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至2017年,北京将全城行动,向PM2.5宣战。
昨天,《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分解》正式公布,本市将从机动车、工业、燃煤、扬尘等多方面治理大气污染。记者获悉,整个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重点任务给出了84条量化任务,涉及全市42个委办局、23个企业,明确了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及第一负责人。 根据任务的总目标,到2017年,本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重污染天数大幅减少,全市空气中PM2.5的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25%以上,达到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市环保局大气处处长于建华介绍,这项目标意味着,今后这五年,PM2.5浓度每年要下降5%以上,而目前本市PM2.5浓度年降幅在2%至3%,可以说,难度前所未有,任务十分艰巨。 1 告别燃煤 2017年 削减燃煤1300万吨 总量:控制在1000万吨内 发电:燃煤机组全叫停企业:生产用能清洁化核心区:率先实现无煤化 市环保局介绍,到2017年,本市将实现削减燃煤1300万吨,燃煤总量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为实现无煤化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本市将加快外受电力设施和燃气管网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电力、天然气供应保障支持,到2017年,外调电比例达到70%左右,天然气供应满足240亿立方米的用气需求,为压减燃煤、能源清洁化提供保障。 发电:燃煤机组全叫停 目前,发电用煤占本市每年煤炭消费总量的40%,其中非采暖季占比高达68%。于建华表示,实现本市发电燃气化,是压减燃煤的重中之重。 此次重点任务分解明确了每一年的工作进度。2013年,在东南、西南燃气热电中心投产运行的基础上,西北燃气热电中心4台机组基本建成并投产运行2台机组,东北燃气热电中心主体结构封顶;关停科利源热电厂燃煤机组,大唐高井热电厂4台燃煤机组停机备用;启动华能北京热电厂新增燃气发电机组工程。2014年,西北、东北燃气热电中心建成投入运行;关停高井热电厂,国华、京能热电厂燃煤机组停机备用。2015年,华能北京热电厂新增燃气发电机组建成投产;关停国华、京能热电厂燃煤机组,华能北京热电厂燃煤机组停机备用。2016年,关停华能北京热电厂燃煤机组。 这意味着,到2014年,本市将建成四大燃气热电中心;2016年,停用全部燃煤发电机组。届时,本市削减燃煤总量将达到920万吨。 企业:生产用能清洁化 据统计,目前,工业企业用煤占本市每年煤炭消费总量的18%,且多为常年使用。所以,率先实现生产用能清洁化,是城市无煤化进程中的关键节点。于建华透露,到2015年,本市将完成19个市级以上工业开发区燃煤设施清洁能源改造。到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城六区和远郊新城建成区各类商业服务行业,燃煤全部改用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削减燃煤总量达到200万吨以上。 核心区:率先实现无煤化 于建华告诉记者,目前,核心区仅剩10万吨燃煤,主要用于居民采暖等,已具备率先实现区域无煤化的条件。 2013年,本市将完成4.4万户核心区平房居民采暖“煤改电”工程。自2014年起,通过人口疏解、清洁能源替代等综合措施,将逐步消除剩余2.1万户居民采暖燃煤,到2015年底,实现核心区无煤化。 此外,从2013年起,本市新建项目的原则是采用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不能再新建、扩建使用煤、重油和渣油等高污染燃料的建设项目。今年年底前,城六区将率先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从2014年开始,按照由城市建成区向郊区扩展的原则,逐步在远郊区县城关镇地区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在禁燃区内,将逐步禁止原煤散烧,现有燃煤设施按期限完成清洁能源改造,加快推进无煤化进程。 城六区:燃煤锅炉全改造 记者从市环保局了解到,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四区燃气管网基础条件较好,通过多年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目前仅剩4900蒸吨。今后,本市将继续加快实施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到2015年实现城六区无燃煤锅炉,共削减燃煤120万吨左右。 农村:减煤换煤改习惯 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目前散煤的使用量为430万吨,多为低空燃烧直排,污染较重。于建华认为,由于生活习惯和基础设施还不完善,这块是压减燃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需要综合施策治理散煤。 