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
有一次,中央电视台在天安门广场做随机采访。广场上的行人多是游客,哪儿来的都有,什么人都有。记者拦住行人,问:你知道几部法律?说说都有什么?大多数人能数出来三四部,超过五部的没几个,能说上来的都是宪法、婚姻法。
中国历经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人们的法制意识普遍淡薄。在这一点上,与西方人差了一大截。西方人清楚地知道,生活中有两条高压线,绝对不能碰,碰了就有大麻烦,一个是税,另一个是法。逃税和违法要受到制裁,轻则坐牢,重则掉脑袋。有了法律意识,才会有守法的行为。
今年正好是中国环保事业40年。曲格平是中国环保事业的开创者,他对40年道路的是非得失,最有发言权。他说,中国的环保事业起步并不晚,与发达国家几乎同步。中国制定环保法也很早,与美国、日本、英国相差不了几年。环保法制建设的速度也不慢,如今已有30部环保法律。按理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相对完善的环保法律体系下,中国的环境质量应该逐步得到改善才对。结果相反,这是83岁的曲格平先生最大的苦恼。他道出了4个字:有法不依。
国际上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库兹涅兹曲线理论,人均收入达到1万美元,曲线则通过拐点,开始上扬,这时环境质量开始改善。专家指出,这个理论对中国不适用。在西方,在人均收入增长的同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也在改变,特别是法律意识、道德水准、受教育程度、文明程度等在同步提升。在中国有所不同,仅是靠着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的传统生产方式带来单纯GDP增长,而法律意识、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还停留在原地,没有同步提升。如同一个畸形儿,只见体型高高大大,没有与身高相匹配的思想和能力,他不能与同等身高全面发展的人相提并论。
应该说,在中国有相当多的人不知道不了解环保法规,以至于在生产中未批先建,超标排放,倾倒危险废弃物;在生活中乱丢垃圾,捕杀野生动物。客观地说,有的人不是一点不懂环保法,也知道一点,他们打暗井偷排废水,他们在夜深人静时倾倒危险废弃物,避人耳目,就是他们知道在做着违法的事。只是他们不知道违法的风险有多大,所以低估了违法的风险,低估了违法的代价。
在中国,目前执行最好的法规是交通法,特别是酒后驾车,现在很多人能够做到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其实以前也不是这样,人们普遍拿酒后开车不当一回事。这是因为新的法律加大了处罚的力度,轻则扣分、罚款、吊销驾照,重则拘留、坐牢,甚至丢官。酒驾有点像高压线了,不能碰,碰了就有麻烦。如果环保违法也能达到这样的处罚力度,现状一定会大为改观。
如今,“两高”司法解释出台,降低了环境违法的门槛。以前那些拿环保法律不当回事的人,如果还走老路,结局会大不一样了。只有严厉的法律还不够,还应该有严格的执法,就像酒后驾车那样,判他个百八十个之后,环保法律才能够震慑违法者,才能够广为人知,才能够深入人心。
环保法律不能做橡皮筋,要做高压线,不能碰,一碰就有大麻烦。人人都怕触电,人人都会小心避之。就是这么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