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航母:保护国家资源安全的利器 ——从资源安全角度看中国发展航母的深层意义(上)
2011-09-05 10:03:18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 【 】 浏览:720次 评论:0

尽管与大连民众、铁杆军迷以及媒体澎湃的热情关注相比,中国首艘航母在大连海域的处女航很是低调;尽管这艘航母是用国外废弃的“瓦良格”航母改装的,而且此前有关方面就已明确表态,这艘航母只用于“科研和训练”,但还是成了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
  国人对于航母已经期盼得太久,太久——这种期待甚至可以追溯到那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那些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污辱的岁月。
  正因为如此,与国外某些国家和媒体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发展航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人对于这艘改造一新并涂上淡灰蓝色的“瓦良格”号航母备感亲切,充满信心,而“瓦良格”航母何时形成战斗力?中国何时能够独立研发、建造国产航母?中国航母何时能够维护国家利益,保护我们的海上运输生命线?已经成为国人热切的期盼。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世界第一超级大国美国利用航母维护其资源特别是海外石油利益的有关情况——
  美国的在美国五角大楼的办公楼上,挂着一幅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宣传画——一艘简洁的“尼米兹”级航母黑白影像,下方写着一行醒目的英文字:“90000 TONS OF DIPLOMACY (9万吨级外交) ”。
  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是美国一家兼造航母的公司。难怪有人说,你压根儿就不用去翻看长篇累牍的美军学术专著,这“9万吨级外交”几个字,已经将美国海军必须具有抵达全球并有效地进行军事投放的理念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你的眼前,并且明白无误地告诉你,航空母舰在美国国家战略中占据多么重要的地位。事实上,就像美国公民的护照上写着“美军是您坚强的后盾”一样,美国一直把航母作为其国外安全战略执行者和国力的象征。
  据有关统计,自1964年以来,美国在世界各地以武力进行干预的突发事件达200多起,其中运用海军兵力的就占2/3以上。而所有这些军事行动中,几乎都有航母打击群直接或间接参加——航母已经成为美国对付局部战争、实施威慑、进行海空封锁、采取“外科手术打击”不可或缺的兵力,是美军“最好用”的工具。
  美国海军目前有11艘航空母舰,全部都是核动力驱动,分别隶属于太平洋舰队和大西洋舰队。其中包括接替“小鹰”号驻扎在日本横须贺港的“乔治·华盛顿”号,以及多次到访中国香港的“尼米兹”号。这些航母构成的11个航母战斗群,几乎就是美国海军打击力量的核心,甚至可谓是美国全球打击力量的中坚。
  事实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之所以如此热衷于发展航母,除了对付局部战争、实施威慑、进行海空封锁之外,维护自己在世界各地的利益特别是石油能源利益,也是其重要的目的。
  关心中东或海湾局势的人一定还会记得——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以科威特偷采伊拉克油田为由,悍然入侵科威特。用了不到10个小时,伊军全境攻占科威特。
  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通过了660号决议,要求伊拉克无条件撤出科威特,恢复科威特合法政府。不久,美国、英国、法国、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德国、意大利、埃及、叙利亚等21个国家的部队和军事力量,组成多国部队司令部,由美国施瓦茨科夫将军任司令官,开展“沙漠盾牌”行动。随后,又展开了“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等军事行动。
  需要指出的是,在这次行动中,多国部队在海湾地区集结了247艘舰船,兵力达6万余人,其中老布什派出的美国海军舰船占约50%,其中包括6个战斗力较强的航母战斗群。航母战斗群分成波斯湾作战编队和红海作战编队,前者以美“中途岛”号、“突击者”号和“罗斯福”号3个航母战斗群为主组成;后者以美“肯尼迪”号、“萨拉托加”号和“美国”号航母战斗群为主组成。英国和法国海军也分别派出了16艘舰船和14艘舰船。另外,美国海军陆战队还投入150余架飞机、6.5万人和近2000辆坦克和装甲运兵车。
  航母战斗群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威力。1991年2月28日,伊拉克被迫宣布无条件接受安理会自1990年8月2日以来通过的所有的12项决议,海湾战争宣告结束,西方主导的世界石油秩序得以逐渐恢复。
  2003年3月20日,美、英等国以伊位克隐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主义为借口,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决定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当时,美英联军共出动了6个航母战斗群、数千架战机、两万多辆坦克。战争在很短的时间里便宣布结束,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后来,萨达姆本人也成了小布什的阶下囚。战后,美国控制了世界石油资源排名前四位的国家: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联酋和科威特。
  对于向伊拉克发动战争的目的,美政府官员从不讳言。老布什后来在谈到出兵海湾的真正原因时说:“如果世界上最大石油储备的控制权落入萨达姆手中,那么我们的就业机会、生活方式、我们自己的自由和世界各友好国家的自由都将蒙受灾难。”白宫鹰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国防部助理国务卿沃尔弗维茨更是公开声称,对伊动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石油。
  难怪有评论说,尽管布什总统卸任后被美国人说得一无是处,但他却给美国留下了一笔的丰厚遗产——除伊朗之外的中东石油资源。“现在,美国人既可以把油价砸下来,将来也能把油价重新抬上去!”
