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前三季度,受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放缓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总体增长速度趋缓,但我国经济依旧保持较快增长,矿业市场就像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轿车,一路狂飙。
在近日举行的“2011年前三季度矿业形势分析座谈会上”,业内权威分析人士通过实地调研,运用具体数据对我国今年前三季度矿业经济整体运行情况及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中国矿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曾绍金指出,1月~8月份我国矿产品呈旺盛增长和价格高位运行态势,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和2012年我国矿产品需求将依旧呈现出强劲势头。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我国矿业已成为国际矿业市场的重要部分,国际市场波动对国内矿业市场影响深远,未来矿业企业应强化国际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定位。
石油
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放缓;原油进口环比上升
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人民生活、国防科技等领域,对促进产业升级和拉动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11年前三季度,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下,石化行业成功应对美元贬值导致石油价格上涨、利比亚战争等多种国际能源市场动荡危机,较好完成了各项计划,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统计显示,2011年1月~8月份,石化行业累计实现总产值7.2万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比1月~7月份累计下降0.84个百分点。其中,8月份油气开采、炼油和化工三大板块工业总产值同比分别增长34.2%、27.6%、37.5%,但增速分别比7月份下降8.3、5、1.8个百分点。1月~8月份,国内原油产量累计1.4亿吨,同比增长3.1%;天然气产量678.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5%;成品油产量1.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但由于渤海油田关闭,造成8月份国内原油减产。其中,8月份国内原油产量1711.3万吨,同比下降1.9%;天然气产量80.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9%;成品油产量2250万吨,同比增长5.6%;成品油销量2166万吨,同比增长4.4%,环比基本持平。
“原油进口环比上升,成品油进出口相对稳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主任赵志平透露说。他指出,1月~7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原油1.5亿吨,同比增长6.3%,实现进口贸易额1104.4亿美元,同比增长43.4%;进口天然气1187.7万吨,同比增长98.5%。其中,8月份进口原油2104万吨,同比上升0.67%,环比上升8.29%;进口成品油341万吨,出口成品油217万吨,进出口量都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赵志平表示,按照近3年我国原油、天然气季度消费变化趋势,从今年起国内原油消费将从总体上趋于平缓。例如,今年前两季度原油表观消费量均为1.14亿吨,消费变化趋于平缓,预计今年第三、第四季度将保持在1.2亿吨以内。天然气消费将继续保持增长,按照指数变化趋势,预计今年三、四季度天然气的表观消费将分别上升到320亿立方米和350亿立方米。同时,国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促使大量企业加快油改气进度,从而助推未来天然气消费增长。同时,由于未来成品油消费受国家价格接轨政策、汽车消费下降等因素影响,汽油消费增长趋于平稳,但柴油消费增长将依然强劲。
“根据相关数据初步预测,2011年全年国内原油表观消费量约为4.62亿吨左右,同比将增长5.9%;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1246亿立方米左右,同比将增长16.1%;成品油表观消费量约为2.67亿吨,同比将增长8.8%,其中柴油表观消费量约1.72亿吨,同比将增长10.1%。”赵志平说。
煤炭
产销量保持较快增长,煤炭消费保持旺盛,市场价格波动
煤炭作为我国最主要的能源之一,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石油利用率的不断增加,人们对煤炭的需求量相对有所下降,但在我国能源资源的范围内,煤炭的消费总量依然处于较高水平。今年以来,我国煤炭需求旺盛,产销量较快增长。从总体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煤炭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月~8月份全国煤炭产量累计完成23.96亿吨,同比增长12%;其中,8月份完成3.15亿吨,同比增长10.4%。主要产煤省区煤炭产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1月~8月份山西省煤炭产量5.6亿吨,同比增长22.6%;内蒙古煤炭产量6.25亿吨,同比增长31.6%;全国煤炭销量累计完成23.5亿吨,同比增长12.8%。同时,1月~8月份全国累计消耗煤炭约24.76亿吨,同比增长10%。其中,电力行业消耗煤炭13亿吨,同比增长12.2%;钢铁行业消耗煤炭3.96亿吨,同比增长7.7%;建材行业消耗煤炭约3.33亿吨,同比增长10.7%;化工行业消耗煤炭1.06亿吨,同比增长12%。
