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有媒体近日报道,为缓和人地矛盾,“七成丘陵二成山,只有一成是平川”的河南省孟津县探索出了企业上山等国土资源节约模式,先后把20家企业引导上山,减少占用耕地1700余亩。
这种鼓励企业上山的做法,虽然守住了耕地红线,但在笔者看来,这种做法也带来了环保隐忧。
首先,企业腾挪土地的利用值得关注。企业上山后腾出的土地,可能早已被污染。如果限于财力,腾挪后的土地没有经过 “消毒改造”就改做他用,必然会带来安全隐患。
其次,企业上山后,山区自然环境将面临被污染的威胁。相对于平原地区,山区地理环境更为复杂,植被种类更为丰富,而且很多山区都处于水源地上游,环境保护压力更大。此外,由于地形复杂、远离城区,监管难度也大大增加。因此,山区自然环境被污染的风险不容小觑。
第三,转移企业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发展途径。在孟津,很多山区还是没被现代化工业污染的处女地,这些是宝贵的资源。笔者认为,与其在山区建设企业,不如用于发展生态农业。高品质、无害化的农产品也会带来高效益。例如,贵州梯田产出的梯田大米在市场上每斤价格卖到了20多元。
总之,地方在守住耕地红线的同时,更要考虑土地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