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记者 徐小怗 见习记者 邵艺 褚方樵

江苏省泗阳县在采取多种方式防治秸秆焚烧的同时,大力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在推进秸秆全量还田的基础上,积极抓好秸秆收购。今年新引进了一种新型秸秆打捆机,一台一天可以收集400亩秸秆,打包秸秆100余吨。打包完的秸秆全部卖至生物质发电公司用于秸秆发电。 徐红焰摄
江苏省南京市自5月20日油菜、小麦开镰以来,南京市环保局官方微博“南京环保”每天都要发一条全市秸秆禁烧督察信息。令人欣慰的是,直至6月20日南京秸秆禁烧期结束,“南京环保”没发过一条发现秸秆焚烧火点信息。
“前年14个火点、去年22个,今年一个没有。”这一禁烧战绩,让此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扑在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上的市、区、镇街、村社、村民感到安慰,“再大的投入都值得了。”
为管住秸秆焚烧“一把火”,用好秸秆“一根草”,南京禁用并举,打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组合拳”,让秸秆焚烧从曾经的“野火灭不尽,不管他就烧”,变成了今夏的“无火点”。
查 田头蹲守火点巡查员
【镜头】禁烧倒计时10天,“一阵烟”让所有人忙到凌晨
“还剩最后两天了,再累也得把今晚熬过去。”6月19日,闷热难当,南京秸秆禁烧期倒计时两天,正在田间巡查的六合区环保局生态科科长张甦说,区里所有火点巡查员已连续一月没睡过一个踏实觉了,没双休日、没节假日、白天黑夜都在田间巡查,这还不算累,最怕的是接到发现火点的电话,那会让原本紧绷的神经崩断。
想起6月10日,禁烧倒计时11天,晚上10点10分接到的那个发现火点的电话,张甦至今庆幸,火点不在南京。
那晚,南京市环境监测系统发现,南京自北向南PM2.5浓度急剧飙升,空气质量在晚10点达到重度污染,且伴有大量炭黑成分,是典型的秸秆焚烧污染空气所致。
“六合、浦口,立刻查火点。”一接到电话,正准备结束巡查回家的张甦和同事,立即驱车奔往可能出现火点的竹镇。“一到竹镇就闻到浓浓的烧焦味,还伴有烟,大伙儿的心开始往下沉。”他们开车循着烟味往前查,渐渐走近竹镇和安徽交界处。终于,在安徽境内找到了大片秸秆焚烧痕迹。
“火点不在六合,是安徽烧秸秆飘过来的烟。”松了口气的张甦立刻拿出电话汇报情况。
这时已近凌晨两点。
【记者手记】四级网格化布局,查火点不留死角
今夏南京秸秆禁烧期,对秸秆焚烧火点的巡查、督察要求只有4个字:“不留死角”。
仅环保部门出动的禁烧巡查、督察就达14402人(次),为历年最多。
各涉农区镇街、村社更是层层设防,建立了从区到镇街、到村社、到农户的四级网格化巡查、督察体系,不留死角。谁家割麦子,田头必蹲守一名火点巡查员。
溧水区和凤镇11个行政村,每个村仅巡查员就聘了七八十人,镇里还组成了5个火点巡查组、一个督察组、一个应急处置组、一个宣传组,全镇没一户农民不晓得,今年的秸秆禁烧不再是口号式运动,而是动真格的行动。
今年,南京市各涉农区镇街、村社,都“自掏腰包”聘请火点巡查员。溧水区柘塘镇共和村聘的4名全天候火点巡查员,一个月给300元油钱、1200元工钱;栖霞区龙潭街道聘的1000名火点巡查员,每人一天100元。
管 连续出台12个禁烧文件
【镜头】村支书签“军令状”,还要交保证金
孙斌是溧水区柘塘镇共和村书记,今年5月,他和镇开发区签下一份“军令状”,只要村里被通报发现火点,他就地免职。
孙斌说,真正的压力不是市里要对秸秆禁烧问责,而是要取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有好多工作要做。
对此,溧水区和凤镇副镇长刘昌红有同感。他说,现在村里种田的以老人和妇女居多,想让他们割完麦子把秸秆打捆送到集中堆放点,几乎不可能,毕竟体力、劳力有限。按往年惯例,他们会一把火烧了,最省事。这时,村里不仅要告诉他们,烧秸秆会被处罚,不烧秸秆每亩可拿30元补贴;还要组织人帮他们把秸秆打捆运走,万一影响灌水插秧,他们还会一把火烧了。
“街道所有村支书、主任都交了1万元保证金,只要发现火点1万元就没了,没有火点1万元还你。”栖霞区龙潭街道副主任刘茂广说,如果禁烧期没火点,街道再奖励每个村支书、主任1万元。
【记者手记】谁烧罚谁,烧谁罚谁
据南京市农委统计,今夏全市小麦种植面积76.4万亩,油菜58.8万亩,共约产生秸秆57.5万吨,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压力历年最大。为管住秸秆焚烧这把火,南京在监管政策举措上,力度也历年最大。
4月21日,南京夏收尚未开镰,市委、市政府出台《南京市2013年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为管住秸秆焚烧“一把火”,至此,南京涉及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文件已达12个。
翻看这些文件,今年的一个新招格外惹眼——“谁烧罚谁,烧谁罚谁”,自家田里的秸秆烧了,就算不是自己点的火,也要被罚,足见监管之严。
5月9日,全市夏季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会议召开,各相关区(园区)现场与市政府签订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责任状。“谁烧第一把火,责任人层层问责,当事人层层处罚”,处罚之重,历年最重。
