右;即使相对较为稳定的铝价,上涨幅度也在120%以上。
  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资源类行业在危机中更显“英雄”本色。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房地产行业、金融及其衍生类行业吸引了市场大量的资金;但在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房地产行业依旧低迷、欧洲金融业受债务危机影响深陷泥潭,巨量的流动性资金自然就流向了资源类市场。同时,中国等新兴国家强劲投资拉动经济复苏带来的大量资源需求,正好成为市场炒作的借口。
  可见,资源大量需求与巨量资金炒作的强强联合,造就了2008年金融风暴以来大宗矿产品市场的大幅震荡攀升,是导致新一轮矿业泡沫的直接诱因。
  三、全球经济增长不如预期,部分缓解了矿业泡沫扩张的速度。
  全球经济受欧美债务危机的影响,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渐次加大,近来,欧债危机的严重恶化,也在市场预期范围之内。欧盟表示,随着欧债危机加剧,欧元区明年可能陷入“一轮严重的长期衰退”。
  美国经济虽然要好一些,今年第一季度增长0.4%、第二季度增长1.3%,第三季度经济增速略快于市场预计的2.3%,达到2.5%,但是对于推动就业、解决庞大的财政赤字还远远不够。
  中国经济在一系列宏观调控之后,GDP增速明显放缓,从第一季度的9.7%降至第二季度的9.5%,再到第三季度的9.1%。受内外部环境影响,出口也受很大影响,如中国10月出口总额为1574.9亿美元,同比增长15.9%,增幅创8个月以来的低点。可见,全球各大经济体经济增长不如预期,或是增速放缓,将导致矿产品需求下降,这对于大宗矿产品需求的高增长速度无疑是个利好消息,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缓解矿业泡沫扩张的速度。
  总体看来,中短期内,欧美债务危机的进程及其解决方案将影响全球矿业市场的发展,其中,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还在增大,出现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同时,在全球巨量的流动性驱动下,即使中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增速有所减缓,全球大宗矿产品价格仍将维系高位波动的态势,并且震荡幅度将更加的剧烈。中长期内,全球经济或将在2013年~2014年后走出阴霾,美、欧、中国等主要经济体在经过一系列结构性优化调整之后,经济增长将更加健康、可持续,全球矿业前景良好。□

责任编辑:dongzelaw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