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环境保护部组织开展了2011年全国环境应急监测演练活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时开展演练活动。在此次活动中,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有针对性地设置演练内容;精心准备,快速出击控制现场;达到了预期效果,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得以提升。
高度重视
演练活动针对性强
环境保护部领导高度重视此次演练活动,副部长潘岳作出重要批示。副部长吴晓青、周建,纪检组组长傅雯娟,党组成员胡保林,总工程师万本太分别带队赴四川、黑龙江、河南、新疆和青海实地现场观摩当地演练活动。
环境保护部成立了2011年全国环境应急监测演练活动指导小组,对本次演练活动进行指导。演练过程中,指导小组派出31个专家小组分赴各地监督指导。
省级环保厅(局)主要负责人也亲临现场,指挥演练。
山东省环保厅成立了由副厅长王光和、葛为砚为组长,环境监测处、省环境安全应急管理处等多个处室、部门为成员的环境应急监测演练领导小组,同时协调济南市公安交警部门和消防部门,配合演练活动顺利开展。
福建省环保厅厅长马承佳、副厅长陈宁全程指挥应急监测演练活动,福州、厦门、泉州等地市环保系统均派员观摩演练活动。
情景设置针对性强。当前,由安全生产和交通事故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呈现多发势头,提高对这类事件的处置能力,十分必要。本次演练中,一辆装有化学品的罐车意外翻车,泄漏的化学品进入紧邻公路边的一条河流。情景设置很有针对性。
地点选择代表性强。西安市浐河、济南市小清河、银川市艾依河、湘潭市石峰大桥地段、兰州市安宁庭院附近连接黄河的沟渠、武汉市洪山区青菱河、福州市晋安河,都是所在地区的环境敏感地带。把这些地点作为"事发地",代表性强。
演练内容指导性强。本次演练活动内容包括:环保部门内部环境应急监测任务的下达和应急监测工作终止程序的合理性;应急监测方案编制和应急监测报告编写的科学性;应急监测准备和应急监测工作程序的规范性;监测盲样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对这些内容加强演练,对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仪器设备先进性强。从山东省的移动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到ZZW系列水质现场快速测试仪,从湖北省的各类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到移动车载实验室,从山西省的卫星应用到3G无线传输,一大批先进应急监测设备和技术在演练中得以应用,保障了演练任务顺利完成。
组织有方
快速出击控制现场
陕西省环保厅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按照制定的程序对突发事故紧急响应。总指挥部通过卫星和3G无线传输等先进技术,与浐河边现场及时进行互通,远程指导。
山东省环保厅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立即派出先遣人员赶赴事故现场,调查污染情况,拟定应急监测方案。20分钟后,应急监测分队赶到现场,在附近设置现场应急实验室。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应急办立即向自治区环保厅领导、自治区政府、环境保护部报告,迅速启动环境应急监测预案,组织环境应急监测队伍赶赴事发路段。应急指挥部迅速向现场调查采样、现场综合、现场分析、后勤保障等4个小组传达工作指令。
湖南省环保厅立即启动应急响应,下达应急监测任务,确定监测点位,1小时内省市应急监测人员赶赴现场采集水样,两小时报出第一批监测结果。
9时,甘肃省应急监测指挥中心通过调阅分析兰州市水系图,拟定了对4个监测断面进行采样化验,根据黄河水流速预计出到达黄河兰州段出水段面包兰桥控制段面的时间,并迅速通知下游白银站部署下游监测工作。
9时32分,湖北省应急监测车到达青菱河应急监测现场,总指挥迅速集合全体人员并提出安全要求,现场采样人员迅速卸载橡皮船,穿好救生衣,检查并携带好设备,在事发地3处断面采集水样,并进行水文和水质参数测定。
达到预期
能力得到锻炼提升
宁夏回族自治区环保厅厅长冯志强介绍说,组织环境应急演练就是为了检验环保部门应对突发性环境事故件的响应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
湖南省环保厅副厅长潘碧灵表示,环境应急监测是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保障民生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湖南省刚刚启动的湘江流域重金属治理的重要技术支撑。
在湖北省,模拟演练中,各类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移动车载实验室在现场一一上阵,既展示了湖北省环境应急监测快速反应、现场采样、后勤保障等能力,也检验了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
陕西省各参加单位全力协作,监测站以娴熟的技术、过硬的作风和饱满的热情完成了环境应急监测演练的现场工作,整个过程组织严密、反应迅速、处置得当、效果明显。
山东省快速完成了模拟事故发生、事故接报、启动预案、封锁现场、人员疏散、环境污染现状调查、应急监测和事故处置等工作,做到了快速反应、果断出击,进一步规范了应急监测程序,锻炼了应急监测队伍。
这次演练强化了甘肃省环境应急领导小组和相关应急人员在环境应急预案启动、临场指挥、队伍调动、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快速反应能力,提升了突发环境事件中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依据的能力。 中国环境报地方记者集体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