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为让天安门一尘不染18年如一日广场拾垃圾
2011-09-09 09:48:26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张林婷 祁梦竹 【 】 浏览:614次 评论:0

 天刚亮,毛主席纪念堂前已陆续聚集了很多前来参观的游客,每天的这个时间,75岁的刘玉珍就开始“上岗”了,她管自己叫“天安门的捡烟头大王”。

  一手拿着长木夹,一手拎着个破旧的紫色塑料袋,刘玉珍不停地用夹子从花盆后扒拉出来各种各样的垃圾。卫生纸、果皮……各种细碎垃圾在刘玉珍的木夹子下无处遁形,“从50多岁开始在天安门广场捡垃圾,如今有18年啦。”刘玉珍说。

  刘玉珍家住天坛,闺女家住前门,她可是天安门有名的义务“美容师”。18年前,她常带外孙到天安门转悠,那地上的垃圾让刘玉珍心里非常不舒服:“咱天安门得干干净净的。”照看外孙的那几年,她上天安门遛弯时总不忘顺手带个垃圾袋,走哪儿捡哪儿。等到小孙子、小孙女都上学了,不用她照顾了,刘玉珍便干脆当起了专职的义务保洁员,每天早上定点上天安门捡垃圾。

  从正阳门到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周边的花池子、游人们排队的广场便道,都是刘玉珍的工作范围。一天三四个小时中,她基本不歇。即便最近几天总是要到医院做检查,她也是尽量把看病的时间挪到下午,抽出上午的时间坚持干活。

  刘玉珍开玩笑地说:“咱东城有个指路大王特有名,我呢,就算个‘捡烟头大王’,谁捡的烟头也没我捡的多。两年前的世界环境日,我还特意数了一回,那天总共捡了2万个烟头。”

  那天正赶上周一,毛主席纪念堂闭馆休息,广场上游客并不是很多。从正阳门下车后,刘玉珍边捡边走到了天安门。这一次,她多了一个想法,想看看这一天到底捡了多少烟头。于是每捡到1000个烟头她便做个记号。结果,到下午两点多回家的时候,刘玉珍发现自己竟然捡了2万个烟头了。

  正说着,她在花坛里发现了一堆瓜子皮。“好弄,用捡来的广告纸撮起来就成,我这儿都收着呢。”刘玉珍走到一旁的袋子前,拿出自己捡来的宣传广告纸,左刮右刮地把瓜子皮抓进了垃圾袋。虽然用来抓瓜子皮的纸已经皱巴巴的了,她还是舍不得扔,“这个先留着,一会再碰上还可以用。”就这样,直到她捡到另一张新一点的宣传单页,她才把那张皱巴巴的纸扔进了垃圾桶,而她手上一黄一紫的两个垃圾袋,已经用了两个多月了。

  如今,天安门比以前漂亮、干净多了,大街面上都有人专门管理,随时有人清扫,刘玉珍的任务也比先前轻松了许多。现在,她每天的主要工作范围就是清理毛主席纪念堂前的几个花池子和纪念堂排队处的过往便道。

  刘玉珍说,这些年她一直在盼着自己能“退休”,像社区里的老太太们一样,每天也能陪着老伴上天坛公园锻炼身体,欣赏风景,“等大家的文明程度提高了,我的心愿就能实现了。”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