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湖南将处置63万吨砷碱渣 逐步消除对周边水体、土壤的污染
2013-09-22 13:11:33 来源: 作者: 【 】 浏览:491次 评论:0
 ◆刘立平 黄昌华 罗雪文 伍新花


    湖南省冷水江市锡矿山地区历史遗留砷碱渣(野外混合渣)安全处置工程近日接受可行性研究评审。经过对工程填埋场拟选址地点及各个历史遗留野外混合渣堆现场一天的实地踏勘,专家组分析了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针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不足和欠缺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专家组组长、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资环部副主任郭建强指出,此项工程符合源头治理的概念,建议尽快补充“土壤毒性浸出”等支撑数据,进一步核实项目总投资估算,细化工程实施方案。


    据介绍,锡矿山地区历史遗留野外混合渣主要分布于青丰河和涟溪河流域的20处渣场内,总量约有数10万立方米。锡矿山地区历史遗留砷碱渣(野外混合渣)安全处置工程属于国家“十二五”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项目库项目,已纳入湖南省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中历史遗留固废治理项目名单,并被列入《娄底锡矿山地区重金属污染“十二五”综合防治实施方案》,旨在彻底消除锡矿山地区历史遗留砷碱渣(野外混合渣)污染隐患,根治砷碱渣污染。


    冷水江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程建设工作,安排由市财政注资成立的冷水江锑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建设单位,负责工程各项工作开展;委托北京中设泛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


    工程拟在矿山乡谭家村境内建设一个总库容为55万m3的高标准安全填埋场,配套建设稳定化/固化车间、安全填埋场以及配套公用、辅助设施,采取集中收集、水泥固化(将砷碱渣混合水泥加工固化成砌块)以及安全填埋的工艺,对锡矿山地区历史遗留的20处渣场约63万吨混合渣以及渣堆下土壤进行安全填埋,从而实现野外混合渣的无害化最终处置,逐步消除锡矿山地区历史遗留野外混合渣对周边水体、土壤以及下游河道造成的重金属污染,改善周边居民生产生活环境。项目建成后,安全填埋野外混合渣固化后砌块量约30万吨/年。


    工程采取直接固化填埋技术对野外混合渣进行安全处置,虽无直接经济效益,但工程完成后能安全处置野外混合渣约63万吨;安全填埋含砷渣土混合物3.68万吨;减排重金属砷2086吨、锑745吨,基本消除野外混合渣对当地及湘江流域的重金属污染,具有积极和明显的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