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福岛:“核”去“核”从?
2013-09-02 10:34:52 来源: 作者: 【 】 浏览:292次 评论:0
 福岛核污水会否殃及我国?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副总工程师陈晓秋:


    ◎福岛核污水泄漏对我国海域尚未产生影响


    ◎我国核电厂选址远离地震带


    ◎日本政府行为有违《联合国海洋法》的规定


    ◆中国环境报记者 郭婧


    福岛核污水泄漏事件引起了日本国内以及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泄漏的核污水是否会对我国海域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影响?影响有多大?针对这些民众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副总工程师陈晓秋。


    陈晓秋表示,高浓度放射性污水一旦进入海域,可能会造成以下几方面的危害:首先,污水中的放射性核素在海洋中得到稀释和扩散,将对在这一海域从事海上活动和岸边活动的人员造成外照射;其次,污水中的放射性核素将通过生物浓集(生物机体摄入环境中某元素或化合物后加以浓缩,使生物体内这一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转移到海水水生动植物,这些水生动植物中的含量有可能超过食用标准,这些动植物产品如果不及时控制,将会进入人的食物链,对人形成内照射;第三,通过生物浓集转移到水生动植物,对海洋动植物造成辐射照射。


    关于日本福岛核污水泄漏对其他国家造成的潜在影响,陈晓秋说:“日本福岛高浓度放射性污水进入西太平洋后,主体随海洋环流向东迁移扩散,经过美国、加拿大沿岸后向南扩散进入中国管辖海域。目前已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检测到日本福岛放射性污染物,受影响范围非常广泛。核泄漏事件不仅对日本本国近岸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对西太平洋公海海洋生态安全也构成潜在威胁。”


    最近一次在西太平洋的监测结果显示,大部分海水样品均含有日本福岛特征核素铯-134,部分海洋生物样品中铯-137和锶-90等的含量比2011年有明显提高。从海水检测情况看,目前福岛核事故放射性污染物已经从北纬37度扩散到北纬20度左右。放射性核素在生物体内可能继续积累,将会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针对中国民众关心的核污水会不会对中国造成影响的问题,陈晓秋表示,中国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检测了全国39个海洋放射性监测站采集的海水样本。结果显示,目前中国的海洋放射性水平处于正常的本底范围值以内,日本福岛核泄漏对中国管辖海域尚未产生影响。


    类似福岛核事故有没有可能在中国发生呢?陈晓秋表示,核电厂的抗震设计具有较大的安全裕度,截至目前,各核电国家尚未发生由于地震直接造成的核事故。


    “尽管日本‘3·11’地震规模很大,超过了福岛核电厂及其北侧女川核电厂的抗震设计基准,但在地震条件下都实现了安全停堆。导致福岛核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地震引发的海啸,日本福岛对于海啸的设防是远远不够的。”陈晓秋说,“我国核电厂址选择在远离地震带的地区,抗震设计留有充分的安全裕量,地震安全是有保障的。”


大规模海啸均发生在海洋和陆地板块碰撞的俯冲带,2004年印尼海啸和2011年日本‘3·11’地震引发海啸均属于这一类型。我国处于欧亚大陆板块内部地区,远离板块边缘,地震活动频度和强度远低于板块边界俯冲带,再加上我国沿海海域属于大陆架型海域,平缓宽阔,水深较浅,总体而言不具备发生类似日本‘3·11’地震引发海啸的条件。海啸对我国滨海核电厂址不构成安全问题,那么,对于内陆核电厂址就更没有相应可能了。”陈晓秋说。

 


    日本排放核污水是否违反了有关国际法律?陈晓秋给出了解释,《防止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的公约》中,“倾倒”有如下含义:(1)任何从船舶、航空器、平台或其他海上人工构筑物上有意地在海上倾弃废物或其他物质的行为;(2)任何有意地在海上弃置船舶、航空器、平台或其他海上人工构筑物的行为。据此,如果确属意外泄漏而不是有意排放,则不能认定为“倾倒”。


    中国政府呼吁,日本政府应及早公布核污水流入海水的具体情况,否则难以评估核辐射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影响。就本次高浓度放射性污水泄漏而言,日本政府并未完全履行国际义务,缺少防止放射性污水泄漏的工程措施,没有及时通报高浓度放射性污水泄漏的相关信息,未按规定提交监测和环境评价报告,有违《联合国海洋法》的规定,应当受到国际社会的批评。

 

    核污水泄漏事件等级提至3级


    福岛核污水早已泄漏 政府企业难辞其咎


    ◆中国环境报实习生 石慧


    8月中上旬爆出的日本福岛核污水泄漏事件被炒得沸沸扬扬。不久前东京电力公司承认,福岛第一核电站内用于存放冷却事故反应堆污水的储水罐泄漏的污水量达到了迄今为止最多的300吨。日本原子能规制厅8月28日按照国际评价基准,将本次泄漏事件等级从原定的“1级”提高至“3级”,即认为泄漏事件是“重大异常情况”。


