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创新管理机制 推进污染减排
2011-10-31 10:15:41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任永凤 李君亭 【 】 浏览:568次 评论:0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已经确定,对环境资源和能源的需求已成为必然,工业污染物排放量还会有较大增加,环境承载力与发展之间矛盾使得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的形势格外严峻。新增的氨氮和氮氧化物两项污染减排指标,也使减排压力持续加大。不仅如此,“十一五”期间,一些地方该关闭的企业和该实施的工程已基本完成,工程减排空间有限。同时,还必须考虑未来发展所产生的污染物新增量。目前,一些地方还没有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来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控制新增量。如何理顺工作体制体制、推进污染减排,必须进行思考和创新。本文以陕西省西安市为例,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创新管理机制,推进污染减排。


  突出结构减排,着力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针对COD和SO2两项指标,工程措施实现的减排量有限,必须筛选污染排放强度高的企业实施结构调整。西安市排放强度较高的是造纸行业,造纸行业COD的排放量占西安市工业COD排放总量的比例,由“十五”初期的73.10%下降到“十一五”末的52.93%。尽管比例已经下降,但是相对于其他行业还是较高,而造纸业对GDP的贡献率还不到3%。对于这样的企业,西安市环保部门就应该将企业名单提出来提请当地市政府予以关闭。各区县同样可以筛选本辖区污染强度高、运行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提请地方政府关闭。以集中供热和热电联产项目替代分散式燃煤锅炉是西安市“十二五”完成二氧化硫减排、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一些小的热电厂,在被国电实施上大压小后,在项目覆盖范围内可以替代多少台分散的燃煤锅炉、减少多少燃煤量,环保部门都应该准确了解。


  总量、审批、管理和执法处室建立联合会商机制。控制污染物新增量,把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有效控制项目的新增量,并对没有污染物排放容量的区域实行限批。审批处室应根据项目的建设进度,预测新一年竣工项目可能产生的污染物新增量及排污强度。总量处可以结合国家污染物新增量计算办法,校核本地的污染物新增量。


  细化目标责任考核机制,落实工程减排措施。细化各项减排工程的建设进度,至少以每季度为节点,确定资金投入进度,便于落实责任、增强执行力,也便于考核并确保任务的完成。将“十二五”实施的和已运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工程、新建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管网建设工程,电厂、水泥和石化行业的脱硫、脱销工程等支撑污染减排的重点工程全部签入目标责任考核中,全过程跟踪监管,并定期请人大、政协视察减排重点工程,提高各责任单位的重视程度和工作积极性。还要通过考核,使污泥安全处理处置的问题在“十二五”得到解决。


  积极主动推进机动车氮氧化物和农村农业污染减排。积极建议有关部门实施机动车保有量总量控制,提高准入门槛,从源头控制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推进“黄标车”加速淘汰和柴油车SCR配套工程,全面提升车用燃油的品质,实现机动车氮氧化物削减。环保部门要会算账、会分析,及时向政府报告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进展情况,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积极联系农业部门开展农业源减排工程建设,分批建设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工程和小城镇生活污染治理等减排工程,实现农业源的污染减排。


  加强污染减排的管理能力。筛选出污染较重的企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计,实现管理减排。“十一五”期间,国家只对电厂实施了全口径统计计算减排量,“十二五”可能会延伸到污水处理厂,这就要求环境管理、执法人员掌握并提高对企业进行全过程、全口径统计管理的能力,了解管理对象的生产工艺,学会物料衡算,通过生产规模基本掌握企业对水和燃料的需求,推算出企业的排污情况。地市级局的总量处、水处和气处要会同有关部门,每年绘制城市的水平衡图和能耗平衡图,掌握环境基础设施服务的范围,做到辖区污染物产生量、去除量、排放量台账清晰。不但总量要清晰,还应做到分产业、分行业清晰,做到对污染物总量控制心中有数,说得清楚。


  认真分析,提高科学分析能力。提高分解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能力。西安市“十二五”要给各区县和开发区分配污染物削减指标,应先根据区县总体规划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的不同、能源及环境基础设施分布的不同,制定出一套合理、可行的分配原则,按照原则进行分解。如沣渭新区,就不能按照现有的强度来预测新区发展产生的污染物新增量,而要根据其属于高新区域的规划定位进行预测。对于没有减排空间的区域,可以尝试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机制,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要提高运用数据的能力。为各区县和开发区研究出一套科学的环境与经济分析体系,根据不同的统计数据对污染减排效果进行对比,不仅要和本地的不同时期比较、和各区县比较,还要和其他副省级城市比较。充分利用好污染源统计数据、环境监测数据以及环境投诉数据等环境信息,将这些数据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挂钩。用翔实、有力的数据让地方党委和政府认识到环境保护关系到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关系到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从而真正重视环境保护、了解环境保护、研究环境保护、实施环境保护。


  建立资金投入机制,助推污染减排。完善环保资金的使用办法,健全减排能力体系建设。目前,西安市有重污染企业关闭奖励办法、COD减排项目和SO2项目减排工程项目奖补办法、农村生态示范创建奖励办法等,在“十一五”期间,这些奖励办法较好地促进了污染减排和环境污染治理。“十二五”开局,西安市已制定了集中供热范围内燃煤锅炉拆炉并网奖励办法,下一步还要研究制定新增两项减排指标的资金奖补办法,以及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资金奖补办法,完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资金奖补办法等,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作用,推进污染减排工程实施。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环境保护局

责任编辑:dongzelaw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