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建筑垃圾怎么找到“归宿”?
2013-10-18 09:52:45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 】 浏览:245次 评论:0
 ◆高杰 吴诚


    江苏省苏州市市级建筑材料再生资源利用中心日前完成选址,有望在明年建成并投产。届时,每年处置建筑垃圾的规模将不少于100万吨。


    建筑垃圾堆集点不堪重负


    据苏州市容市政管理局介绍,早在2010年,为给产生的建筑垃圾找去处,苏州市城区规划设立了3处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但是,由于建筑垃圾只是临时存放,而缺乏专门的终端处置场所,所以,导致各个施工、运输单位纷纷自寻出路,城乡结合部往往成为建筑垃圾的“堆场”,加之建筑垃圾监管手段的缺失,无法根除乱倒、偷倒行为。一年后,苏州市只好重新设立了6处建筑垃圾归集点,并于同年8月陆续启用,开始临时收纳建筑垃圾。


    随着城市大规模建设,建筑垃圾产生量居高不下。此外,为减少渣土垃圾的随意倾倒现象,各归集点还被迫接纳了大量的工程渣土,这更使得这些垃圾归集点不堪重负。


    据统计,2012年苏州市产生的建筑垃圾量合计约1530万吨。其中,建筑拆除垃圾约553万吨,工程弃土约958万吨(新建建筑工程弃土494万吨,轨道交通工程弃土464万吨),施工垃圾18万吨。


    临时堆放并非长久之计


    据苏州市容市政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苏州市目前设置的建筑垃圾归集点并非长久之计。“由于建筑垃圾的物料特性较复杂,想要再生利用,必须在处理工艺上,针对物料特性选择不同的再生利用方式。”


    然而,从目前情况看,将分散的建筑垃圾统一运输至建筑材料再生点,进行再生利用很难实施,必须通过一些临时归集点的中转,并对建筑垃圾进行初筛、分类,但是这些临时归集点也会产生后续治理难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建筑垃圾临时归集点的建设,会占用和浪费大量土地资源,同时建筑垃圾的转运,也会增加相应的物流成本。同时,临时归集点产生的扬尘,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带来影响;再就是其使用完成后,要想再生利用治理,还需要一笔可观的费用。


    “能解除这种困境的方式之一就是配套后续处置及再生利用系统。”苏州市容市政管理局这位负责人介绍,在这种情况下,苏州市决定,尽快建立市级建筑材料再生资源利用中心,以破解目前遇到的一系列难题。


    找到再生利用“归宿”


    据了解,苏州市建筑材料再生资源利用中心建设项目于2012年底完成立项工作,目前已确定选址在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高新区通安镇的312国道与绕城高速交叉口西南侧,用地面积约为114亩。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再生利用中心建成后,将采用先进的再生综合处理工艺,主要包括卸料、预处理(破碎、磁选、风选、筛分等)、制再生砌块和砖、制再生水泥砂浆、路基材料以及材料养护工艺等。同时,中心将采用半地下式设计,最大程度减少噪声,并用全密闭的车间保证生产作业时的扬尘控制。


    目前,中心已完成环评、可研、特许权协议签订、项目公司组建等工作,现正办理规划报建、土地征用、初步设计等前期手续,计划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建设,2014年投入生产。此外,中心建成投产后预计每年可生产墙体材料、道路材料、复合材料99.2万吨左右,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物,而且能够实现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变废为宝,达到资源节约的目标。

责任编辑:dongzelaw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