    核电站内放射性污水的泄漏,使在日本大地震中发生核泄漏的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在两年后,再次引发日本国内及国际舆论的关注。


    ■核污水从何时开始泄漏?
    □2011年3月地震和海啸引发核泄漏之时可能就已开始


    在日本政府正式承认核污水流入大海之前,东京电力公司已于7月23日承认,污水已经通过地下渗进大海,那么核污水到底是从何时开始泄漏进入大海的呢?


    日本核监管局负责人田中俊一接受采访时表示:“核污水排放可能在2011年3月地震和海啸引发核泄漏之时就开始了。”


    有专家认为,之前的排放实际上是有意的,因为东京电力公司必须将300吨低辐射污染的水排入太平洋中,才能在储蓄池中为从损坏的核反应堆中抽出的高放射性污水腾出空间,从而使核反应堆受到控制。


    然而,即使当时的危机已得到缓解,科学家仍然持续探测到反应堆水域存在放射性污染。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一名高级科学家在分析了从这一地区获取的数千个鱼类样品后表示,依然发现其中有高含量的铯-134(一种放射性同位素)迅速衰减。这表明核污水仍然在被释放。


    8月7日,日本政府原子能灾害对策总部根据东京电力公司地下水位等数据估计: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周边每天流动着约1000吨地下水,其中约400吨流入反应堆厂房地下等处,剩余600吨中约有300吨流入与厂房相连的坑道后,遭滞留在其中的高活度污水污染,流向大海。


    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茂木敏充8月8日表示,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开承认,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后,发生核泄漏事故的福岛第一核电站长期存在核污水外泄的问题,每天流入海洋的核污水预计多达300吨。日本东京电力公司8月11日发表进一步消息说,在福岛第一核电站设置的空气测量仪测量出高于一定数值的放射性物质。


    ■核污水泄漏危害有多大?
    □或将导致癌症发病率升高,鱼类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


    核污水泄漏对人体的伤害有多大?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暴露于放射性污染所造成的健康问题可能在几十年后才会表现出来。根据今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基于对事故发生不久后的核辐射暴露评估认为,它可能会导致当地居民的癌症发病率“略有上升”。但是,假如长期接触进入海洋的放射性污水,会对人体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一个更加复杂的问题。


    京都大学辐射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高田稔表示,放射性污水不会对健康构成即时威胁,除非一个人去靠近受损反应堆。然而,长远来看,他担心泄漏可能导致日本癌症发病率升高。


    更加令人担心的是海里的鱼类受到污染,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有测试表明,福岛地区鱼类仍然表现出相当高的辐射水平,日本政府限制渔民对其进行捕捞和出售供人食用。这一限制每年会对日本渔民造成数10亿美元的损失。


 海洋学家Buesseler认为,风险大多存在于居住在存在放射性原料的海底本地鱼类。他说,体型稍大的鱼在海洋中长距离游动就能迅速释放出它们所受到的任何铯污染。然而,泄漏的较高浓度锶-90更为复杂,因为它是一种趋骨性同位素。“铯就像盐分,进入和排出你的身体都很快,”他解释说,然而“锶会进入你的骨头”。锶-90的半衰期长达29年,因为它和钙有着近似的性质,容易进入人体的骨头里,有可能引起骨髓癌、造血机能障碍等疾病,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

 


    ■谁应当对事件负责?
    □东京电力一己之力难解决,需政府介入处理


    核污水泄漏事件一经曝光,运营方东京电力公司陷入了舆论谴责之中,然而政府也不应当袖手旁观。东京电力和日本政府在核污水泄漏问题上拖拉隐瞒的态度,对造成核污水泄漏失控的局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早在东京电力和政府公开承认核污水泄漏之前,不少学者和机构都指出了这一问题。


    7月19日,东京电力公司就曾表示,公司从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涡轮机厂房靠海一侧的观测井的地下水样本中,检测出了高浓度的放射性锶-90和氚。其中放射性锶浓度大约为每公升1000贝克勒尔,超过法定标准的30倍。不过之后,东京电力一直断然否认有任何核污水泄漏到了海洋中。直到7月23日,东京电力公司才首次承认污水已经通过地下渗进大海,并表示他们正在采取措施阻止污水渗漏。


    然而,随后接受采访的核监管局专案组负责人金城慎司则表示,东京电力的措施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对策。金城慎司认为,东京电力公司的“危机感较弱”,“所以不应该交给东京电力公司全权负责”。而日本政府方面则拖延到8月7日,才正式承认核污水流入大海。


