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四川省南江县正处于“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强社会管理、培育区域优势、集聚生产要素、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福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落实“五治三化”,即治路、治尘、治污、治水、治乱和绿化、亮化、美化,是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抓手。
一、在深化认识上下功夫。认识不到位,措施就乏力。深化认识是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前提。要采用灵活的方式,在宣传中深化认识。以“五治三化”为重点,多渠道、广覆盖、全方位宣传开展环境治理的重大意义、工作措施、治理成效,做到电视有报道、网络有内容、广播有声音、手机有信息、报纸有文章、公交有提示、街道有标语,着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环境意识,营造全民支持环境治理的良好氛围。通过活动搭台,在参与中深化认识。持续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凝聚群众智慧、激发群众热情,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实现“人人保护环境,人人参与环境治理”的目标。示范带动,在创建中深化认识。大力实施各项示范工程,塑造新风貌,树立新风尚,形成比、学、赶、超的环境治理工作氛围。抓住关键,在育人中深化认识。以学校为主阵地,将环境治理纳入中小学德育课教学内容,通过青少年与家庭成员的情感作用,一人带一家,一校带千家,提升全民环境意识。
二、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进一步强化环境治理领导机构,配强领导班子,抽调精干人员,安排专项经费,建成“党委领导、职责清晰、协调联动、推进有力”的环境治理领导管理队伍。强化专业执法队伍。整合城管、公安、工商、交通等部门,建立联合执法队伍;由县法制办统一培训乡镇行政事业干部,成立委托执法队伍。坚持文明、公正、严格执法,促进城乡环境秩序化、规范化。县财政每年根据乡镇实际,预算安排环境治理专项经费。实行收支两条线,整合环境执法罚没收入用于执法工作开展。整合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农村清洁工程项目等资金,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三、在健全机制上下功夫。健全垃圾处理机制。搞好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试点工作,加快建立“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做到定点投放、定时清运、日产日清。进一步理顺县城污水处理厂、乡镇污水处理站管理体制,完善污水管网配套设施,确保污水全部入网,实现污水达标排放。健全环境治理社区自治机制。严格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将门前“五包”责任书签订到户、塑封上墙,由社区定期对所在单位、经营业主、居民住户评比打分。评比结果与单位考核、业主诚信、住户形象挂钩,作为单位干部职工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经营业主办理银行贷款的重要依据,以及居民住户优先享受国家非普惠政策的重要依据。健全责任追究机制。采取一月一计划、一月一督察、一月一考核、一月一公示的方法,强化环境治理目标督察,及时通报相关情况,限期整改存在问题,严肃追究相关责任。建立目标考核档案,健全环境治理考核办法,对连续3次考核倒数第一的乡镇、部门,单位主要领导调整交流;对被市级媒体曝光或被市级部门通报的乡镇、部门,单位主要领导一律停职;对被省级媒体曝光或被省级部门通报的乡镇、部门,单位主要领导责令辞职。
四、在强化执行上下功夫。科学编制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和风貌塑造、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农贸市场等专项规划,以规划引领环境治理。高标准完成城镇体系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工业园区规划等,以规划统筹城乡发展。组建班子、落实人员、细化方案、明确责任、规定时限,一线掌握情况,一线研究问题,一线制定措施,一线推动落实。由县治理办、效能局等相关部门组成环境治理督察组,明察暗访,定期、不定期地督促检查环境治理推进情况,确保贯彻执行不走样。实行环境治理有奖举报,公开举报电话、邮箱,充分发动群众监督,着重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环境问题,确保有效治理不怠慢。强化新闻媒体监督,大力宣传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先进典型,加大违法企业曝光力度,狠抓反面典型,施加工作压力,确保环保工作纵深推进不松懈。
作者系中共四川省南江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