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治理纪实
2013-11-21 16:31:41 来源: 作者: 【 】 浏览:461次 评论:0
 ◆中国环境报记者 张黎


    一年之内减少燃煤消耗约500万吨;


    将近一半的财政收入投入大气污染治理;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一年内增加1倍;


    ……


    天山脚下的乌鲁木齐,这个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大气污染防治上迈出了大大的一步。


    292个蓝天,乌鲁木齐凭借启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以来最多的蓝天数,一举摘掉了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末位的帽子。


    连年整治效果不佳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新疆环保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府乌鲁木齐作为全疆唯一的特大型城市,首当其冲。


    作为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城市,乌鲁木齐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准噶尔盆地南缘,三面环山,每年供暖期长达6个月。


    林立的烟囱不断冒着浓烟,“抬头不见蓝天、进门先擦桌椅”,是昔日这座城市冬季大气污染的真实写照。


    2010年以前,只要进入供暖季节,乌鲁木齐市的空气质量就劣于三级标准。


    大气污染成为压在乌鲁木齐人心头上的一块石头。


    资料显示,从“九五”时期开始,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就提出治理大气污染,于1998年实施了“蓝天工程”。可以说,历届党委、政府都在想方设法治理大气污染这个顽疾。


    前前后后治理了十余年,投入资金不少,效果却不佳。


    乌鲁木齐市环保局局长张新友给出了这样的分析:


    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能力弱,能源结构不合理和污染防治水平不高等因素,成为制约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瓶颈;


    城市能源结构单一,80%的供热来自燃煤,煤炭消耗量大;


    工业布局不合理,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弱,环境监管能力不强;


    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增加了环境质量改善的难度。


    乌鲁木齐严峻的大气污染问题,成为影响乌鲁木齐乃至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引起了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的高度重视。


    下一步怎么走?关心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治理的人们苦苦思索。


    一定要还百姓蓝天


    中央领导多次对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治理作出重要批示。2010年5月,中央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下发了《关于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对乌鲁木齐等中心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提出明确要求。


    自治区党委、政府将首府大气污染治理作为“最大的民生问题”全力推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和自治区政府主席努尔·白克力多次前往国务院专题汇报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乌鲁木齐市成立了由自治区党委常委、乌昌党委书记、乌鲁木齐市委书记朱海仑任总指挥的大气污染综合协调总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3个分指挥部,市区联动,安排144名专职人员,全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同时,乌鲁木齐市编制了《大气污染防治建设项目规划》,计划总投资达366亿元。


    君子弃瑕以拔才,壮士断腕以全质。“不惜真金白银,采取各种手段,一定要还百姓蓝天。”朱海仑提出明确要求。


    一年内完成“煤改气”工程,虽然经过论证,可最终究竟能达到何种效果?没有人敢打包票。


    决策层的勇于担当,促成了乌鲁木齐出台最严格的环保政策,严禁新上各类污染项目、中心城区重点污染企业全部搬迁。


    这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都顺利完成,写进了2012年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治理的历史。


    “如果没有市委、市政府下决心集中力量一年完成中心城区燃煤供热锅炉的‘煤改气’,而是分年实施,治理成效会被发展带来的新增量抵消掉。”张新友告诉记者。  292天,这是乌鲁木齐2012年最终收获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这一数据,创造了这座城市自1995年有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以来的最好记录,乌鲁木齐市在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排名中也首次进入前100名。


    高达96.9%的群众满意率,是对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最好的褒奖。


    近3年投入是过去10年的10倍以上


    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背后,是巨额的投入。


    3年来,乌鲁木齐累计投入用于大气污染治理的资金达300多亿元,其中国家环保补助资金22.48亿元,自治区环保补助资金20亿元,总投入是过去10年的10倍以上。


    2011年,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治理的投入为47亿元,而2012年,这个数字变为121亿元。


    2012年,乌鲁木齐市的地方财政收入是317亿元,大气污染治理投入占了近一半。


    钱从哪里来?


