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中国需求成有色金属市场星星之火?
2011-09-29 11:08:42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汪睛波 【 】 浏览:628次 评论:0

政策不支持,行情不配合,供应又过剩……叱咤风云的“铜老大”如今显得有点落寞和无依无靠。
  美联储用“扭转”替代“增量”宽松的方法让商品市场褪色不少。一直以来的“铜老大”、“锌锌向荣”的主角这回成为商品暴跌的领军人物,乃至伦敦铜价达到每吨8000多美元的10个月的低点。偏偏基本面的数据也非常配合当前的“政策市”——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近日公布的最新数据表明,全球铜的过剩量今年以来几乎不断上升,从最初的11.8万吨涨至1月~7月份的26.05万吨。
  苦于没有“救命稻草”的时候,人们又怀念起了中国消费对金属价格的带动。投资者依稀回忆起2008年中国国储在3000美元/吨附近对铜的收购,回忆起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率先增长的铜需求。从更近的时间看,今年中国的铜需求似乎也不错,仅8月份的精炼铜进口就较7月份增长了21.2%,达到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8月份,中国精炼铜表观需求环比增加18.8%,同比增加14.4%,净进口增长23%。
  如此看来,当欧债危机向欧元区主要经济体蔓延、西方国家主权债券频遭降级、美联储频频警告经济二次衰退风险的今天,西方投资者都在警惕黯淡的经济前景对商品消费和投资需求的影响。相反,我国的商品需求,特别是金属需求似乎还格外强劲。中国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院长范顺科近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中国金属论坛上也表示,中国基本金属需求增长速度较GDP增速高出10%,未来5年内,中国基本金属需求将继续增长。
  尽管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但不会影响到基本金属需求。因为多数基本金属在中国国内消费,并非用于出口。据了解,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中国铜进口增长了近50%,尽管其间爆发了金融危机。因此,不免有西方投资者寄希望于中国新增的金属需求填补西方经济下滑带来的消费空缺,并带动价格进一步上行。但亦有业内人士提醒,目前的有色金属价格仍处于历史相对高位,除供需外,宏观因素仍决定了包括铜在内的金属价格未来的走势,应警惕一些国际机构过于夸大地炒作中国因素在维持国际金属价格方面的作用。△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