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记者 钟兆盈
早上看有没有雾霾,几乎成了都市人的头等大事。
日前,浙江省杭州市环保局、杭州市气象局共同就天气问题举办了媒体见面会,并发布了两组数据:根据新的空气质量标准,今年1~10月共有304天,杭州市空气达到合格线的,只有198天,超过1/3的天数不合格;根据新标准,今年1~10月,雾霾天数占到了209天,雾霾天数数值超过了总天数的2/3,创了历史新高。
针对不同的数据,专家各有说法。杭州相关专家解释,导致天气“数据不好看”的主要原因,是标准的提高、监测方式的转变以及天气因素。
环保部门:PM2.5浓度有下降趋势
雾霾主要是从气象学因素上考虑,而杭州市环保局发布的AQI(空气质量指数)主要从污染角度出发。雾霾天数跟空气质量的不合格天数,有着相似性,但是不等同。
杭州市从去年5月起采用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臭氧、一氧化碳和PM2.5这3项指标。同时,也大幅提高了要求和标准。
如果根据原来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杭州市去年的优良天数能达到336天,占全年总天数的91.8%。但按照新标准,今年1~10月,杭州市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仅为198天,合格率为65.1%,超过1/3不合格。
“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大幅提高了,大家感官上的空气质量跟发布的AQI更加相符了。”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教授级高工洪盛茂说。
空气质量中,大家最关注的是PM2.5的浓度。今年1~10月,PM2.5的浓度为60微克每立方米,而PM2.5年均值要在35微克每立方米以下才算合格。“其实,65.1%这个合格率,已经超过我们的预期了,原来以为数据可能会更‘难看’。而且今年1月主要是受到外围一些因素影响,空气质量太差,合格天数只有3天,拖了后腿。”洪盛茂说。
按照新标准,洪盛茂将杭州2012年5~10月的数据跟2013年5~10月的PM2.5浓度做了比较,发现除了今年6月浓度大于去年外,其他月份的浓度都比去年低。这也说明,杭州PM2.5浓度呈下降趋势。
经济在发展,污染浓度呈现下降趋势已是不易,这与杭州市开展大气整治密切相关。
为加快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杭州市政府办公厅先后下发了《杭州市“无燃煤区”建设实施方案》和《杭州市2013年大气复合污染整治实施计划》。前不久,在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又把大气整治列为全市“九大行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并把无燃煤区建设、机动车与工业大气污染防治等工作列为市领导牵头工作。
杭州市环保局污防处处长沈海峰告诉记者,杭州市正在起草空气重污染的应急预案,已经修改了好几稿,初步框架已经确定,内容涉及公车停驶、工厂停工等,下一步将征求各方面意见。
气象部门:雾霾标准和监测方式都变了
随着雾霾天频发、PM2.5屡次爆表,雾霾、PM2.5这些大气学中的专业名词,已经被普通老百姓所熟知。
根据杭州市气象局统计的数据,在2000年以前,杭州鲜有雾霾天,最高纪录一年雾霾天也在40天以下,许多年份的雾霾天甚至为0。但从2001年开始,雾霾开始“井喷”,2004年达到了“顶峰”,一年中的雾霾天数为176天。2004年~2012年,雾霾天呈现曲线下降的趋势,这几年中,雾霾天数最少的是2010年,为129天。
不过,今年数据大幅反弹——根据杭州市气象局的统计,1~10月,304天中,雾霾天数已经占到了209天。今年还剩下两个月不说,光209天这个数值,已经破了杭州雾霾天数历史最高纪录。
其实,这和新标准的提高有很大关系。在今年以前,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情况下,湿度小于60%才被叫作霾,湿度在60%以上就是雾。但是,今年这个标准改变了。中国气象局出台的行业标准《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从今年开始实施,行业标准将数值提升至80%。也就是说,相对湿度在80%以上才叫作雾,80%以下就成了霾。
“相对湿度在60%~80%之间的,以前可能叫作轻雾天气,但是到了今年就变成了霾。所以,标准的改变,是今年雾霾天数增多的一大原因。”杭州市气象局总工程师宋健说。
除了标准的改变,还有监测方式的改变。“以前是靠人工观测的,一是看能见度,二是看颜色。雾霾天中,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同时参考相对湿度。但是从今年开始,实行了自动化监测。自动化监测无法判定颜色,主要通过能见度和相对湿度这两组数据。”宋健说,自动化监测也给数据带来了一些改变。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天气。雾霾的消散速度,主要取决于大气环境,今年的台风偏少,海上带过来的干净空气也少。另外,今年持续高温晴热天气,风力也小,再就是今年1月,全国爆发大范围雾霾天,也降低了杭州的空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