本市将通过实施“城市化改造上楼一批、拆除违建减少一批、炊事气化解决一批、城市管网辐射一批、优质煤替代一批”的“五个一批”工程,综合推广电力、热泵、太阳能等清洁采暖方式。2013年,减少劣质燃煤使用总量80万吨左右。到2017年,力争完成20万户电采暖改造任务;累计新增太阳能集热器面积400万平方米,新增热泵供暖面积3500万平方米,实现削减燃煤100万吨以上,保留燃煤全部替代为优质煤。 专家点评 2017年,本市的燃煤总量要比2012年削减1300万吨,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针对这一目标,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表示,燃煤总量削减60%以上,力度非常大,但十分必要。 柴发合介绍,虽然目前北京市的污染类型属于复合型污染,但煤烟型污染仍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说,本市要从能源需求方面解决问题,通过节能、改变工业结构、转变生活方式等减少对能源的需求。 此外,关于重点任务分解中提出的中小型燃煤设施改造、控制散煤等措施,柴发合认为这些措施提得具体有效,通过这一系列整治,在控制燃煤对大气污染方面,能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 2 生态工业 2016年 淘汰污染企业1200家 加快淘汰污染产能 挥发性有机物减排50%试点差别化水电价格调整排污收费标准 预计到2015年和2017年,本市第三产业的比重将分别达到78%和79%。根据首都功能定位,本市将制定高污染行业、工艺、设备调整退出指导目录,加快淘汰污染产能。2015年,全市混凝土搅拌站控制在135家左右。2017年,全市水泥产能由“十二五”初期的1000万吨削减到400万吨左右。全市炼油规模控制在1000万吨。 挥发性有机物减排50% 记者了解到,作为PM2.5的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的危害特别大。因此,本市将实施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程,在汽车制造、包装印刷、家具制造、机械电子等重点行业推广使用先进涂装工艺技术,优化喷漆工艺与设备;深化涂装有机废气治理,溶剂型涂料涂装工序必须密闭作业,配备有机废气高效收集和回收净化设施,有机废气收集率逐步达到90%以上,确保达标排放;推进其他溶剂使用工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 从今年起,各区县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每年减少10%左右;到2017年,减排要达到50%左右。 试点差别化水电价格 2013年起,本市将调查高耗能、高耗水行业企业用电、用水等情况,分行业、分地区,对水、电等资源类产品制定企业消耗定额,研究完善差别化、阶梯式的资源价格政策;加大惩罚性电价、水价的实施力度,引导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加快调整转型、有序退出。力争2014年发布实施。 调整排污收费标准 本市还将通过不断健全标准、加严污染排放限值,督促引导企业深化污染治理,降低排放强度。 于建华介绍,2015年底前,本市将基本建成完善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此外,进一步深化锅炉烟气脱硝、工业烟粉尘治理、石化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工程。今年,本市将调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污收费标准,原则是排污成本不低于治污成本,同时研究挥发性有机物等排污费征收政策,2014年将开始征收挥发性有机物排污费。 排污之前先办许可证 据悉,今年本市将开始研究排污许可证和排污权交易政策,确定排污许可和排污交易指标种类、许可证发放和排污交易范围,相关实施方案、管理办法明年出台。对已有的重点行业排污单位、新增大气主要污染物的排污单位,将试点发放排污许可证并试点交易。2016年,根据经验扩大许可证发放范围,完善排污交易等相关规定。 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 于建华透露,今年,本市将进一步完善污染源排放清单并初步建立数据库。2015年,全市环保系统将全面具备监测和核算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能力。2016年,动态掌握挥发性有机物、颗粒物排放情况将基本实现。 市环保局表示,2014年底前,将完善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体系,重点污染源将按要求安装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系统,并与环保部门联网。通过监督性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控、现场监察等手段,加大对排污企业的监管执法力度,依法查处超标排放等违法排污行为,对偷排偷放、屡查屡犯的违法企业,依法予以关停;对涉嫌环境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举报违法排污行为的人员给予适当奖励。 