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房东转型记
2013-07-16 09:47:54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 】 浏览:336次 评论:0
 本报记者 王海燕    

  过去,“吃瓦片儿”是唐家岭村民主要的收入来源。如今,拆迁改造,整村上楼,村民的收入从哪儿来?

  “房租照样还能挣,比从前还要省心。”58岁的唐家岭村民马殿丽告诉记者。去年6月底唐家岭新城落成后,海淀区房管局与村民签订了协议,谁家有闲置房,可以租赁给政府作为公租房,向保障房轮候家庭配租。

  “自己不用装修,毛坯房就能出租,租金一年一付。”马殿丽这样向记者描述把房子租给政府的好处。到本月初,整个唐家岭新城已有1200多套农民闲置房变身为公租房,600多户保障房家庭已正式入住。

  告别了“吃瓦片儿”,昔日的唐家岭村民如今转型当起了“新房东”,居住环境改善了,钱也挣得更踏实。

  提心吊胆“吃瓦片儿”

  没拆迁前,唐家岭村聚集的流动人口达5万多人,家家户户盖房出租,马殿丽家也不例外。

  原先的4间平房不够住,2006年加盖了一层;没过两年又加盖一层;紧跟着又在院儿里见缝插针盖了栋三层简易楼。院门口有块不大的空地,也没闲着,盖了座锅炉房,一楼烧锅炉,二楼仍用来出租。

  “那会儿,家家比着盖,村里全是房。”马殿丽回忆,她家院里院外统共盖了28间房,自己家住一间,剩下的全部出租。面积小点儿的月租150元到200元,大点儿的月租五六百元。来租房的绝大多数是在附近中关村企业上班的大学毕业生。

  “一个月租金大概1万多元。”虽说挣着了钱,马殿丽总觉得“又累又不踏实”。院儿里住着40多号人,冬天取暖,天不亮就得起床烧锅炉。夏天也不消停,20多个房间电视空调一开,老是跳闸断电……

  更让她觉得“心里不安生”的是村里到处都是违建楼,矮则三四层,高至六七层,前后左右的楼间距有的还不到1米,万一发生火灾,连消防车都开不进来,“这简直是在火山口上挣钱!”

  租给政府“省心踏实”

  2010年7月,唐家岭正式启动拆迁腾退。马殿丽作为村里的党员,头一批签订了拆迁腾退协议。“住了这么多年的老宅院说拆就拆了,说实话心里也舍不得。可咱也知道唐家岭不改不行,‘吃瓦片儿’终究不是长久的事儿!”

  按照原有的房宅基地面积,马殿丽家分到两套两居、两套一居。没回迁之前,马殿丽就打好了算盘,自己和老伴儿住一套一居室;给女儿和女婿一套两居。剩下的房子租出去,好歹是份收入。

  去年7月份,新房交钥匙。马殿丽一家去验房,正巧海淀房管局在现场发宣传材料。听说给政府当公租房,不用自己管装修,而且很快就能拿到年付的租金,马殿丽和老伴儿动了心。(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自己租,光装修房子又得花好几万。”盘算了盘算,当天,他们家就和房管部门签订了房屋租赁协议。租金比照当时的市场价,两居每月2700元;一居每月2100元,协议一签就是5年。

  同样是当房东,这一回,马殿丽心里是一百个踏实,“水电气暖都不用我管,忒省心!”虽然和过去的房租收入比少了,但她一点儿也不觉得亏,“怎么说自己还享受了呢!”

  变公租房收益稳定

  新落成的唐家岭新城作为公租房小区,受到了众多市民的瞩目。37岁的李刚从去年起申请公租房,在比较了三四个小区后,最终选择了唐家岭,“地理位置不错,小区环境也好!”从他工作的中关村西区到唐家岭,骑车仅需半小时。

  从今年5月27日起,唐家岭新城的1200多套公租房陆续开始配租。截止到目前,已有600多户家庭办理了入住手续。

  而对于未来的唐家岭村民来说,闲置房屋租赁并不是唯一的收益。唐家岭新城小区北部,一处工地已经堆起七八米高的土方。据村委会主任张卫东介绍,这是唐家岭新城的多功能产业用地,其中包括10万平方米的集体土地租赁房和部分商业设施。目前,集体土地租赁房项目已获得审批,将与商业设施共同开工。

  记者了解到,唐家岭村的集体土地租赁房建成后,将由村集体统一往外租,租金作为村里的集体收入,每年将拿出一定比例给村民分红。这意味着唐家岭村的“新房东”们又将有一笔细水长流的收入。

Tags:房东 转型
责任编辑:dongzelaw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