“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呈现出口减少、进口增加的态势。”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秘书长梁敦仕表示。1月~8月份,全国累计出口煤炭1091万吨,同比下降17.5%;累计进口煤炭1.04亿吨,同比下降1.4%;但从月度煤炭进口量来看,则呈回升之势,由2月份的676万吨回升到7月份的1753万吨,8月份进口煤炭1659万吨,连续两个月保持较高水平。
梁敦仕指出,“在我国煤炭生产、运输、交易、消费等环节基本上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国家宏观经济、煤炭行业、地方政府政策对煤炭市场生产、供应和销售的影响较大,是政府干预下的煤炭市场,煤炭生产数量、市场供求关系、交易价格高低受行业政策影响比较明显。今年煤炭市场价格一直呈现波动的状态。”数字显示,2011年一季度我国煤价基本平稳略有回落,4月、5月份价格就开始出现明显上升,7月份之后连续10周下降,8月末秦皇岛港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价格为825元/吨~835元/吨,比6月末下降15元/吨;9月25日,秦皇岛港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价格为835元/吨~845元/吨,比9月初上升了10元/吨。
“总体而言,随着国内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国家进一步加大保障房建设,对电力、钢铁、建材等行业的拉动直接影响到煤炭消费,同时四季度煤炭消费也将进入冬季用煤旺季。预计未来煤炭需求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煤炭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供应能力稳步提高,煤炭价格可能保持高位运行。”梁敦仕说。
“预计2011年煤炭市场供需形势仍将保持基本平衡、总量略显宽松、结构性过剩与区域阶段性偏紧并存,市场供大于求压力加大,但受国家宏观调控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影响,长期以来潜伏的结构性过剩与区域阶段性偏紧并存的问题依然存在。”梁敦仕说,2011年全国煤炭可供资源量将比2000年增加3亿吨左右,煤炭稳定供应能力将大幅提高。
有色金属
矿产品产量平稳增长,但增幅有所回落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各种严峻挑战,2011年前三季度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矿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得到了较快发展。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1月~8月份我国10种有色金属产量达到2252.5万吨,同比增长8.15%。规模以上企业6种精矿金属产量达到493万吨,同比增长12.43%。其中,铜矿含铜产量达80.8万吨,同比增长11.62%;铅精矿含铅产量达138.7万吨,同比增长18.84%;锌精矿含锌产量达253.4万吨,同比增长9.72%;镍精矿含镍产量达6万吨,同比增长9.49%;锑精矿含锑产量达8万吨,同比增长5.44%。另外,钨精矿折合量7.3万吨,同比增长0.8%;钼精矿折合量15.5万吨,同比增长17.26%;氧化铝产量达2330.3万吨,同比增长19.44%。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铜部处长段绍甫表示,“由于今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劲推动,有色金属领域的固定投资也呈持续增长的态势。”1月~8月份,铜等有色金属矿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530.9亿元,同比增长15.14%。其中,1月~8月份铜、铅、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达253.8亿元,占矿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47.8%。
与此同时,我国有色金属矿产品贸易稳定增长,但逆差继续扩大。1月~8月份,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038.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39.72亿美元,同比增长30%;其中,有色金属进口额为751亿美元,同比增长20.75%;出口额287.23亿美元,同比增长62.73%。
“虽然全球经济将面临新的挑战,高涨的矿产品需求将呈放缓趋势,但矿产品需求的基本面并未出现根本性改变,有色金属旺盛的需求态势还将持续一段时期,预计2011年第四季度和2012年我国对矿业的需求还将保持增长,但缺口有进一步扩大的态势。预计2011年6种矿产金属产量增幅仍保持12%以上速度,全年产量超过700万吨金属量。”段绍甫说。
铁矿石
钢铁产量在调控中攀高,市场保持对铁矿石的刚性需求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钢铁行业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全社会对钢材的需求仍处在上升阶段,钢铁工业发展面临重大的历史机遇。
据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数据显示,1月~8月份国内粗钢产量为46928.3万吨,同比增长10.6%。其中,8月份国内粗钢产量为5875.2万吨,同比增长13.8%。据推算,2011年钢铁产量将超过7亿吨,市场仍保持着对于铁矿石的“刚性需求”。
“国内外通胀经济阶段性趋势形势严峻是目前钢材市场出现疲软的深层次经济根源。同时,由于原料价格居高不下、下游市场需求减少、宏观政策收紧和信贷资金紧张等因素影响,钢铁行业将长期在高产量、低利润状态下运行。”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秘书长杨家声表示。