专家点评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重点任务分解中提到了治理挥发性有机物,这体现了本市敢于挑战难度更大的污染对象,开始“啃更硬的骨头”了。 贺克斌介绍,挥发性有机物相对复杂,但对PM2.5和臭氧来说,又是很关键的贡献者。从过去的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积累来看,挥发性有机物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相比相对较弱,所以治理的难度也更大。此外,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源种类繁多,覆盖面宽,很难说治理一至两个大的工业企业就能解决问题,所以在技术和监管上的难度也不小。 到2016年,本市将累计调整退出1200家污染企业,“在经济领域,如果企业存在产能过剩,就需要调整,结合环保领域,这样的调整就更加具有推动力。”贺克斌认为,把老的、污染严重的企业腾退掉,也就是给新的产业发展腾出空间,这种做法非常好,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3 绿色交通 2017年底 机动车保有量不超过600万 城市运营车辆淘汰比例 2013年制定出台新增和更新汽油出租车6年强制报废标准。鼓励出租车更换三元催化器,更换周期最长不超过两年。 积极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每年新增公交车中新能源与清洁能源车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 加快淘汰老旧邮政车辆,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2014年至2017年,城区内邮政配送电动车辆比例分别达到10%、20%、35%、50%。到2017年,邮政车辆油耗和污染物排放均减少15%。 2013年新增、更新的环卫车辆要全面实施第五阶段排放标准,2014年至2017年纯电动环卫车辆比例分别达到30%、40%、45%、50%。到2017年,环卫车辆油耗和污染物排放均减少20%,平均排放水平达到第五阶段排放标准。 购置小排量车有补贴 外埠黄标车不得进京公交出行比例达六成黄标车闯禁行要扣分 截至目前,本市机动车的保有量已经达到535万辆,而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大气污染的贡献大约占三成。 于建华介绍,未来几年,本市将坚持先公交、严标准、促淘汰的技术路线,调整机动车结构,引导降低车辆的使用强度,通过研究制定货车、大中型客车及其他车型调控措施,同时制定更为严格的小客车新增数量控制措施,引导购置电动车、小排量客车。今年年底前,本市将研究出台鼓励更换混合动力汽车和1.6升及以下小排量客车的相关补贴政策和措施,于2014年实施。到2017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要控制在600万辆以内,车用汽柴油总量减少5%以上。 外埠黄标车不得进京 市环保局透露,今年年底前,本市将研究完善并出台小客车分区域、分时段限行的相关政策,力争从2014年开始实施。 此外,还将研究制定扩大外埠车辆限行的范围和时间,外埠车辆进京标准也逐年升级。自2014年起,凡进入六环路内(不含)的外埠车辆必须办理进京证,办理长期进京证车辆必须达到第三阶段及以上排放标准,外埠车辆高峰时段不得进入五环路内和远郊区县城关镇。2015年,办理长期进京证的轻型车辆必须达到第四阶段及以上排放标准,外埠黄标车不得进京行驶。 公交出行比例达六成 市交通委将牵头提高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市重大项目办将牵头加快轨道交通建设。2013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和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分别达到46%和456公里,2015年,这两项数字将分别提升至50%和660公里。到2017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力争达到52%,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60%以上。 此外,本市在拥堵地段将优先施划公交专用道,同时建设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网络,2015年和2017年分别达到450公里和480公里以上。市交通委还将牵头加强自行车道、步行道建设和环境整治,推广公共自行车服务运营,2017年基本完成全市公共自行车设备安装及系统建设,区域内实现通存通取。 黄标车闯禁行要扣分 于建华介绍,老旧机动车排放强度大、污染重,需要加快淘汰。2014年起,六环路内及远郊区县城关镇将禁止黄标车通行,不得给黄标车办理营运证、通行证,每季度要进行排放检测,对违反禁行规定的黄标车,予以罚款并记分,每4小时处罚1次,每日处罚不超过两次。到2015年,黄标车将全部被淘汰。同时,还要继续实施鼓励政策,淘汰老旧机动车,将重点淘汰第一、二阶段排放标准的汽油车,鼓励车辆报废解体和柴油车提前淘汰。到2017年,本市将累计淘汰100万辆老旧机动车。 研究征收交通拥堵费 据悉,本市将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提高机动车使用成本。