    乌鲁木齐的经验是,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自治区成立了由主席任组长的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治理领导小组,向上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


    同时,乌鲁木齐市利用融资、债券等多种金融手段,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确保大气污染治理资金需求。


    这其中,环境保护部援疆、援乌干部发挥了“穿针引线”作用。据了解,目前国家已下达专项资金计划31.8亿元。


    同时,乌鲁木齐市争取到自治区资金支持政策,将排污费地方分成部分5年内全部用于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治理及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各项治污措施也在紧锣密鼓地落实:城市供暖供气设施实现全覆盖;54家排污单位完成限期治理;中心城区25家污染企业完成搬迁和转产;4660家餐饮企业对环境污染进行集中整治;由26个空气质量监测子站构成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全面投入运行……


    单独的行政区域控制已不能满足大气污染治理的需求。


    “十二五”期间,乌鲁木齐市积极争取纳入全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试点区域,成为区域联防联控“三区十群”一员。


    面对大气污染的严峻形势和现实问题,加强队伍建设也成为当前的重中之重。


    2010年,乌鲁木齐市一次性增加监察人员120人,近几年来增加的各类编制多达100多人。


    同时,乌鲁木齐市增加环境监测执法用房,设立26个空气监测站,全面提升环境空气质量评估能力。


    这些举措,使得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为环境监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主城区清洁能源供热比例达100%


    荣宪芳是地地道道的乌鲁木齐人,在她的印象中,“一到供暖期,城市的天空就像罩着一个黑锅盖。”


    作为典型的煤烟型污染城市,供热用能无疑加剧了冬季大气污染程度。


    数据显示,煤炭在乌鲁木齐市一次能源消耗中所占比重达70%以上,人均耗煤居全国城市首位。


    同时,冬季工业及供热耗煤量约占全年耗煤量的2/3以上,仅燃煤供热所排放的污染物就超出了环境的承载能力。


    彻底改变燃煤型供热结构,成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治本之策。


    2012年,乌鲁木齐下大力气调整以燃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乌鲁木齐找准了“煤改气”突破口,一步到位。


    这种改变对改善乌鲁木齐冬季空气质量贡献了什么?


    全市减少燃煤消耗50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排放3.5万吨、烟尘排放1.7万吨。


    全市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供热面积占到全市总供热面积的76%以上,其余为热电联产供热,而这一数字在2011年之前仅为22.24%。


    然而,一座近400万人的大型城市,多年形成的燃煤供热体制,在缺乏相关技术和改造经验的情况下,要在短短6个月时间内完成改造,工程之巨、工期之紧、难度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煤改气”工程具体怎样操作?又该如何创新思路?乌鲁木齐的答案是:规划为先,科学组织,协同作战。


    为加快“煤改气”施工前期手续的办理,乌鲁木齐市各相关部门主动对接,靠前服务,建立联审制度,在合法合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缩短了施工前期手续的办理周期。


    为保证天然气输配调度安全和供热平稳安全启动,乌鲁木齐市采取了按计划分批点火的方式,逐步扩大燃气供热范围。


    对于在供暖初期按计划暂时不启动的燃气锅炉房供热区域,乌鲁木齐采取了一部分并入热电热网、一部分临时沿用原燃煤设施等措施,全力保证居民正常用热。 “煤改气”,不仅仅是花钱拆掉燃煤锅炉那么简单。乌鲁木齐能保证天然气气源充足吗?供热企业成本会增加吗?增加的成本会转嫁给市民吗?

 


    乌鲁木齐市制定了《2012年乌鲁木齐市“煤改气”工程天然气输配系统方案》,完成燃气输配管线、门站、调压站改造及燃气锅炉房配套管网建设。


    在气源方面,乌鲁木齐市积极与上游供气单位沟通,落实燃气供应总量需求,健全完善燃气调峰调配运行机制。


    “煤改气”后供热成本增加了,可居民的取暖费用并没有涨价。这笔钱,都由政府埋单了。仅此一项,政府每年的投入就高达13亿元以上。


    今年10月10日,乌鲁木齐市正式供暖,主城区范围内以天然气为主的清洁能源供热比例达到100%。


    “夜里时常看到星星闪烁,突然觉得这个城市干净了不少呢。”荣宪芳说。


    全力推进重点污染源减排


    近3年来,乌鲁木齐市先后实施了工业企业节能减排、能源结构调整、环境综合整治、环境能力建设等重点大气污染治理项目,以主城区周边五大公用电厂关停治理、企业自备电厂关停治理、重点工业企业治理搬迁、机动车尾气治理、扬尘污染防治等工作为重点,加强重点区域污染防治。