  说到航母,我们有必要将目光投向我们南边的邻国印度。说到印度,我们先了解一下印度洋的情况——
  印度洋在古代称为“厄立特里亚海”(ERYTHREA),面积7491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1.1%,是世界第三大洋。印度洋是联系亚洲、非洲和大洋洲之间的交通要道。从印度洋往西北通过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可到达西欧;向西南经好望角进入大西洋,可通向欧美沿海各地;向东北经马六甲海峡和龙目海峡,可进入太平洋。印度洋沿岸是世界资源的重要出口地,沿岸各国出口的石油、矿砂、橡胶、棉花、粮食和进口的水泥、机械产品和化工产品等大宗货物,都需要通过印度洋,再加上大量的过境运输,使印度洋的货物吞吐量达到世界l/6,货物周转量占世界近1/10。
  印度洋的自然资源相当丰富,矿产资源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此外,澳大利亚附近的大陆架、孟加拉湾、红海、阿拉伯海、非洲东部海域及马达加斯加岛附近,都发现有石油和天然气。波斯湾海底石油探明储量为120亿吨,天然气储量7100亿立方米,油气资源占中东地区探明储量的1/4。上世纪60年代以后,波斯湾油气产量大幅度上升,年产石油约2亿吨,天然气约500亿立方米,石油的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首位。印度洋海域还是世界最大的海洋石油产区,约占海洋石油总产量的1/3。
  印度洋的金属矿以锰结核为主,主要分布在深海盆底部,其中储量较大的是西澳大利亚海盆和中印度洋海盆。此外,在印度半岛的近海、斯里兰卡周围以及澳大利亚西海域中还发现相当数量的重砂矿。上世纪60年代中期,曾在红海发现含有多种金属的软泥,它含有氧化物、碳酸盐和硫化物,包括铁、锌、铜、铅、银、金等多种金属,其中铁的平均含量是29%,锌的富集度最高可达8.9%。红海的金属软泥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底含金属沉积矿藏。
  此外,印度洋还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
  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印度一直视印度洋为“命运之洋”、“未来之洋”,并竭力将印度洋变为“印度之洋”。前不久,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透露,国际海底管理局理事会核准了该会提出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区申请,使大洋协会在西南印度洋国际海底区域获得了1万平方千米具有专属勘探权的多金属硫化物资源矿区,并在未来开发该资源时享有优先开采权。中国申请的多金属硫化物资源矿区位于西南印度洋中脊,限定在长度990千米、宽度290千米的长方形范围内。对此,印度军方颇有微词,称中国不择手段掠夺印度的资源。
  在印度人看来,在当今世界,领海之争就是资源之争,要在争夺中赢得主动权,关键靠实力,这实力就是武力。因此,要把印度洋变成印度的内海,就必须拿海军的实力说事,海军要强大,就离不开航空母舰。
  于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国力尚很弱的情况下,印度就不惜重金从英国购买了航母装备海军,成为亚洲第一个拥有航母的国家。近年来,印度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加紧实施“印度洋控制战略”和“蓝水工程”计划,倾力加强海军远洋进攻能力建设。印度认为,要真正控制印度洋,变印度洋为“印度之洋”,必须拥有3艘航母:一艘控制印度东面的孟加拉湾,一艘控制印度西面的阿拉伯海,另一艘航母作为机动力量,以便快速支援或前往其他“利益攸关”的海域。航母成为印度实现“印度洋控制战略”这一宏伟目标的核心力量,被印度列为重中之重的发展目标,为实现拥有3艘航母的梦想,印度采取国外购买、改造和自主研制“三管齐下”的办法加快航母发展步伐。
  据了解,印度发展航母的路径大致是这样的:早在1957年,印度就从英国购买了一艘“尊严”级轻型航空母舰,并更名为“维克兰特”号,意为“彻底击败胆敢同我作战之人”,成为战后亚洲第一个拥有航母的国家。作为印度的第一艘航母,“维克兰特”号为印度海军培养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军官及士兵,使其积累了丰富的航母作战、使用和维护经验。由于该舰舰龄过大、舰况较差,1997年1月从印度海军退役,印度将其改建成一个海上博物馆。
  为进一步加强印度海军力量,1986年5月,印度又耗巨资5000万英镑购买了英国海军退役的“竞技神”号航母,并更名为“维兰特”号,意为“只有强者才能称霸海洋”。1987年5月20日,“维兰特”号正式加入印度海军服役,以后,印度对“维兰特”号进行了现代化改造,换装了自行研制的数字式声纳系统等先进电子设备,加装了从以色列引进的巴拉克垂直发射舰空导弹系统,成为印度海军的战略威慑力量。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加紧实施“印度洋控制战略”,印度加快了航母发展步伐。经过数年艰难的谈判和讨价还价,最终于2004年1月20日与俄罗斯签署关于购买“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以及28架米格-29K舰载机等装备的协定。由于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交付日期也一拖再拖, 2010年俄印双方最终达成协定,2012年底前交付印度海军。“戈尔什科夫”号航母服役后,由于搭载有米格-29K等战斗机和先进的电子系统,单舰作战能力将明显优于现役英、法、意等西方国家轻型航母,这将使印度海军海上制空能力大幅提高。
  印度不甘心靠引进航母过日子。在积极引进的同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印度就一直酝酿着自主设计和建造国产航母。2003年10月,印度政府最终批准自建航母计划,被冠名为“蓝天卫士”号的印度国产航空母舰,造价为326亿卢比,约合6.6亿美元。届时,印度将以3艘航母为旗舰,打造3支具有强大远洋作战能力的航母战斗群,为真正把印度洋变成“印度之洋”保驾护航。
  有关专家介绍,为了与中国进行对抗,印度海军正在与中国以外的海军开展合作。今年4月,印度与美军在太平洋上举行了第14次代号为“马拉巴尔”的军事演习。印度还邀请越南、菲律宾等国的海军,在安达曼群岛附近进行了两年一度的联合训练。
  印度海军高官表示:“印度拥有航母的历史远超过中国。这种优势是不会轻易发生动摇的。”言外之意,中国如果没有强大的航母战斗群作为后盾,凭借航母的优势,印度在印度洋上与中国海军的较量将必胜无疑。□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