市交通委、市环保局将牵头规划低排放区,研究制定征收交通拥堵费政策。于建华表示,拥堵费征收政策将根据本市市情逐步完善。同时,本市将制定智能化车辆电子收费识别系统等配套政策。停车收费要落实区域差别化制度,在不断完善差别化停车管理政策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差别化停车收费区域范围,引导降低中心城区车辆使用强度。 新能源车将达20万辆 如于建华所说,新能源车和清洁能源车的推广应用是优化机动车结构、减少污染排放的有效途径。到2017年,新能源车和清洁能源车应用规模力争达到20万辆,其中,公交车中新能源车和清洁能源车达到1.4万辆左右;出租车领域,电动车、天然气车、混合动力车各达到5000辆,总计1.5万辆;客运车范围内,郊区客运、五环路内旅游客运车辆中天然气车辆达到2000辆左右;环卫车中,电动车辆达到3000辆左右;邮政车领域,城区配送电动车辆达到500辆左右;此外,积极鼓励政府机关和私人使用新能源车和清洁能源车,力争到2017年达到16.5万辆。 专家点评 “关于收取拥堵费,无论是收费范围还是收费标准,都必须经过严格测算,因为范围越大,影响的人必然越多,如果加上该区域内公共交通替代不够完善,就有可能造成民怨。”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系主任吴唯佳坦言,一般在国外,拥堵费的收取范围会尽可能的小,这恰恰是拥堵费收取区域的划分原则。在保证区域尽可能小的同时,不断完善该区域内的交通配套设施,从根本上改善该区域的交通状况。 吴唯佳表示,在收取拥堵费之前,要先弄清楚几个问题,比如由谁来收费,收取的费用是不是用来发展公共交通,“不能为收费而收费,得看费用有没有用于支持公共交通,以及油品升级、发展环保治污设施等。” 曾参与过北京城市规划的吴唯佳说,像收取拥堵费、提高停车费等措施,都是为了通过市场手段调节车辆的使用强度,降低一定区域内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 4 清洁城市 2017年 全市降尘量下降30% 施工扬尘视频监控 扬尘防治列入成本渣土运输定位监控植树造林吸尘抑尘 记者昨天从市环保局获悉,今年年底前,本市将制定出台工地视频监控实施细则,明确建筑施工工地出入口和粉状物料、建筑土方堆放区必须安装视频在线自动监控设备并与城管执法部门联网的要求,同时制定出台施工扬尘执法监管和视频监控管理规定。2014年,全市5000平方米以上建筑施工工地全部规范安装视频监控设备,使施工工地达标率始终不低于92%。 扬尘防治列入成本 今年年底前,本市将研究起草施工扬尘污染防治保证金制度实施方案,并修订完成《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扬尘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扬尘治理责任等要求,实施扬尘污染防治保证金制度。 于建华介绍,扬尘污染防治保证金制度是首次提出,要求将扬尘防治费用列入工程成本。此外,施工扬尘违法行为将纳入企业信用管理系统,对违法情节严重的,限制参与招投标活动。 渣土运输定位监控 本市的渣土运输实施特许经营、资质管理。今年9月前,本市将建立健全达标车辆台账,修订完善并实施“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标准”,严格密闭要求,增加安装卫星定位系统等措施。今年年底前,全市渣土运输车全部实现密闭化,2014年6月全部安装定位系统,严控道路遗撒。此外,本市将定期对城六区道路尘土残存量进行监测,并采取设置电子显示屏等形式,及时公布监测结果。 植树造林吸尘抑尘 本市将通过加快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强化吸尘抑尘效果。到2016年底,本市将完成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2017年,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60%以上。 2013年,本市将研究调整非煤矿山的规划和布局,对向已关停的建材企业提供矿石的矿山,研究注销开采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政策。研究制定废弃矿山、荒地生态修复和绿化实施方案,恢复生态植被和景观,不断推进开采岩面治理。 环境指数定期公布 于建华介绍,到2017年,全市新工艺作业覆盖率将达到87%以上,环境卫生干净指数将定期向社会公布。到2017年,再生水冲洗道路范围覆盖中心城区和远郊区县建成区主、次干道路,力争每日使用量达到30万立方米。 专家点评 纵观整个重点任务分解内容,柴发合认为,虽然目标提得特别高,但符合社会的期盼,表现了北京市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的决心,意味着北京朝治理大气污染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他坦言,到2017年,北京要实现PM2.5年均浓度下降25%以上的目标,控制在每立方米60微克的难度确实不小,“按照我们的研究,北京前几年年均浓度基本在每立方米80微克至90微克左右,而今年上半年的平均浓度则超过了每立方米100微克。” 柴发合指出,北京要实现这一目标,减排速度要达到现在的3倍才行,但他同时也表示,如果百分之百地按照任务要求去做到位,保证和周边省市的密切合作,在周边地区空气质量也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北京的目标在非常艰苦地努力之下是能够达到的。 