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从旁观者变成一支主力——解读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嘉兴模式"
2011-10-19 10:26:16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 】 浏览:501次 评论:0
中国环境报记者 黄冀军


  今年9月,被聘为浙江省嘉兴市第一期环境行政处罚公众评审员的当天,万加华在微博中写道:“这本大红聘书,意味着信任,意味着荣誉,但更多意味着的是责任。作为一名环境行政处罚公众评审员,就必须要收藏荣誉,担当责任。”


  谈到自己最初对环保的关注,作为一家品牌陶瓷的经销商、嘉兴在线论坛体育版块的资深版主,万加华笑称是“出于好奇”。


  从2010年10月24日“出于好奇”想去看看环保局长如何面对深受废气困扰的网友的诘难参加了嘉兴市环保局组织的网友环保座谈会,到今年4月10日组织网民环保检查团去查看污染河道,只用了短短半年的时间,万加华就完成了从环保的旁观者到环保的铁杆参与者的蜕变。


  万加华仅仅是浙江省嘉兴市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发展的一个缩影。


  公众怎么去参与?
     从企业“摘帽”听证到环境行政处罚评审


  说到公众参与,嘉兴市的企业对市民环保检查团和环保专家服务团都不陌生。而在今年6月,不少企业又迎来了另一群热心参与环境保护的人。


  6月3日上午,嘉兴市环境监察支队的执法人员先后来到了民丰特种纸业有限公司、浙江民丰罗伯特纸业有限公司、浙江兰宝毛纺集团有限公司现场检查。


  这是一次例行的现场检查,与以往不同的是,参与检查的不仅仅是环境执法人员,还有参加嘉兴市环保局市民环保岗位实践活动的市民代表。


  市民代表就这3家企业环保设施运行状况、处理工艺、操作管理等方面对企业环保负责人进行了现场提问,并查看了企业生产车间和DCS远程控制室,对企业的生产流程、污染产生环节、污染治理工艺方法有了较为直观的感受。


  嘉兴市环保局办公室副主任杨建强告诉记者,环保实践岗活动每次分5个组,每组4~5人,分别参与执法、审批、固废管理和监测等不同岗位的工作。通过公开招募产生的市民代表,与市环保局相关岗位的人员一起工作,当一天“环保人”,来体验环保部门各处室是怎么运行的。这项活动旨在让更多的市民了解环保部门工作,让环保工作更加阳光透明。


  9月9日,嘉兴市环保局聘请的首期17名环保行政处罚公众评审员正式上岗。


  与之前的市民环保检查团监督政府和企业的环境行为不同,公众评审员将对一向被视为行政部门“权力象征”的行政处罚“评头论足”。而根据嘉兴市环保局发布的《嘉兴市环保局行政处罚公众评审员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公众评审员将对环保部门查处案件的办案过程、法律适用、处罚告知和当事人陈述等与案件有关的情况享有知情权,并可以对环境行政处罚案件发表评议意见,行使案件表决权,监督环境行政处罚。


  2008年2月以来,嘉兴市先后成立了市民环保检查团和环保专家服务团,市民代表参加污染企业的“摘帽”听证会和部分建设项目审批会。2010年之后,网络成为嘉兴市公众参与的新生力量,进一步扩大了公众参与的广度与深度。今年以来,嘉兴市先后出台了《鼓励发展基层环保组织指导意见》、《嘉兴市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为公众参与提供了保障。


  同时,嘉兴市环保局定期公布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企业环境信用情况和违法较重企业名单,举办网民座谈会,创办了嘉兴环保手机周报,开通了“环保视角”网上论坛,组建了嘉兴市环保微博群,使信息公布和与公众交流成为常态。


  市民环保检查团、环保专家服务团、生态文明暨环境保护宣讲团、网民环保检查团……嘉兴市民也正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在嘉兴市环保局局长章剑看来:“嘉兴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影响力在扩大,认同度在提高,参与范围越来越广,参与渠道越来越宽。以前是我们叫他们来参与,现在是他们主动来参与。

  公众的力量有多大?
   韩泰高管“搬家”,上百亿大项目被否决

 