各涉农区也都出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文件,最多的有3个。4月28日,六合区召开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会议,出台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考核办法等3个文件;高淳、浦口、江宁于4月底和5月初先后开会,部署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并出台相应政策;溧水区先后3次召开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会议,并出台3个文件。溧水、高淳、栖霞3个区,还在南京市首次出台油菜秸秆利用补贴政策。
补 增加补贴但考核更严
【镜头】有一分田烧秸秆,所有田亩补贴都拿不到
陶建平是溧水区柘塘镇共和村火点巡查员,他告诉记者,今年市区对镇街、村社秸秆禁烧要打分考评,低于70分全村当年的农机购置补贴、秸秆还田补贴、农业生态补偿金都别想要了。“谁敢犯‘众怒’烧秸秆,让一村人拿不到钱?”陶建平说,如果不烧秸秆,村民每亩至少可拿30元秸秆还田补贴。
“农民只要购买联合收割机、拖拉机、捡拾机、打捆机等,街道在扣除中央、省级农机补贴后,再补贴30%。”栖霞区龙潭街道副主任刘茂广说,但要想拿这些钱,村民必须和村里签约,承诺为本村服务3年。
“今年镇里拿钱给11个行政村各配了一台秸秆打捆机,另外还要拨一笔秸秆禁烧经费,每个村不会少于去年的两万~5万元。”溧水区和凤镇镇长刘昌红说,镇里在中央、省、市级补贴基础上,再补每亩还田费20元,不还田也不烧秸秆的,每亩也给补贴。但所有补贴发放都以户为单位,你家哪怕只烧了一分田的秸秆,所有田亩补贴都拿不到。
【记者手记】谁还田收储,补贴给谁,操作更人性化
5月初,南京市农委、市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切实推进2013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首次明确:今夏麦秸秆综合利用实行“全量补助”政策,只要机械化还田秸秆或收储秸秆,每亩补贴15元。
但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补贴发放对象是实施秸秆还田作业的农机手、合作社等,谁还田、收储,补贴给谁,补贴发放操作更加人性化。
六合、浦口、栖霞、江宁、溧水、高淳等6个涉农区,不仅全部出台秸秆利用补贴政策,而且投入历年最高。
六合区拿出700万元,对秸秆还田或收储,每亩再补10元,镇街配套补5元~10元/亩;溧水区秸秆利用补贴预算是515万元,其中秸秆收储和还田,每亩补5元;高淳区拿出507万元补贴秸秆还田和收储,每亩15元;栖霞区拿出460万元用于秸秆还田和收储,每亩补50元,区、街道各出一半;浦口投入100万元,秸秆还田每亩补8元;江宁则主要对秸秆气化和沼气等能源化利用项目进行补助,运行良好的每个补助3万~5万元。
用 重点扶持秸秆利用
【镜头】村里3000多亩小麦,秸秆全部还田
“你看今年村里水稻插秧,基本都用机器了,全村3000多亩小麦,秸秆全量还田。”近日忙着机插秧的溧水区柘塘镇共和村村民陶维忠说,秸秆还田后配套使用机插秧,亩产比传统人工插秧高不少。
“今年街道新建了两个大的秸秆收储中心,各占地20亩。”栖霞区龙潭街道副主任刘茂广说,有了这些收储中心,秸秆不会再散落田间,农民也没机会烧秸秆。龙潭街道农机大户朱卫东今年建的秸秆收储中心,把秸秆压缩成300公斤的秸秆包,200吨一船从水路运走,卖给沿江秸秆利用企业,每吨卖280元~290元。“现在场地有的小,等扩大后,就把秸秆饲料化利用项目做起来。”朱卫东说。
经过几年的推广和政策鼓励,南京市秸秆综合利用已走上一条低碳化、生态化、多元化利用之路,摒弃了过去污染大、二次能耗高、利用成本高的方式,逐步形成以秸秆机械化还田为主,秸秆肥料化等利用为辅的多元化利用格局。
【记者手记】长效机制不建立,这把火随时复燃
“秸秆禁烧光‘堵’不行,还得‘疏’,要让农民看到,秸秆有利用价值,才不会一把火烧了。”南京市农委负责人说,今后无污染、低能耗、低成本的秸秆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能源化等利用项目,政府将重点扶持。
“南京市明文要求各区尽快制定本区域《秸秆综合利用规划》,至今没一个区弄好。”昨天,南京市有关部门负责人不无担忧地说,南京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秸秆焚烧这把火随时可能复燃。
“仔细看市区已出台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政策,临时性措施多,长效性政策少。”南京市一环保专家说,目前“收储难”仍是秸秆利用项目推广的瓶颈,为此今年南京市首次发文,要求各涉农区至少在每个镇街建一个秸秆集中收储中心,但截至目前,仍有不少镇街还没有建。
“收储难的主要原因是:费用高。”溧水区和凤镇秸秆收储中心目前是全市规模最大的,中心负责人金卫祥说,镇里为每个行政村配了秸秆打捆机,但打捆机作业一天,柴油费10元,人工200元;打捆绳一亩3元;买农民秸秆,一捆2.24元,一亩地平均15捆。收储秸秆成本这么高,政府应再加大秸秆收储中心前期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