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砂对生态影响较小。"
对于这一看法,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理事李波认为,大江大河的生态不是积木块,不可以随意拆解。
"遗憾的是,在生态问题上,我们通常在认识整体之前已开始拆解局部。江河相对稳定的生态演变非一日之功,对河流的保护需有全流域的大局观,上中下游不同流域沿线的发展要满足整条江河长期的保护和发展需求,并建立在沿河的传统生计和人居文化基础上",李波对采砂带来的负面效应非常担忧。
追问 采砂泛滥、监管失职,究竟该谁来负责?
值得注意的是,玉树州有关政府部门口中具有“合法身份”、获得采砂证的“合法采砂场”在程序上依旧存在许多问题。一位政府官员透露,玉树州现有的采砂场大多没有获得国土资源部门的统一配号就获得了审批。当地政府还宣称,这些采砂场均“通过环评”,却始终未对环评内容和环评结果进行公示。
此外,玉树州现有的采砂场均位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范围内。而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在自然保护区内是严格禁止进行砍伐、开垦、开矿、采石、挖砂等活动的。
而环境保护部在针对项目审批提出过要遵循“四个不批、三个严格”的原则,其中一个“不批”就是指环境评估应严格限制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地、自然保护区以及重要生态功能区的项目,“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的项目一律不予批复”。
尽管矛盾重重,玉树多个政府部门仍坚称通天河内的采砂场均经政府部门审批,这些采砂场主要为玉树灾后重建提供砂石,是“国家允许的”。
“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生态的底线,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是保护的重中之重,现在的情况令人痛心。如果重建是破坏的正当理由,保护区岂非形同虚设?”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中国项目主任、《保护地法》推动者解焱评论道。
在媒体曝光了通天河采砂现象后,玉树州水务局于5月8日开展违法采砂场专项整治行动,关停了5家手续不齐和两家涉嫌偷采沙金的采砂场。
玉树州有关部门还许诺,在3年重建完成后,通天河所有采砂场都将依法关闭。而且,采砂场只有在对生态进行复垦后,政府部门才可退回50万~80万元的生态保证金。
然而,玉树州政府的应急表态并不被民间组织看好。一位民间环保组织负责人表示,尽管有几家采砂场被关闭,但玉树州及上级政府部门至今未对保护区内违法采砂淘金的有关责任人进行追责,更未将政府监管失职的追责提上日程。
记者了解到,根据《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在自然保护区进行砍伐、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除可以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给予处罚的以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对自然保护区造成破坏的,可以处以3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通天河采砂活动泛滥,当地国土部门是否知情?记者采访了玉树州国土资源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玉树州国土部门执法支队人员不足、经费紧张,加之一切工作围绕灾后重建展开,无法对保护区内的违法采砂、采矿行为进行有效监管,而监测主要靠卫星。
对于玉树州国土资源局相关人士的看法,玉树州当地民间人士并不认可。一位驻扎玉树参与重建的长期志愿者认为,采砂、采矿都需要较大规模的机器作业,还需要大型卡车往返运送砂石,所以通天河岸的采砂、采矿场均建在交通发达的公路附近,“除非政府压根不想监管,否则怎么可能视而不见?”
反思 在重建面前,生态保护法规制度何以形同虚设?
2010年8月,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发布了《关于玉树州灾后重建建筑用砂、石、粘土开采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玉树州建筑用砂、石、粘土的开采管理要“以保障重建需要为核心、规范管理为重点”,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促进资源的合理、有序开采,实现资源开发、灾后重建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根据上述《意见》,灾后重建用砂、石、粘土采矿权“要优先配置给承担灾后援建的4家中央企业和北京市、辽宁省的援建单位”,并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简化办证程序,最大限度缩短审批时限。
长江管理委员会高级工程师翁立达指出,“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与审批办证程序和政府部门规范砂石生产、制定采挖限额之间并不矛盾,而通天河现在的采挖现象已经超出长江采砂管理条例对生产性采砂的相关规定。
一位不愿具名的环境法专家指出,玉树重建不应成为政府规避责任的挡箭牌,在此事件中,多部门已涉嫌行政违法。
“在保护区内采砂,国家是明令禁止的,三江源保护区的管理部门应该出面制止,但他们至今失声,其中关系耐人寻味”,这位专家说。
据新华社记者采访,玉树州国土资源局局长才旦周承认,政府审批的“合法”采砂场普遍存在程序缺失。据才旦周介绍,目前玉树的砂石矿普遍是以“协议出让”的方式进行交易,采砂场往往经过层层转包;然而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对新授予的采矿权应一律实行招标拍卖或挂牌交易。
“玉树州现有的大部分砂石矿在没有取得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配号就获得了审批。这实在是因为灾后重建对建材的需求迫在眉睫,在特殊时期采取的特事特办。”才旦周说。
才旦周还透露,即便手续齐全的采砂场也存在“一证多点”的违规采挖现象。不过,玉树县环保局执法队队长青措表示,采砂场都是玉树援建单位开的,在监管与执法方面,“比较为难”。
一位在玉树承建建设工程的包工头告诉记者,通天河采砂场出售的砂石全部按政府指导价进行销售,高出地震前砂石市场价的近1倍。
所谓政府指导价,是指青海省发改委在《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后重建指挥部关于印发灾后重建项目审核工作指导范文及手册》(青震重指(2010)103号)里规定的砂石价格。根据手册,“砂石选用当地自产材料,单位控制价格按净沙80元/立方米、毛石90元/立方米、粘土砖0.85元/块……水泥、钢材、木材统一采购价按锁定价格计算”。
一位采砂场老板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介绍道,采砂场最高峰的时候每天要挖50米宽、100米长、5米深,即2.5万立方米。按净沙量20%的保守估计,一日收入也有40万元。
“他们(指采砂场老板)在通天河挖砂,把钱挣了,把环境破坏了,又非说是为玉树重建而不得已为此,其实就是借口。开个采砂场何止挣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