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有多少垃圾场可以回归净土?(二)
2012-02-27 11:21:12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 】 浏览:2047次 评论:0
以前就已经列入规划。


  在2004年北京市制定的城市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0)中,就提出要在北京建设东、南、西、北4个郊野公园,南海子就位于南部的南苑生态公园规划区里;2009年,北京市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加速了南海子治理和生态公园建设的步伐;2010年,南海子郊野公园建设作为北京市“城南行动”首个重大生态工程正式启动。


  “改造环境,挖掘历史,打造文化,是南海子生态公园建设的基本思路”,李光熙说,但要在垃圾堆上建公园,改造环境是首要任务。


  南海子20余年来积存的2400万立方米垃圾中,85%为建筑垃圾,约为2080万立方米,15%为生活垃圾,约为320万立方米。李光熙介绍说,无害化、资源化是整治的根本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通过采取开挖、分拣、分类、破碎等程序,将其中的砖瓦等建筑垃圾堆山造景,而生活垃圾则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整治。


  根据有关研究,由于非正规填埋场中生活垃圾的堆放和填埋都未按照相关标准实施,也不区分填埋单元,导致其有机物的分解反应很不均衡,反应速度也比较慢,整个场地达到统一稳定水平的时间也就比较长,一般需要30年~60年甚至更长时间。而南海子垃圾堆放场至今也就20多年历史,不稳定因素较多,处理不善极易造成二次污染,甚至埋下安全隐患。


  为此,三海子郊野公园(现在的南海子公园位于原三海子的位置,故亦称“三海子郊野公园”)建设管理委员会对简易垃圾场治理提出了严格的设计要求。


  首先,作为北京四大郊野公园之一,要求环境保护专项工程要严格控制二次污染、异味和安全隐患;其次,项目场址挖掘产生的垃圾和受污染土壤必须原位治理和修复;再次,治理工程应融入公园总体景观规划,与周边景观(区)和谐统一;另外,公园投入使用后,治理工程无需专人运营管理。


  根据以上要求和长期实地研究,承担园内垃圾治理工程设计任务的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国环”)与北京市环卫科研所通过对多种治理方案的对比与论证,最终提出“挖掘垃圾筛分+准好氧填埋+景观化封场”的工艺来处理生活垃圾,设计核心工艺为“准好氧垃圾填埋技术”。


  据介绍,“准好氧垃圾填埋技术”是介于“好氧生物反应器”与“厌氧填埋工艺”之间的一种技术形态,利用填埋堆体内高温环境造成的内外温差,将堆体外空气引入堆体内,并在内部形成准好氧环境,从而使填埋气中甲烷等可燃气体含量大大降低,使其对大气的污染和温室化影响降低30%~70%,也防止了堆体厌氧产生沼气的安全隐患。


  同时,由于填埋堆体内的好氧环境,加速了有机质生化反应速率,垃圾稳定化时间大大缩短。针对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来说,需要进行进一步填埋处理的多为筛上物,颗粒较大,使堆体孔隙率增加,进一步强化了堆体内空气流通效果,进而加速了稳定化进程。


  南海子生活垃圾整治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北京国环研究院副院长王迪告诉记者,准好氧垃圾填埋技术在此次应用中有不少创新,很好地消除了非正规垃圾堆场原来的危害,并避免了整治和修复中的二次污染隐患。


  王迪介绍说,为了控制垃圾对土壤和地下水的进一步污染,将预处理后需要继续填埋的部分与周围环境隔绝。而将已经受污染的土壤作为填埋堆体的覆盖用土,顶部再进行防渗覆盖,既保证了填埋物的适宜反应湿度,又避免了渗滤液的积累;挖掘出的垃圾预处理后筛下的细颗粒腐殖质,还可以作为营养土用于景观植被。


  在填埋区底部渗滤液导排设计方面,设置了由石块和带孔的管子组成的渗滤液收集导排管,使排气、进气形成循环;在防止渗滤液渗透到填埋场地基的同时,通过自然换气,空气可由集排水管进入填埋场内部,从而促进垃圾的好氧分解,尽可能在集水过程中净化渗滤液。


  此外,填埋区地表结合周边景观环境,对排气管的地上部分设施进行了景观化设计,实现了治理区域和周边区域的和谐统一。而无动力的自然通风实现了堆体供氧,满足了建成后“无需专人维护管理”的要求。


  这些设计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降低了成本,为大规模改建非正规垃圾填埋场迈出了先行实践的一步。在此基础上,占地159.64公顷、包括“五区十六景”的南海子一期工程顺利完成。如今漫步其中,不见半点杂乱,即便站在排气管旁边也闻不到异味。


  路漫漫其修远兮:“先污染后治理”老路不能再走

  毁坏一片是如此简单,换来眼前利益看似毫不费力,却不知今后要付出多少倍的代价才能恢复。正在重复南海子从污染到治理这一老路的城市和地区,当以此为戒。


  对于“展郊野风情、享自然闲趣、融天人和谐、汇灵动神韵、秉历史传承”的“五区十六景”,漫步其中的市民或许只觉其美、其阔、其畅,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一景区建设之难以及面临的困境。


  其实从一开始,困难与项目就如影随形。


  “第一阶段是建设之难,今后还要加上管理之难,”李光熙告诉记者,所有的困难来自南海子项目的特殊性:一般景区建设均是依托原有景观或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改扩建,而南海子不是。


  这首先是一项“纯公共产品”,根本目的在于改良生态环境,最重要的工作和最大的投入也在环境治理方面,而不是表面的植被绿化和景观设计。


  此外,南海子原有的历史遗迹和水源地貌消失殆尽,无所依凭,山是垃圾堆成的山,景观湿地中的水则是污水处理厂出来的中水,要保证山的安全,保证水质优良,还要考虑到与历史背景和历史文化相呼应。这些都增加了建设的难度。


  尽管难度很大,一期工程还是在短短8个月内保质保量完成了。李光熙说,今后将要从“建设兵”向“管理兵”过渡,“管理事关项目的持续性,是长期性的工作,管理不好就无法保持现有成果。”


  不过不管是建设还是管理,最根本的还是资金问题。垃圾治理要钱,引水工程要钱,保障水质也要钱,恢复历史概貌更要钱。李光熙向记者透露,已经建成的一期工程,仅仅花在环境治理方面的钱就达8亿元。


  扳着指头算算账,非正规填埋的生活垃圾100余万吨,以吨处理费100元计,需要1亿元;建设10公里引水渠,以200元/平方米成本计,需要将近两个亿;为了防止作为景观用水的中水变质,建设一座喷泉曝气装置就要2000余万;被垃圾污染的土壤处理费用更高……


  据记者调查,目前在财政上,仍是偏向于将其作为公园建设项目来安排资金投入,即便是北京市政府专门投资了4亿元的环境治理经费,但仍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管理维护也是如此。在前3年的建设期中,公园

责任编辑:dongzelaw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