今年全社会对钢材的需求处在上升的阶段,促进国内原矿产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据相关数据显示,1月~8月份原矿产量81893万吨,同比增长22.7%。国内原矿月度产量连续4个月破亿吨,创历史新高,其中8月份原矿产量12755.2万吨,同比增长29.9%,环比增长9.1%,预计9月份仍将保持增长趋势。同时,国内矿山新增投资持续强劲增长。1月~8月份,全国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9亿元,同比增长19%,预计未来“十二五”期间,受国内经济内需拉动趋势影响,国内矿山新增投资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杨家声指出,2011年以来,由于受海运费上涨、关税提高、粗钢产量持续增高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进口铁矿石价格曾创下历史最高纪录,持续高位运行。1月~8月份,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44757万吨,同比增加4271万吨,增长10.6%;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格为164.36美元/吨,涨幅达37.5%。进口铁矿石长期保持高位。数据显示,截至9月19日中国港口铁矿石库存(沿海25港口)为9449万吨。
“预计2011年第四季度铁矿石市场供求将保持平稳运行,国内矿和进口矿价格将在高位震荡。未来在钢铁总体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预计钢铁产量和产能将继续增长,再加上进入原料的冬储阶段,可能会出现铁矿石供给偏紧和价格不断走高的局面。”杨家声表示。
化学矿产
产品产量、产值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价格稳中有升
化学矿产资源是化肥及相关化工行业的主要矿物原料。2011年前三季度,我国化学矿产资源继续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特别是磷、硫、钾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
记者从中国化学矿业协会了解到,1月~8月份我国化学矿采选业265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46.9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1月~8月份钾肥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现价工业总产值144.2亿元,同比增长42.6%;磷矿石规模以上企业产量为5077.3万吨,同比增长30.70%;硫铁矿产量为1050.6万吨,同比增长12.4%;钾肥产量为264.2万吨,同比增长24.9%。
资料还显示,1月~8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化学矿采选企业限价销售产值243.9亿元,同比增长52.2%;产品销售率98.8%,同比提高2.07个百分点,产销基本平衡。同时,1月~8月份化学矿采选业价格指数为118.7,同比上涨了18.7个百分点,其中磷矿石上涨了16.3个百分点,价格在每吨370元~450元之间;硫铁矿上涨了33.8个百分点,价格在每吨455元左右;国产氯化钾上涨了36个百分点,价格在每吨3300元。国内磷矿石价格主要受国内磷肥产量的快速增长和需求旺盛的影响,硫铁矿、钾肥价格受国际硫磺、钾肥价格的影响。
中国化学矿业协会副秘书长杜家海表示,“今年1月~7月份,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对化肥需求增加等因素的推动,化学矿产品下游市场需求旺盛,经营成效显著。”1月~8月份,化学矿选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总额41.8亿元,同比增长52.6%;实现利润总额23亿元,同比增长77%。同时,化学矿采选业资产投资规模有所增加。1月~8月份,化学矿采选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9亿元,同比增长7.6%。钾肥制造业完成固定投资26亿元,同比下降18.6%。
“今年前三季度化学产品产量能够保持快速增长、价格稳中有升主要是受下游的需求旺盛及国际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共同影响。未来,受欧美货币信任危机、国际经济不确定因素及今年前三季度磷肥产量增加过快、库存增加等因素的影响,预计今年磷矿石产量将大幅增长,突破7000万吨;硫铁矿和钾肥产量将比去年同期略有增长,同时价格平稳。”杜家海表示。
非金属
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出口量略有增加,价格略有上扬
2011年前三季度,在建材、建筑、钢铁、塑料等工业发展的拉动下,我国非金属矿产品的需求持续旺盛。在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石墨、石棉、硅灰石、萤石等非金属矿产品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表明,1月~8月份石墨产销持续增长,出口量同比略有增加,价格增幅较大;石棉生产总量为30万吨左右,比去年同期增产4万吨,增幅为32.7%,前7个月进口石棉突破16.05万吨,价格与2010年相比有所上升;硅灰石总产量为45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4%,销售总量40万吨,价格比去年同期略有增长;萤石开采进入计划控制阶段,价格逐步回归上升,由去年初的每吨1000元达到今年五六月份的每吨3000元,出口由年初的每吨200美元上升到600美元。产品价格合理回升导致资金投入增加,萤石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在谈到非金属矿行业存在的问题时,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于延棠表示,当前,非金属行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但原料、燃料和人工成本大幅上涨,导致一些产品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同时,萤石产品市场价格可能会出现快速下滑,主要是氟化产业外贸出口处于休整期、萤石产品供大于求所致,相关企业要做好措施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