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记者 陈祖洪 见习记者 李拉
海南省海口市美祥路长约千米,天未亮,几名清洁工人便开始清扫昨晚夜宵摊留下的垃圾。垃圾收走了,可油污却难以清理。
记者曾多次接到市民投诉,反映夜间烧烤摊经营过程中油烟满天飘、空气污染严重,垃圾及污水随意洒在路边,噪声持续到凌晨两三点。
吃的是美食,背的却是骂名。遍布街头的烧烤摊带来了诸多问题,如占道堵路、噪声扰民、油烟污染等,倘若不及时加以引导和规范,夜间大排档将会成为新的城市恶疾。
油烟扰民,居民苦不堪言
7月中旬的某天晚上9点半,记者步行至海口市美祥路,此时夜宵排挡已摆好桌椅,在不到一公里的路段上有10家烧烤摊。啤酒、肉串、鸡翅,顾客吃得满头大汗,将吃剩的串棍随手一扔,垃圾及污水散布周边。这给环卫工人带来了大难题:平均每天都有一两吨垃圾,必须早起清扫。
美贤路并非个例。在海口市龙华路、义龙西路,新华南路等路段,烧烤摊的污染情况都较为严重。海口市市政市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去年的情况,海口市全市固定的夜市排档有500多家,尚不包括移动摊档。遍地开花的夜宵摊成为海口城市管理绕不开的问题。
烧烤摊通宵经营的不在少数,记者看见,烧烤摊均采用炭火炉烧烤,火炉前大型风扇正“呼呼”地吹散油烟,如此经营害苦了附近居民。
家住美祥路的张小姐反映,夜宵摊的经营时间正是多数人休息的时候,晚上10点多,从楼下不时传来烧锅翻炒声、食客喝酒划拳声,吵得居民难以入睡。另一名沿街住户反映,烟很大,我们根本不敢开窗户。
未获审批,整治能否治本?
记者采访中发现,这些烧烤摊点几乎都没有营业执照等相关证件。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海口市政府热线“12345”接到有关夜间烧烤摊点的投诉有300多件。在市民的投诉中,烧烤摊存在着堵塞交通、污染路面、污染空气、噪声扰民等“多宗罪”。但是,密集的群众投诉并未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有市民在《问政海口》平台上询问,相关部门能不能管管这样的乱象?为何放任烧烤摊点扰民经营。
令人感到尴尬的是,目前海口市没有专门管理夜宵排档和烧烤摊点的规范办法和条例,也就是说,路边的夜宵摊档和烧烤摊点,还没有列入行政许可的范围。有关部门只能经常性地开展整治,但这对管理遍地开花的烧烤摊收效甚微。执法部门每年都进行大规模的整治,但烧烤摊点只在执法时一哄而散,过后又卷土重来。
“目前,路边的烧烤摊点还没有列入行政许可的范围。”海口市市政市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海口市的烧烤摊除了少数在2009年的时候被当作疏导点审批外,其余大多数的烧烤摊都未经过审批。执法人员表示,目前还没有具体的管理措施,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无法彻底查处烧烤摊。
专家支招,发展为街头文化
对习惯此类消费的市民来说,在夏天,烧烤较普通餐饮更受青睐。据了解,这些摊点专门经营烧烤,本薄利厚,一年就红火几个月,经营者才这么卖命。在市场需求面前,简单禁止并不能解决问题,规范才是最好的办法。
海南大学教授章汝先认为,大排档是海口市街头文化的一大特色,但与欧洲不少城市的大排档差距明显。在欧洲的城市,餐馆咖啡厅也时常将桌椅摆到外面,但整齐有序,喧闹却优雅。这取决于市民的素质与政府管理得力。
在餐饮业工作的王先生建议,大排档扰民最严重的莫过于油烟,有很多城市,烧烤店已从传统木炭烧烤转型为污染较小的电烧烤。希望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管理,让大排档的厨房全部入室,统一烟道,这样既可减轻油烟,也不会妨碍室外经营。此外,要严格要求经营摊点配备排水设施及垃圾、污水收集容器,定期对周边道路进行清洗。
一位律师表示,“街摊问题”长期难以破解,原因是多方面,除了摊主有利可图、拥有一定消费市场、法律法规配套有待完善等问题外,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之间职责交叉、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也是问题出现的根本所在。
海口市市政市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禁止烧烤摊是不现实的,只有规范、疏导才能解决问题。我们将制定相关法规,然后以政府名义来实施,根据效果再建议转为由市人大通过的地方性法律法规,以保证执法行动就有法可依。”目前,海口市容委正在制定整治方案,将在全市进行为时两三个月的整治。同时,有关部门也将规定,把烧烤摊点的设置纳入行政许可的范围,以便于管理。
举报方式
根据各部门的职责和相关规定,群众举报露天烧烤的渠道可以有以下几种:
■露天烧烤生活噪声污染可直接向公安部门举报,报警电话:110或属地派出所。
■露天烧烤空气污染可向环保部门举报,环保举报热线电话:12369。
■烧烤门市店无照经营可向卫生工商部门举报,公共卫生公益热线电话:12320。
■占道烧烤和露天烧烤可向城管部门举报,或向市容环境卫生监督部门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