  与万加华这个“新兵”相比,先后参加过四五十次市民环保检查团检查活动的嘉兴市环保联合会副会长、原嘉兴学院副教授许兆祥可以算是个“老参与”了。


  说起早期参加市民环保检查团,许兆祥感慨地说:“一开始去的时候,有的企业负责人睬都不睬我们。现在监督的大项目也多了,‘两团’(市民环保检查团和环保专家服务团)的声誉也高了。”

  在环保部门强化监管和公众参与的双重压力之下,不少企业也在发生着改变。


  提起韩泰轮胎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韩泰轮胎),家住在嘉兴城北片区的居民都不陌生,时不时排出的恶臭让韩泰轮胎等几家企业成了众矢之的。2009年3月,嘉兴市市民环保检查团和环保专家服务团首次联手进企业也选择了韩泰轮胎。虽然企业承诺治理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废气污染一直没有得到根治。


  2010年12月,嘉兴市环保联合会在成立之后的首次行动又一次锁定了韩泰轮胎等市区北部的3家大气污染企业。


  在这次行动中,韩泰轮胎公司副总经理周海峰告诉嘉兴市环保联合会成员,在之前的一个星期,韩泰轮胎有5名韩方高层分别搬进了厂区附近的禾城世纪花园、紫溪花园等社区居住。之后,公司19名韩方高层人员和1名中方高层人员也将陆续搬家到厂区附近的小区,和投诉企业的居民做邻居,向居民表达了治理废气的决心。


  许兆祥告诉记者,韩泰轮胎还向开发区环保局建议,在开发区也成立市民环保检查团,企业将定期听取周围群众的意见。“这样就形成一个氛围,大家慢慢地都往这上想了,环境意识就上去了。”

  公众参与不仅在污染企业治理上发力,还成功地阻止了一些重污染的大项目在嘉兴落地。


  去年4月,在得知有一个橡胶项目要在嘉兴所属的一个县级市上马,嘉兴市市民环保检查团和专家服务团成员专门到现场去查看,并结合嘉兴市同类企业的治污难度写了一份报告,认为选址的地域面积窄小、环境容量有限,不适宜引进这样污染量大的大型项目。嘉兴市政府领导做了批示,后经有关部门决策,最后因环保而否决了这个计划投资100亿元的项目。


  嘉兴市环境监察支队支队长李杏震说:“他们(公众)监督比我们监督的效果还要好。有些企业很牛,但有这么多公众来跟企业讲,企业也吃不消。”


  章剑认为,不能把公众参与当成“政绩工程”,要正视公众的力量,公众与环保部门要相互借力,公众依托着环保部门提供的参与渠道发挥着自身的力量。而在有些时候,在环保部门不好着力的领域和事情上,公众参与恰恰可以成为推动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


  公众参与瓶颈如何破解?
   实施“十百千万”计划,以骨干带动公众参与


  但当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发展到一定程度,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要求也随之而来,制约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因素也逐渐暴露出来。李杏震告诉记者,目前参与的公众有相当部分是退休老同志,作为社会主力的上班族,往往是“动口的多,实际参与的少”,公众参与群体培育难度不小。


  嘉兴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当前,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制约因素突出表现在“三个反差”上,即公众对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认知度存在反差,公众对短期的、小范围的、与自身关系密切的环境问题了解度较高,而对长远的、广泛意义上的环境问题了解度和关注度低;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的制度保障存在反差,缺乏公众参与的保障机制,在遇到发展与保护发生重大矛盾时,公众参与往往被边缘化;公众参与的素质能力与实际需求存在反差,以致公众参与的监督能力有限,作用还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据悉,针对当前公众参与暴露出的问题,嘉兴市环保局计划以“一会(市环保联合会)三团(市民环保检查团、专家服务团、生态文明暨环境保护宣讲团)”为载体,实施“十百千万”计划,即各县(市、区)都要发现并培养10名左右有参与环保公益的热心、有一定号召力和组织活动能力、能在公众中起引领作用的公众环保骨干;培养100名左右能经常参与一些环保公益活动的积极分子;培养1000名以上愿意关心并力所能及地参与一些公益活动的环保志愿者,真正达到“组织起来,活动起来,把制度完善起来,把骨干培养起来”的目的。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