针对重点任务分解,贺克斌表示任务抓的对象都特别准确,过去治理污染大多抓末端减排,现在强调前端治理,这是一个好现象。整个任务大概从控制上限、限制使用、政策引导等方面着手。“控制上限就是有很多具体的目标任务;限制使用,比如小客车分区分时限行;像研究征收拥堵费就是政策引导。” 贺克斌说,治理大气污染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长期奋斗,这样才能最终实现目标。 综合保障 重污染日限行 控制人口规模完善法规体系环境信息公开领导考核问责 据于建华介绍,本市将空气重污染应急纳入全市应急管理体系,实行政府主要负责人负责制,成立市空气重污染应急专项指挥部,负责空气重污染的应急组织、指挥和处置。同时,还将不断修订应急方案,完善应急程序,综合考虑污染程度和持续时间,增加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排污企业停产减排、中小学校停课等应急措施。自2014年起,在中央有关部门的协调支持下,会同周边省区市建立空气重污染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开展区域联防联控工作。 控制人口规模 清洁空气还必须合理调控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空间布局。本市将研究制定人口总量控制措施,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学配置教育、医疗等资源,创新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方式,推进人口管理体系建设,有效疏解核心区人口,减少生活刚性需求增加带来的污染。 完善法规体系 本市将不断健全完善大气污染防治的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大各项管理力度,大幅度提高处罚额度,为大气污染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完成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审《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2014年初发布实施。此外,本市还将研究探索公益诉讼制度。 环境信息公开 今年年底前,本市将制定环境信息公开方案,利用报纸、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类渠道,及时发布区县空气质量状况及排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执法处罚等信息,公开重点污染源监管信息。 企业要主动公开污染物排放、治污设施运行情况等环境信息,特别是排放有毒大气污染物企业、高污染行业企业、三年之内受过环境违法处罚的企业,均按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公开环境信息,自觉接受监督。 领导考核问责 今年年底前,本市将研究制定督查、考核办法,将细颗粒物指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构建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将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每年初对各区县政府、市有关部门和市属国有企业上年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适时向社会公布,并实行“一票否决”。 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区县政府、市有关部门和市属国有企业,将被通报批评,环保部门会同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对工作不力、行政效率低下、履职缺位等导致未能有效完成任务的,依纪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对考核不合格的区县实施环保区域限批,禁止建设除民生工程以外的排放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取消授予环境荣誉称号,取消评优、评先资格。 吸引公众参与 上个月,本市制定了清洁空气行动宣传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分年度组织实施,深入开展新闻报道,详细解读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内容,跟踪报道工作进展和成效;广泛开展环保公益宣传,在主要媒体、明显区域投放公益广告,编制、发放《北京市民绿色消费指南》,指导市民践行绿色生活;以“同呼吸、共责任、齐努力”为主旨,深入基层和一线,开展知识竞赛、论坛讲座、环保创建、公益活动等“为美丽北京加油”系列主题活动,促进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 本特刊由北京日报社会新闻部、 美术部联合制作 责编/李学梅 骆倩雯 文字/骆倩雯 版式/傅堃 王炎 焦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