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有多少垃圾场可以回归净土?(一)
2012-02-27 11:21:12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 】 浏览:2046次 评论:0
虽然南海子在生态修复过程中为历史买单付出了巨大的人力财力,但也不可能恢复到当初的状态。而在全国来说,依然有很多城市垃圾处理在走南海子的老路

 

   

  经过改造的南海子公园变了模样,树木葱葱郁郁,但没人会想到如绿毯般的草坪下面是原来的垃圾。 资料图片


  ◆中国环境报记者 姚伊乐


  编者按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人口、土地和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除了不断增加的城市生活垃圾之外,长期积累的非正规填埋生活垃圾(没有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卫生填埋)对地表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污染也不容忽视。


  处理这些非正规填埋的生活垃圾,恢复被污染的土地功能,不仅可以解决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而且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的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北京市南海子公园的建设正是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修复整治的典型案例。


  在类似问题上,南海子的今天也正是其他城市的明天,其生态修复之经验可为借鉴,而其为“先污染后治理”的历史买单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则应引以为戒。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正是南海子千年历史、百年沉浮的写照。


  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的南海子自古水草丰美,自辽朝定此地为“春捺钵(辽代帝王渔猎活动称为捺钵)”以后千余年间,一直被历代王朝作为皇家猎场或皇家苑囿。


  上世纪初,南海子开始逐步没落,到上世纪90年代后,更是沦为垃圾堆放场所,曾为“燕京十景”之一的“南囿秋风”再无踪影。直到2010年,经过8个月的治理重建,南海子才重新焕发光彩,这就是现在看到的南海子公园(一期)。


  然而,这绝不仅仅是修建了一座公园那么简单。北京市大兴区园林局副局长、南海子公园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光熙向记者坦言,偌大的公园其实只是副产品,而背后的环境改造才是根本,“说白了,我们是在为历史买单”。


  20多年间累积了2400万立方米垃圾、400万平方米违章建筑;被污染的土壤边界难以测定、水源完全干涸、生态功能完全丧失……而这只是“历史账单”的九牛一毛。


  往近了看,正在推进的南海子二期工程规模是一期工程的3倍;往远了看,哪怕是将历史风貌“具体而微”地展现一下,所需资金就难以计算;再往远看,北京市目前着手整治的、类似南海子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就数以千计,而全国范围内尚未有统计数字。


  在已经公布的国家“十二五”环保规划里明确提到,“对垃圾简易处理或堆放设施和场所进行整治,对已封场的垃圾填埋场和旧垃圾场要进行生态修复、改造。”数量庞大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背后堙没了怎样的历史?治理难在何处?解决这一问题要付出多大的代价?经历了兴盛、覆灭和复兴的南海子或许可以给人们一些启示。


  千古兴亡多少事:生态屏障变成垃圾场

  自然形成的都城生态屏障在不到1个世纪的时间里迅速消失,并沦为脏乱差的典型。露天的垃圾掩埋的不仅仅是昔日辉煌,其丑陋之存在状态,亦嘲弄了现代文明成果。


  “落雁远惊云外浦,飞鹰欲下水边台。”这是明朝学者李东阳《南囿秋风》诗中的两句。当时南囿秋风与卢沟晓月、金台夕照、西山晴雪等并称为“燕京十景”。


  明清时期的南海子面积约216.5平方公里,围墙120里,辟有9座苑门、13处角门、4座行宫和6座重要的皇家庙宇以及16座囿台。李光熙介绍说,那时的南海子,基本涵盖了现在北京南四环路至南六环路,西起京开高速路、东至京津唐高速路的绝大部分地区,是北京城的3倍大。


  其实,早在1000余年前,辽国帝王便开始在其陪都(燕京)城南部进行渔猎,称之为“春捺钵”;到了元代,又在此开辟皇家猎场;明永乐年间把猎场又进行了扩展。因紫禁城北有北海子(即积水潭),故此地称“南海子”。清代顺治年间将南海子作为围猎场,并更名南苑,成为清朝帝王行围狩猎、阅兵演武以及进行政治活动的场所。


  南海子受到历代帝王的青睐并非偶然。由于永定河千百年来河道不断变迁,地势低洼的北京城南形成了大面积的湿地,泉源密布,湖沼众多。其中有5个大湖泊,河流有凉水河、凤河、小龙河等,泉水更是多达100余处。


  水源既足,林木、草甸、水泽等顺势而生,在广袤的区域内形成了完好的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加之作为皇家苑囿,这里“禁猎、禁渔、禁伐”,数百年间来一直保持了优良的自然环境,成为北京城名符其实的“生态屏障”。


  但这一切在1个世纪内迅速覆灭。清末永定河决堤,南海子城墙多半倒坍,珍禽异兽散失;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攻下南苑,鸟兽尽被射杀,麋鹿被抢掠一空。清政府为偿还战争赔款,南海子被招标开垦,私人庄园与自然村落逐步形成。南海子皇家苑囿自此名存实亡。


  但南海子自然生态的灭顶之灾尚在其后。


  上世纪50年代末,在“以粮为纲”的政策下,南海子地区成立南郊农场,起高垫洼,绝大部分水泽被平整为农田,大量海子消失。


  上世纪80年代,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大力推动下,人们烧砖取土、养鱼、挖沙,南海子形成无数大坑,遍体鳞伤。


  上世纪90年代,地方政府部门允许将垃圾堆填入坑内,日积月累,形成巨大的垃圾堆放场。


  而南海子垃圾堆放场仅仅是北京市众多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一个。通过对北京市18个区县的调查统计,截至2008年底,北京市垃圾积存量在200吨以上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共有1011处,这些垃圾填埋场以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主要是装修垃圾)为主,总积存量在8000万吨,占地两万亩。


  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而且对地下水、大气、土壤也带来了污染隐患。特别是北京市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后,地下水资源将得以涵养,地下水的水位将逐步回升。而在南水北调蓄水区内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有近百处,会因地下水浸泡产生大量浸出液体,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露天的垃圾掩埋的不仅仅是昔日辉煌,其丑陋之存在状态,亦嘲弄了现代文明成果。


  而今迈步从头越:垃圾堆上建成景观公园

  恢复或者重建南海子的生态,首要工作是治理堆积如山的垃圾,而生活垃圾的治理又是重中之重。将这些垃圾重新销纳的同时,既要满足处理场区与周边景色和谐等外在要求,更要保障其运行绝对安全、彻底杜绝二次污染等环境改造的底线。


  无论是从改善北京生态环境的需求来看,还是从城乡统筹、加快区域发展的需要出发,治理像南海子这样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都势在必行。


  “早晚都要治理,而晚治理不如早治理。”李光熙告诉记者,其实南海子的治理多年

责任编辑:dongzelaw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