    茂木敏充8月8日公开指责说:“前政府时期几乎没有采取具体措施,对东电的监督也不够充分。”不过,《朝日新闻》同日表示,现政权对核污水问题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逃脱责任、节约政府预算而将收拾福岛核电站“烂摊子”的大部分负担推给东电,“并未对核泄漏的后期灾害后果予以足够的重视”。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政府召开核灾害对策本部会议后表示:“这是一个与日本人民休戚相关的问题。不能将所有事情都交给东京电力公司处理,我们需要建立坚定的国家战略。”日本政府目前已经介入核污水处理。


    ■哪些措施阻止核污水泄漏?
    □考虑动用本年度预算的预备费,指示东电开展强化巡逻


    根据东京电力公司2012年10月发布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清理最新报告,东电公司之前已经制订了一系列措施设法控制放射性污水。它建立了地下水旁路系统,试图利用虹吸和使地下水进入反应堆地下室之前改变路径的方式,使其不受到污染。然而,这似乎并没有解决问题。


    核反应堆的工人们也曾试图通过向土壤中注入化学物质,创建一个地下屏障,巩固反应堆1号机组海岸线的地面。但东京电力公司官员8月初表示,污水仍通过这一屏障或其下方土壤泄漏进入大海。


    8月26日,日本经济产业相茂木敏充视察了福岛第一核电站,对地上储罐发生约300吨高放污水泄漏的现场进行了确认。视察结束后,茂木表示“未能妥善管理储罐是一大问题”,并称已指示东电开展强化巡逻等5项应对措施。


    有关不断增加的核污水的处理问题,茂木重申“国家必须站在前列”。对于正在探讨可行性的1~4号机组冻土拦水墙设置事宜,茂木表示政府正在考虑动用本年度预算的预备费。至于政府将采取的具体对策,茂木称“今后将展开研讨”。


    由于发生泄漏的储罐为螺钉衔接结构,茂木要求将污水转移至熔接结构的储罐。他还作出了将巡逻频率由每天两次增至4次等指示。


    对于日本目前采取的措施,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副总工程师陈晓秋分析道:“日本制定了避免核污水向地下水流入的一系列对策,主要依据以下3点原则:消除污染源;使水远离污染源;不让污染水外泄。”他透露,在日本的核电站退役路线图中,为防止地下水受到污染,已经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和措施,除了管沟防水的施工较快外,其余均预计在今后的1~5年内完工。虽然随着各种对策中系统的投运,可有效抑制地下水流入,减少新增的污水量,但大部分计划尚未进入实施阶段,实施效果仍然未知。


    ■相关链接


    核与辐射知多少?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有多大?


    辐射照射的大多数有害健康效应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高剂量照射后由于大部分细胞被杀死或功能丧失而产生的确定效应(有害的组织反应);(2)随机效应,即癌症和遗传效应,包括由于体细胞突变而在受照个体内形成的癌症和由于生殖细胞突变而在其后代身上发生的遗传疾病。


    诱发组织反应的特点是存在阈剂量,阈剂量存在的原因在于,在给定组织中关键细胞群的辐射损伤(严重的功能丧失或死亡)需要持续存在,直到损害表现为临床相关表征。高于这一阈剂量时,损害的严重程度(包括组织恢复能力的损害)随剂量而增加。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判断,在吸收剂量低于约100 mGy(毫戈瑞,能量吸收剂量单位)的范围内,组织不会在临床上表现出功能损伤。


    ◆核事故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国际核和辐射事件分级表”(核事件分级表)用于以统一的方式迅速向公众通报有关辐射源事件的安全重要性程度。


    分级表将事件分为7 级:1~3 级称之为“事件”;4~7 级称之为“事故”;无安全意义的事件被划分为“分级表以下/0 级”。


    为向公众通报事件,核事件分级表的每个级别用一句明确的短语来描述。按严重程度递增的顺序排列,它们是:“异常”、“一般事件”、“严重事件”、“影响范围有限的事故”、“影响范围较大的事故”、“严重事故”和“重大事故”。对于事件的考虑来自其在以下3个不同方面的影响:(1)对人和环境的影响;(2)对设施的放射屏障和控制的影响;(3)对纵深防御的影响。


    ◆福岛核事故定为7级,依据是什么?


    1986 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在分级表中被定为7 级,因为它对人和环境造成了广泛的影响,放射性物质的释放量超过数万太贝可碘-131当量(贝可: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1太贝可=1012贝可)。尽管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释放的碘-131当量,只有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10%左右,但仍然超过了数万太贝可碘-131当量,因此,也为7级核事故。

Tags:福岛
责任编辑:dongzelaw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