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续了两三千年、星罗棋布分散于村街的河北省大营镇传统的皮毛鞣制生产方式将被改观。近日,大营镇开发区彩球高悬、锣鼓喧天,中国·大营龙脉绿能鞣制产业园项目隆重奠基,河北省首个绿色鞣制产业园在大营镇开建。中国节能减排产业委员会主任肖京之,衡水市政府以及枣强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出席了开工奠基仪式。
据介绍,大营龙脉绿能鞣制产业园采用国际先进的治污手段,将污水集中处理,达到污染零排放。建成后,大营镇现有万余户皮毛加工作坊将统一搬进园区。
现状:万户村民从事皮毛鞣制加工污染环境
大营镇是全国500家小城镇综合示范镇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皮毛加工、经营的集散地之一。这里的皮毛裘衣不仅在国内热销,而且还远销美国、俄罗斯、丹麦等欧美国家,有着“中国裘都”之美誉。然而,皮毛产品加工经过鞣制、染色,产生大量含硝、酸、盐,以及重金属铬等污染物,对水体、土壤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大营镇东小营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他们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做皮毛鞣制加工,鞣制工具也很简单,就用一个水缸,往里边加硝、酸、盐等物质,再用火蒸。
“最后污水排到哪里去?”记者问。“政府不让随意排放了,镇上修建了污水处理厂,污水都排到那里。”这位村民告诉记者。对于鞣制污染,这位村民表示,知道会污染水和土壤,对于修建绿色鞣制产业园表示很支持。
大营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皮毛鞣制工艺很简单,大营镇加工户规模不一,最多有1000多人大规模生产,最少两三个人也可以加工。大营镇大约有两万户村民,做皮毛鞣制加工的大约有一万多户。如果不采取措施进行治理,这将对环境产生极大威胁。
据介绍,为彻底解决污染问题,近年来,大营镇采取政府支持、大户投资、群众集资入股的社会化运营模式,在大营镇皮毛工业园区建设了污水处理厂,环境污染问题得到初步遏制。
“为从根本上解决皮毛鞣制过程中产生的污水问题,促进皮毛产业上档升级,促进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大营镇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建设中国·大营龙脉绿能鞣制产业园项目,吸纳有资金实力、技术实力的大型皮毛鞣制企业入驻。”大营镇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张凤杰介绍说,同时兴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逐步实现皮毛产品的集约化鞣制加工。
对策:零排污皮毛鞣制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
据了解,大营龙脉绿能鞣制产业园总占地面积2000多亩,分两期完成,一期355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总投资5.9亿元。园区设立鞣制区、硝染区、加工区、杂皮区等7个功能区。工业园一期将在两年内建成投入使用,届时大营镇大型鞣制加工户将搬进产业园。二期完工预计需要8年,建成后所有鞣制加工户都要搬进产业园,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与其他产业园不同的是,鞣制产业园将配备国际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张凤杰告诉记者,排放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将排入项目园区排水管网,排污设备对鞣制产生的脱脂废水、铬进行回收,清液集中送往园内污水处理厂,进行水解酸化、紫外消毒等9道工序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处理后的污水将达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可作为中水进行回用以及农田灌溉等用途。
据介绍,项目建设体现绿色、优质的理念:废水、废气、废物、噪声等将实现治理达标排放、无害化处理或循环利用;节能、节水将体现在生产的全过程;新型鞣制技术将提升皮毛产品档次。
“全部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河北省首个集批发、物流、清洁能源、污水再利用等于一体,符合国家生产加工标准,绿色、节能、环保的大型综合皮毛鞣制工业园。”张凤杰说。
绿色:鞣制过程产生的废物可实现循环再利用
大营龙脉绿能鞣制产业园不但可以消除污染,还能将废物进行回收再利用。鞣制产生的含铬固体废弃物中的皮屑及边角料可加工成工艺品,对含铬污泥及脱硫废渣进行安全填埋。另外,废物油脂也可以作为肥皂、化妆品的原料进行回收利用。此外,鞣制产生的恶臭废气也将采用烘干机代替自然晾干,去肉等工序也将采用自动化机械装置防止空气污染。
与此同时,生态产业园的节能措施主要从生产工艺、建筑结构及节水出发,从根本上解决皮毛鞣制产业存在的能源浪费问题。针对大营皮毛鞣制产业分散、成本高、质量低的状况,将分散在周边的所有兔皮鞣制集中在园区,方便了对产业的扶持管理。
“大营龙脉绿能鞣制产业园不仅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总体战略,更是‘十二五’节能减排方案的典范。”枣强县县委书记邢少英说,产业园的建成,对于整合资源、提升工艺水平、扩大产业规模、推进产业升级无疑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