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生态创建落到实处,使其成为惠民工程?丹阳市打出生态创建四大“组合拳”。
组合拳一:实施区域供水工程。2005年,丹阳市全面启动总投资13.5亿元、设计规模50万立方米/日的区域供水工程。现已完成投资12亿元,铺设浑水管线14.1公里、清水管线180公里、改造镇区自来水内网6906公里,城区居民已喝上了干净、放心的长江水。今年,丹阳市还投入1.6亿元,对25家农村自来水厂实施改制,全面关闭27个内河取水口,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分清、管理科学的城乡一体化供水体系,让全市居民都喝上放心水。目前,已关闭内河取水口12个。今年上半年,水厂改制和内河取水口关闭工作全面实施到位。
组合拳二:实施污水处理工程。丹阳市先后投资6.5亿元,建设投运了投石城污水处理厂、沃特污水处理厂、欣盛污水处理厂和司徒、新桥、后巷、访仙、导墅、珥陵6座镇级污水处理厂,累计铺设污水收集管网209公里,建设污水提升泵站13座。实现了污水处理厂“6+3”全覆盖格局。目前,全市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10.5万吨,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1.76%。
组合拳三:实施垃圾处置工程。2006年,丹阳市投入1亿元,建成占地210亩、总库容量约145万立方米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和日处理能力100吨的粪便处理场,并通过省环保厅组织的环保竣工验收,被评为“国家一级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2010年,丹阳市又投入1000余万元,完成了垃圾渗滤液膜技术处置工程建设,处理后出水满足太湖流域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在城区实施集装箱化和封闭容器化的压缩式垃圾收集方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投入3000多万元,构建农村垃圾“组保洁、村集中、镇转运、市处理”模式,并进入规范化运作阶段,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医疗固体废物也全部得到集中处置,目前,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正在规划选址,年内将建成投运。
组合拳四:实施天然气利用工程。丹阳市大力推进天然气入村入户,投入3.5亿元的西气东输、川气东送工程投入运行。截至目前,居民用户达5万户、大工业用户42家、商业用户220户,全市日供气量22万立方米。大面积实施集中供热,铺设集中供热管网13公里,供热量达每小时96吨,热网覆盖面积超过15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