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建立联动机制形成执法合力
2013-11-12 09:16:52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 】 浏览:567次 评论:0
  陈正宏 陈国荣 邹维维


    作为环境管理的延伸和保障环境安全的重要手段,环境监察工作被公众赋予更高的期望。如何提升环境执法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执法效能,充分发挥环境监察工作的服务作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完善执法培训机制,提升环境执法水平。组织高规格、多层次、全覆盖的培训,提高环境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提升环境监察队伍的整体执法水平。


    一是开展执法业务培训,开展法律文书制作、现场执法取证等专题培训,增强执法检查、办案的基础专业技能。


    二是开展环境知识培训,注重相关生产工艺、现场监测知识的培训,提高执法效率。


    三是开展执法经验交流。通过举办法制讲座、案例分析、执法经验交流、以岗代训等多种形式,探索解决执法难问题的思路、方法,强化执法人员法律素养。


    推进执法联动机制,形成环境执法合力。加强区域合作联动执法、部门联动执法、内部协作执法,以应工作所需整合和集中有限的执法力量。


    一是推进区域联动执法机制。建立环境信息互通机制、环境应急联动机制,建立区域环境质量联合监测预警网络,加强环境应急合作和开展联合执法,防止区域环境污染。


    二是推进部门联动执法机制。环保部门和公检法机关联合成立环保联动执法中心,建立环境执法部门联动联席会议制度、环境执法联动联络员制度、环境违法案件联动办理机制、环境执法联动工作制度等,发挥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联合执法作用。


    三是推进内部协作执法机制。完善环境监测、在线监控与环境监察执法的内部协作机制,通过监测数据评价排污单位的排污行为。对超过执行排放标准的,以监测数据作为重要证据,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和排污量、排污费的核定。健全现场联合执法制度、监测报告及时移送制度。


    健全执法监督机制,防范环境执法不公。要防止执法不公,就要从源头着手,在完善执法监督机制上着力,提升执法人员服务意识和执法能力,防范关系网和地方保护主义。


    一是公开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和执法结果,增强执法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二是推进排污费征收、“三同时”监察、环境污染纠纷调解处理、污染源现场监察等工作程序化、标准化,认真对每起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审查、审核和审定,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三是规范内部工作流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行政执法争议处理、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策制度,强化内部权力监督和制约。


    四是健全重大行政处罚备案、规范性文件备案、考核评议等制度,完善层级监督。


    五是健全信访、举报、接待等制度,做好执法方面的投诉、举报办理工作,对网络、报刊等反映的行政执法方面的问题,及时调查核实和整改,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构建责任追究机制,严惩环境执法不力。以行政执法责任制为抓手,构建执法责任追究制度,惩治违法违规违纪行为,保障执法效果、提高执法效能。


    在环境监察系统自上而下层层签订岗位目标责任和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各自工作职责。逐步建立完善并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行政问责、重要行政事务督办、岗位目标责任考核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的管理模式。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环境保护局

责任编辑:dongzelaw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