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辉 宋强
编者按
今年年初以来,我国出现了大范围雾霾天气,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于空气污染治理的关注。机动车作为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源之一,各地纷纷采取措施治理其排放污染。当前,与机动车污染防治相关的环境经济政策有哪些?北京市如何促进老旧机动车淘汰,开展经济政策的探索与创新?本版特邀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相关人员撰写此文,以期对读者有所借鉴。
2013年1月以来,我国华北等地多次出现大范围连续的雾霾天气,空气持续严重污染,引起全国人民乃至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空气污染的根本原因是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过大,其中,机动车排放污染的比重不断凸显。以北京为例,到2013年5月,机动车保有量已达530万辆,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细颗粒物(PM2.5)分别占到全市排放量的50%和22%以上,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源。
近年来,北京市在防治机动车排放污染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特别是重视运用经济手段,开展了一些积极探索。
国内外开展的机动车污染防治环境经济政策
■阅读提示
在鼓励机动车减少上路和老旧车淘汰方面,发达国家普遍采取了一些经济政策。与国外相比,国内涉及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的经济政策数量较少,形式单一,覆盖面窄。
在促进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的环境经济政策方面,国内外已经进行了较为广泛地探索,特别是在鼓励机动车减少上路和老旧车淘汰方面,发达国家普遍采取了一些经济政策。
鼓励机动车减少上路的环境经济政策主要是收费(税),包括拥堵费、停车费、污染税等。例如,英国伦敦、瑞典斯德哥尔摩和新加坡等城市,通过征收拥堵费来减少特定区域内的车辆出行;德国一些城市对不同颜色环保标识的车辆进行区域限行。
鼓励老旧车淘汰的环境经济政策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政府补助。美国早在1993年就颁布了加速老旧机动车淘汰实施指南,对淘汰老旧汽车给予资金补助。二是税费引导。日本东京、瑞典斯德哥尔摩和德国柏林等城市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对提前淘汰报废的老旧机动车予以退税奖励,同时更换新车的,减征车辆购置税,对超年限使用的老旧机动车征收额外附加税。
与国外相比,国内涉及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的经济政策数量较少,形式单一,覆盖面窄。主要有:一是车船税和消费税按照排量征税,对机动车减排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二是国家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和老旧汽车报废补贴政策,出发点是促进车辆更新、拉动消费,提高交通安全水平,兼顾节能减排,但补贴力度偏小。三是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地实行黄标车限行加淘汰补助政策。四是北京市2010年起大幅度调增城市中心区非居住区停车场收费标准,试图通过价格杠杆调节交通流量,鼓励市民公交出行。
不可否认,这些措施不同程度地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与从根本上削减机动车排放污染的要求相比,还显得有些杯水车薪。
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环境经济政策存在难点
■阅读提示
一些常用的经济手段对于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来说存在不少难点。或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支持,或受到国家现行政策制约,或车主的承受能力还不具备。
从现有情况综合分析来看,一些常用的经济手段对于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来说存在不少难点。或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支持,或受到国家现行政策制约,或车主的承受能力还不具备。
例如,国家《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和《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对机动车、飞机、船舶等流动污染源暂不征收废气排污费。又如,环境税在发达国家应用十分普遍,一方面对环境友好行为给予“胡萝卜”,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如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的减免以及加速折旧等。另一方面,针对环境不友好行为挥舞“大棒”,建立以污染排放量为依据的直接污染税,以间接污染为依据的产品环境税,以及针对各种污染物的环境税。
我国税种虽然很多,但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独立的环境税,也不存在机动车环境税,而新立税种须由全国人大批准。再如,2010年以来,国家出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和节能汽车推广补贴政策,但由于电动汽车的制造、维护成本太高,存在续航能力有限、充电站分布少、电池昂贵等问题,补贴力度远远不够,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综合来看,在相关法律框架、政策体系尚未健全的大背景下,强化促进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的环境经济政策,必须积极探索,创新思路,力争在有针对性、有力、有效方面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