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 2013年08月16日 04 版)
近来不少地方出现持续高温天气,使得城市供电压力巨大。但一些公共建筑单位却出现空调温度过低、白天开灯等现象,一些高档商场、星级酒店以及娱乐场所的能源浪费问题突出,已成为“碳排放大户”。 杭州空调用电已接近总负荷的1/3,31家单位因空调温度过低被批 7月以来,杭州市出现了有史以来持续性高温天气。从7月8日至8月14日,杭州市各级能源监察机构连续5周,分5批对220多家商场、超市、宾馆(饭店)、银行等大型公建单位实施温度监察,依据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管理办法》关于“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的规定。 据了解,在220多个公建单位中,发现不合格单位第一批6家,第二批8家,第三批7家,第四批3家,第五批7家,共31家,银行和饭店较多,前4批已进行了整改。 第五次空调温度专项监察工作在8月14日上午进行,杭州市能源监察中心发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庆春支行营业部、宁波银行西湖支行营业部、招商银行高新支行、浙江饭店、外文书店、歌德大酒店、杭州第六空间家居广场(火车城站店)等7家单位的室内空调温度均低于26℃。监察人员当场开具了《节能监察意见书》,并抄送相应的行业和节能主管部门,共同加强管理。 “有些单位空调打得过低,员工都得穿着外套,这样的浪费太不应该了。”杭州市能源监察中心主任马丽君说。 杭州市能源监察中心和电力部门提醒市民,目前,杭城的空调用电已接近总负荷的1/3,在今年前所未有的高温下,不妨一起把空调调高一度。如果全杭州的市民都将空调调高一度,就能减少近10万千瓦的电力负荷。按普通居民每月用电300度计算,“节省”下来的10万千瓦,能额外提供给2.4万户居民日常使用。 杭州市民张先生说:“虽然今年天气比较热,但国家规定还是应该守住。何况‘不低于26℃’的要求并不影响市民纳凉,而调高一度却能形成很大的节约效应。” 石家庄商场某奢侈品牌橱窗,白天开了27盏射灯;南京有的“店中店”温度偏低 记者在石家庄北国先天下广场检测,烈日炎炎,此时室外温度已达37℃,通过旋转门走进商场,顿觉一股凉意。记者拿出温度计在商场走了一圈,显示温度刚好是26℃。但实际上商场内的温度也并不均衡,在空调通风口下方明显感觉温度较低,而由于灯光较多,店面内的温度则相对较高。 由于不是周末,商场内人并不多。正在商场里挑衣服的李女士说,“商场的温度刚好适宜,不觉得冷也不觉得热,挺舒服的。如果商场内外温差太大,很容易感冒。温度太低会觉得冷,也没有必要。” 温度方面控制得不错,但亮度控制却不令人满意。在商场可观街景的透明观光电梯内,虽然在阳光下已经很亮,但电梯里仍然开着灯。 尽管是白天,但商场外某些奢侈品牌的标志都亮着灯。记者看到,在商场外某奢侈品牌的橱窗里,几只小热气球牵展开一条丝巾,显得十分精美,而为了展示这款丝巾,橱窗里27盏黄色射灯都亮闪闪地开着。旁边的大幅海报广告灯箱也亮着灯。在另一奢侈品牌的室外标志上方,镶嵌了40盏黄色射灯,也都开着。记者在拍照时,一旁的市民说,“大白天的不知道开这些灯有什么用,看不出效果,还费电。” 在石家庄世贸广场酒店、西美商务酒店等酒店的大堂,温度也未低于26℃。但世贸广场酒店和先天下广场一样,都配有旋转门,可以有效防止热量交换。而西美商务酒店则敞开着大门,冷风直往外吹,即使在门外站着也能感受到较低的温度。 8月15日晩上8时半,在位于南京巿区新街口的南京新百商场内,正在逛街购物的顾客不少。走进商场内就明显感觉到阵阵凉意。记者带着温度计在各层测量显示,该商场5层温度约29℃,3层温度27℃,一层温度略高于26℃。在一些咖啡馆或小商铺等“店中店”内,感觉更凉快,有的地方仅为25℃,工作人员称是由于空气流动及人流密度的不同导致。 高档商场和酒店节能降耗缺乏动力,需从政策上加强引导和鼓励 在一些酒店、商场走访,工作人员对记者提出的节能问题满不在乎,有的甚至说:“低一点没什么,客人满意就行。” 浙江省饭店节能专业委员会主任肖歌坦言,目前一些星级酒店,特别是接待外宾比较多的酒店,确实空调温度设置偏低。仅靠倡导节能效果不明显,酒店方面考虑到客户感受,还是会提高成本保障舒适度。 广西天拓节能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经理韩春海表示,对于高档商场和酒店,单项能耗对其成本影响很小,因而节能降耗缺乏动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商贸处处长曹柯笛表示,按规定一些酒店和商场等公共场所的节能降耗工作,由商务部门进行引导,然而,商务部门既不可能时时监测公共场所,也没有权力对违规行为进行强制性约束。 天津市旅游局徐进告诉记者,如今的酒店企业热衷于“星级”评定,而不是“绿色低碳”指标,天津自2007年评出第一批绿色旅游饭店后,很少有酒店再主动申请评选。 专家指出,我国五星级酒店每平方米耗能大约为每年120元,其费用占企业运营成本的12%至15%,然而这种现状是可以改变的。 例如,天津滨海圣光皇冠假日酒店通过可再生能源利用,已连续两年将能源比重控制在8%以内,每平方米耗能为每年80元,仅此,每年节省运营费用几百万元,同时减排二氧化碳2000多吨。 又如,天津京蓟圣光万豪酒店,除了大量采用节能环保技术和设备,还全程记录“客人碳足迹”和“酒店运行碳足迹”,以此促进酒店管理和顾客节能减排。 业内人士建议,有关方面应该借鉴这些做法,多方面推动节能减排工作:首先,从政策上引导和鼓励相关的企业和单位,同时加强政府监管,对高消费场所违反节能规定的进行处罚。 (综合本报记者袁亚平、杨柳、姚雪青和新华社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