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通天河告急 长江源堪忧(三)
2012-06-08 10:08:41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 】 浏览:1531次 评论:0
0万,他们最后肯定是扔下钱就走,才不会做复垦呢。”谈起开采砂场的暴利,这位包工头如此告诉记者。


  在5月20日举行的民间讨论会上,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发起人、执行理事梁晓燕质疑,玉树重建规划未考虑青藏高原地区的实际生态承载能力,也没有顾及到藏区的建筑传统,一味照搬照套平原地区行政州府的规模重建结古镇,势必导致成倍增长的建筑材料需求和过量的建设规模,通天河挖砂在劫难逃。


  根据青海省副省长、青海省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副总指挥张光荣于2010年5月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的介绍,玉树重建规划的目标是把玉树建成一个生态保护良好的“旅游城市”。


  实际上,超规模建设的问题已经显现出来。在玉树目前已交付使用的几所完小、中学和职业高中里,实际使用的教室、宿舍数量远远低于设计规模,大量房间闲置,甚至出现整栋楼都无人使用的情况。


  梁晓燕对破坏的生态环境能否恢复并不乐观:“情况已经这样,由重建带来的垃圾、尾气、荒漠化已不可逆转,政府是否该给出一个生态恢复方案?”


  更重要的是,3年重建完成后,脆弱的青藏高原生态该如何恢复、是否可以恢复、资金在哪里、有没有预算、政府有没有基本的生态影响评估,“这些问题,仍待追问。”

责任编辑:dongzelaw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