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居”历史名园50多年的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市少年宫即将搬迁,这是记者从昨天召开的第九次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论坛上获悉的消息。 历史名园清退“房客” 以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北京历史名园,是北京古都风貌最直接的反映,作为历史名城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首都城市建设至关重要。 昨天,北京历史名城保护委员会主任张玉平在论坛上透露,为了保护历史名园,天坛医院和北京市少年宫搬迁在即。“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政府将重点针对旧城人口疏解、法规支撑和政策保障、人居环境改善等问题系统开展名城保护,充分挖掘首都历史资源内涵,拓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外延,确立全社会参与保护的联动机制。 始建于1956年8月的天坛医院,坐落于天坛西南外坛墙内侧,处于文物保护区内,它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招待所、北京口腔医院共同占据着天坛神乐署、牺牲所和圜丘钟楼等遗址。 按照计划,天坛医院将整体迁移至丰台区花乡樊家村,新的天坛医院计划打造成大型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将集医、教、研、防于一体,总投资约20亿元。根据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天坛医院搬走后,计划“完善天坛区域森林绿地系统,展现皇家园林景观”。 “扎根”景山公园寿皇殿55年的北京市少年宫,总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预计明年搬迁,前往龙潭湖百果园3号北京教学植物园安家。待少年宫腾退后,景山公园将修缮寿皇殿古建筑群,未来将对游客开放。 颐和园19处建筑被占 今年3月,《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推进以历史名园为核心的首都世界名园建设,抓好以颐和园、天坛为代表的皇家园林文化展示区。” 但目前,颐和园、天坛这两家园林的完整性面临困境。在天坛公园,过半外坛被外单位占据,面积达72公顷,神乐署、牺牲所两组古建筑群遗址因长期被外单位占用,建筑物完整性很差。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师邬东璠介绍,牺牲所曾是北京所有坛庙祭祀场所中唯一的饲养所,但目前已无任何建筑遗存,仅有少量石构件和未经考古勘测的地下遗迹。神乐署过去是明清中和韶乐乐舞生培训基地,现今仅余训练和排练的主体建筑,其他附属建筑均无遗迹可寻。 而据颐和园园长阚跃透露,颐和园被外单位占用的建筑多达19处,包括园内藻鉴堂、写秋轩、如意馆、园外军机处、荷花池、洋船坞、门区东宫门外广场、北如意门广场等。记者 耿诺 任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