    乌鲁木齐市环保局副局长芮溧红介绍说,2013年,乌鲁木齐市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加强乌鲁木齐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若干意见,继续“重拳”出击,启动了燃煤电厂的关停治理工作、公用电厂15万千瓦以下机组全部关停、单机容量5万千瓦以下的企业自备电厂关停,保留的电厂完善除尘、脱硫、脱硝及无组织扬尘防治措施,并制定了方案,新建、改扩建80座燃气锅炉房,替代原热电联产区域的供热。所有燃煤电厂全部实现脱硝,全部执行特别排放限值排放要求。


    乌鲁木齐市也全力推进重点污染源减排,2013年计划搬迁中心城区20家污染企业,全市55家污染企业将提前一年全部完成搬迁。此外,乌鲁木齐也给部分企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自主环保减排。


    例如“煤改气”涉及到了全市189家燃煤供热单位,如何进行补偿?他们的做法是,对纳入“煤改气”工程计划并按期完成改造任务的单位,给予12万元/蒸吨的锅炉补贴,对新建大型燃气锅炉房给予一定的土建补贴,对改造单位供热区域内的建筑节能改造、供热系统改造等项目优先纳入政府年度节能改造计划。


    而对“煤改气”工作严重滞后和改造后擅自返烧燃煤的供热单位,乌鲁木齐市则依法加大处罚力度,采取强制措施进行拆并改造。


    华源热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军告诉记者,为配合全市“煤改气”大行动,公司将刚刚投资3亿元进行污染防治设施建设的燃煤锅炉作为备用,仅用4个月时间就建设安装了6组100吨的燃气锅炉。


    “如果没有政府职能部门的上下协调和支持帮助,我们很难这么快就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彭军说,虽然整体算下来,对比烧煤来说,企业成本支出还是增加了,但能倒逼企业强化成本控制,进行节能改造,进一步提高了效率。


    “我们做出了一定的牺牲,但在污染减排方面我们已经走在前面了”。彭军骄傲地说。


    作为中国最大的燃气供热企业,目前华源热力股份有限公司燃气锅炉的运行效率达到98.59%,氮氧化物排放远低于国家标准,提前达到欧盟2016年的排放标准。


    未来环保力度将更大


    空气质量排名显示,截至今年前9月,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提升至西北五省(区)省会城市中第二位,在全国74个城市中排46名。


    乌鲁木齐的大气治理让市民看到了更多的蓝天白云。但很显然,这不是终点。


    如何保证这来之不易的“果实”?“再接再厉,乘势而上”,这8个字是乌鲁木齐环保人的答案。


    张新友介绍说,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治理将继续加大投入,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加快对“电厂、工业、尾气、供热、扬尘”五大污染源的治理,投资137亿元,落实46项重点大气污染治理项目。


    从今年11月1日起,乌鲁木齐市采取“黄标车”限行措施,并计划在两年内全部淘汰现有“黄标车”;国四标准的油品也在今冬正式登陆乌鲁木齐;继续实施“煤改气”,再降原煤消耗量,电厂实现减半发电量,其余为外网补给。


    据测算,乌鲁木齐市2013年全年可实现减少原煤消耗700万吨,将形成减排二氧化硫3.7万吨、烟(粉)尘1万吨、氮氧化物2万吨的能力。


    张新友也坦言,尽管乌鲁木齐市的大气污染治理总体上进展顺利,但面临的形势仍十分严峻。如按照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目前乌鲁木齐市总体达标天数比例仅为55.9%,各类工业废气、挥发性有机物、扬尘污染防治等治理工作仍需不断深入,节能减排压力巨大,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还需有效落实。


    眼下更紧迫的是,随着“煤改气”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化,乌鲁木齐对天然气的需求猛增。但受国家天然气调配计划制约,目前全市天然气供应量缺口仍然很大,进而影响了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


    同时,污染治理措施的实施还缺乏更积极的政策支持,环保工作需不断加大资金投入。


    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是一项系统、长期、艰巨的工程。但面对未来,乌鲁木齐环保人信心十足。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