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让新家园远离地灾威胁 ——青海玉树地质灾害治理应急工程实施纪略
2011-11-21 11:35:28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康维海 【 】 浏览:738次 评论:0
11月3日,在玉树灾区泥石流沟治理现场,工人们忙碌地实施着一些收尾工程,给混凝土浇筑的拦坝抹面,疏通刚修的排导渠,清理施工剩下的砂石材料……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防治前方工程指挥部的张永善告诉记者,今年实施的投资2亿元的玉树灾区18条大沟泥石流治理主体工程,经过多个单位4个多月的施工,目前基本完工。

玉树结古镇频遭地灾威胁
  玉树结古镇位于三沟交会之处的一片较开阔地带,四周山势陡峻,城区依山而建,受地形因素控制,周边地质环境条件脆弱,分布有较多的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加之震前规划相对滞后,城镇基础建设未按规划同步进行,大量民居由河谷涌向外围丘陵边缘,尤其是北山丘陵边缘拓展,人为无序建房侵占行洪沟、渠,导致以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多发、频发。位于结古镇北部的董琼隆沟等18条较大冲沟,因其上游山高坡陡,基岩表层破裂,碎石堆积谷坡和沟底。每遇暴雨或强降雨,洪水便挟带大量泥沙、碎石直冲而下,形成泥石流灾害,对分布在沟口下游地带居民住宅和州县党政机关、驻军部队、企事业单位、学校、商贸区范围内的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2003年7月29日,结古镇爆发特大泥石流灾害,毁坏房屋376间,冲毁桥涵34座,渠道1500米,围墙2540米,道路6000米,致使团结村、解放村、扎西科村、新建路和民主路一带居民、单位遭受严重损失,受灾户达3842户,23040人,共计死亡1人、伤11人,直接经济损失达2500万元以上。
      特别是去年“4·14”地震的发生增加了该镇工作区泥石流沟的危害影响程度。一方面,山体的震动,使得岸坡与沟谷内的松散固体物质来源更加的丰富;另一方面,地震使得原有的拦防工程在一定的程度上遭到了破坏,迫切需要进行工程治理。因此,抓紧对结古镇北山区开展泥石流灾害系统勘查、设计和工程治理,消除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避免重大灾害的再次发生,确保上述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地灾排查治理全面展开
      玉树地震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也造成山体变形、土质松动,而且还引发造成了大量崩塌、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尤其是结古镇地区泥石流灾害本来就很频繁,地震发生后更为严重,瞬间暴雨使得原有泥石流沟上游物源量急剧增加,下游行洪不畅,成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对灾区人民群众和援建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这一情况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和青海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温家宝总理作了专门批示,青海省委、省政府作了专题安排部署,青海省国土资源厅为此成立了玉树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和前方工程指挥部。
早在2003年至2005年,青海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就对结古镇北部,范围东起结古镇巴沟、西侧董琼隆沟、南起扎西科河、北抵各沟谷分水岭这片区域进行了地质勘察。玉树地震发生后,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对玉树灾区地质灾害进行了应急排查,共排查地震引发、加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295处,其中崩塌92处、滑坡41处、地裂缝13处、泥石流84处、不稳定斜坡65处。29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中,玉树地震引发的为210处,加剧的灾害隐患点84处。
  3月14日,青海省国土资源厅聘请相关专家及省环境地质勘查局、省核工业地质局、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院的代表共13人,对《玉树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隐患点排查方案》进行评审。为确保灾后恢复重建科学、有序、有效展开,恢复和促进灾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保障灾区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迈上新台阶,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土资源部、青海省有关规定,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制订了《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从而成为玉树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防灾减灾和生态修复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该规划,玉树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工程总投资为5.6亿元,计划分3年实施。今年先行安排2亿元,主要用于泥石流灾害的治理。本着轻重缓急、分步实施的原则,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对这些重大地质隐患点进行治理,以切实做好玉树地震灾害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灾后重建工作顺利安全实施。
      6月30日,由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立项、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院承担施工的玉树结古镇董琼隆沟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开工建设,这是玉树震后首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揭开了玉树地震灾区地质灾害治理的序幕。

严把质量关建放心工程
  鉴于玉树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一项技术要求高、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时间紧迫的系统性工程,青海省国土资源厅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积极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的勘察、设计、立项及项目招标等工作,在项目施工现场成立了玉树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现场指挥部,加强组织施工,协调项目外部环境等具体工程实施工作。
  通过招投标,青海省内外14家单位参与了项目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的工作。在今年上半年先期投入3000万元开始此项工作的基础上,9月6日,结古镇孟宗沟泥石流治理项目开工,标志着玉树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全面展开。开工后,现场施工人员达到1000多人,开挖土石方、浇筑混凝土、安装槽钢、浆砌石拦坝、建防冲槛、修排导渠,项目施工一环紧扣一环,在有限的施工期限内保证了工程进度。目前该项目已全面完成了18条大沟的泥石流治理主体工程,达到了明年安全度汛要求。明后年该项目治理的重点是不稳定斜坡。
  为确保地灾治理工程进度和质量,建人民放心工程,青海省国土资源厅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工程质量管控措施。5月份,根据《玉树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题会议纪要》,为规范和加强玉树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的监督与管理,切实做好震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制定了《玉树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立项、组织实施、项目评审、资金管理、检查监督和责任追究等各项办法。
      在抢工期、抓进度的过程中,工程质量成为项目实施的核心。为此,工程前方指挥部实行现场例会制度,每月9日、19日、29日召开监理工作现场会,第二天即每月10日、20日、30日召开全体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联席会,通报存在的质量问题,拿出整改措施,调整工作思路。
      在治理灾害的同时,工程前方指挥部又特别注重环境保护工作。每个施工单位在撤离工地时都要认真做着环境恢复工作,进行弃土外运,河道清理,临时道路和场地尽量恢复原貌,到明年开春时还要播撒草籽,恢复草原植被。

再也不用担心泥石流了
  走进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结古镇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的孟宗沟,尽管碎石满川,但蔚为壮观的8座“泥石流重力拦阻坝”从半山腰直至沟口依次一道道横布,扼住泥石流的咽喉。
      据张永善现场介绍,该工程主要通过对泥石流采用稳拦、排导为主的工程措施方法,在沟内修筑八道混凝土拦挡坝,将块石、飘石拦截在沟内,不使其出山。拦挡坝库容淤满后,侵蚀基准面提高,沟道顺直,可补给泥石流的固体物质量将大幅度减少,发生泥石流的频率及规模将降低。张永善高兴地说,从现在起,住在沟口下的几百户牧民再也不用担心泥石流这个祸害了。
      截至目前,玉树结古镇三大区域18个片区、18条主泥石流治理主体工程已完成,各片区大小泥石流沟也全面开工建设,已达到明年汛期安全度汛的要求。计划年内完成的工程量为,混凝土重力式坝48座,格栅坝9座,格宾石笼坝8座,砌浆石拦挡坝16座,完成排倒渠166米,防冲槛7道。目前已完成开挖土方量达53000立方米,超额完成了预计的目标。□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