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宇鑫
过去半个多世纪中,一家一直在北京生产医用小苏打的行业龙头企业,由于产业调整和升级,迁到了河北邯郸。日前,在邯郸下辖的武安市见到新建的四层现代化制药车间和产能比原来提高两倍的小苏打生产线,新兴凌云医药化工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陈华也坚定了自己跟随企业一同外迁的信念:“不就是一个月才能回一趟家嘛,我去邯郸!”
丰台区经信委负责人介绍,原址位于丰台区的新兴凌云,不仅是北京也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医用小苏打制造厂,目前已经完成整体外迁到武安的工作,并进入设备调试阶段。这是在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大背景下,丰台区今年第一家外迁的企业。
外迁后的新兴凌云公司将进行技术升级,而原址将腾退出数百亩工业用地,其中大部分将“腾笼换鸟”,发展应急救援产业园,大大提升产业附加值。而对武安来说,将获得部分税收,并促进当地就业。
可减少5万多吨煤炭消耗
在迁往武安前,陈华已经在北京六环外的丰台大灰厂厂区工作了20多年,一直负责厂里生产的拳头产品——医用碳酸氢钠(小苏打),该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前三名。附近的居民都知道,这个厂的原名叫“北京凌云建材化工有限公司”,原本是个“老首钢”的项目配料厂,建于上世纪50年代。
目前,虽然新兴凌云每年产值高达数千万元,可面对不断增长的生产成本,企业的利润被急剧压缩。
好在新兴凌云的上级单位新兴际华集团,在武安为它相中了一块宝地。通过一条1100米长的输气管线,武安当地的一家大型钢厂把自己排放但经过处理的二氧化碳,持续不断地输送到新建的小苏打生产车间厂房里。同时,因为引入炼钢时产生的高炉温,搬迁后的企业不再需要燃煤,从此甩掉了污染企业的帽子。
据负责生产线搬迁的新兴际华(北京)应急救援科技公司总经理陈宏志介绍,今明两年正式投产的项目一期,可综合降低京津冀地区二氧化碳排放2.2万吨(减少95.8%),耗电量将减少1080万度(减少56.3%),用水量将减少58.8万吨(减少81.7%),煤炭消耗和粉尘排放分别由5.29万吨和0.12万吨减少到0。
腾退土地获发展新机遇
目前,新兴凌云的100多名职工,多数都是“老首钢”,也是生产的核心力量。搬迁后的医药级碳酸氢钠生产线一期年产量将增长3倍,达到6万吨,同时,产业链也得到了延伸,企业将具备生产大颗粒碳酸氢钠、医药包材和透析辅助产品能力,实现年销售收入1.4亿元,实现利税6000万元以上,吸纳当地就业150人左右。生产线二期利税将达到1亿元以上,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新兴凌云搬迁后还将在京建成研发基地,从这里诞生的原料药小苏打将填补我国出口空白,可以到国外市场上与国外产品竞争。
在整个搬迁的过程中,河北省从土地、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了搬迁企业很多优惠,而企业自身也出台了工资翻倍等政策,鼓励原厂职工随项目搬迁,力争通过搬迁,使企业的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