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中国能源体系已进入变革前夜(二)
2012-01-13 11:17:13 来源:半月谈网 作者: 【 】 浏览:1671次 评论:0
改革。

    暴利税起征点提高 缓解炼油盈利焦虑

  从2011年11月1日起,石油特别收益金从目前的40美元/桶提高至55美元/桶。经测算中石化所需缴纳的“暴利税”将减少86亿,中石油将减少225亿元。此前两大石油巨头均表示炼油亏损成本压力大,并呼吁上调起征点。

  之前,我国执行的还是2006年颁布的《石油特别收益金征收管理办法》。根据此《办法》,企业需要为每桶40美元以上的收入部分缴纳特别收益金。这意味着,当国际油价在100美元/桶的时候,每桶油中有60美元要被征收石油特别收益金。

  一方面,是在资源税从价计征后,中石油和中石化在2011-2012年度盈利将明显减少。另一方面,与设置石油暴利税的2006年相比,国际油价已经大幅上涨,国内石油开采成本也节节攀升。在这种压力下继续多收石油暴利税,炼油环节的巨大亏损将不可避免。

  每年年报季报发布的时候,两大油企的巨额利润让人瞠目结舌。但同时,两大油企也经常会因为炼油业务而喊亏。报告显示。中石油去年1-9月亏损达到415亿,中石化炼油则亏损246.10亿元。

  尽管对这一数字业内存有很大的质疑,尤其是据发改委去年10月26日披露的信息显示,因国际油价高涨,今年1-8月份,炼油行业累计亏损18.4亿元。这与两大油企发布的数据差距甚大。

  点评:对于两大油企来说,暴利税起征点提高后,在资源税改革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而产生的盈利焦虑终于可以缓解了。尽管起征点没有此前申请的70美元/桶那么理想,但仍旧获益匪浅。

  尽管每当国际油价过高时,中石化和中石油就高呼炼油亏损,但事实上两大油企每年的利润都让人嗔目结舌。顶着全球最赚钱公司的光环却总是喊亏一直被公众所不满。而值得注意的是,两大油企的炼油业务之所以亏损是因为把开采板块和炼油板块分开计算,中间用国际油价来进行定价,所谓的亏损不过是“左手转右手”的问题。

  而此次暴利税起征点下调可以说是如了两大油企的愿,而公众更加期待的是两大油企可以因此加强炼油的积极性,加大成品油供应,不要总是喊穷求补贴。

  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有望破冰

  自2009年1月1日新成品油价格机制实行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15次,10升5降。其中,2009年我国汽柴油价格调整8次,2010年调整4次,2011年仅调整3次。

  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运行两年来,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其中两个问题最为严重,一是,调价具有滞后性,无法对市场供需关系做出准确反应,导致涨易跌难;二是,放大市场预期,加重投机套利。

  由于国内成品油价随着国际油价变动而变动,而且变化幅度达到4%才进行调整,当国际油价下跌时,国内成品油价格预期下调,此时为了降低损失,就存在一个清库存的过程;反之,当国际油价上涨时,国内成品油价格预期上调,市场将会通过囤油获取无风险收益。因此,当国际油价出现剧烈波动时,很容易人为造成成品油供应领域的非正常波动,进而加剧供需失衡。

  在既往的价格调整过程中,为控制国内物价水平,成品油价格调整幅度低于同期国际油价波动幅度。

  有消息称,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已基本形成了“大致成熟”的方案。但鉴于国际油价趋势,发改委内部态度趋于谨慎,价改新方案何时出台还面临不确定性。

  新方案调整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缩短调价周期,调价时间从现行22天或减少到10天;二是改进调价操作方式,定价权下放到企业,发改委不再审批价格调整。三是改变原来三地原油变化率选取的标准,从原来的迪拜、辛塔和布伦特改为新加坡、鹿特丹和纽约,并调整每次调价的4%红线标准。

  点评:成品油定价机制自2009年实行以来,可谓是弊端诸多。每年出现的油荒与成品油定价机制未理顺有着很大的关系。

  一味以国际油价为定价参考标准而与国内市场供需脱节也是目前成品油定价机制的一大缺陷。国内市场的供需关系无法左右国内成品油价使得油荒时价格依然较低,市场的调节机制无法发挥作用。随着用油旺季来临导致供需紧张,国内可能会出现油荒。

  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早已在业内呼吁很久,虽然其操作方式还存在一定争议,但是仍旧被认为是有效解决油荒的方式之一。

    “限价令”下煤价稳中略涨

  整个2011年从年初到年末都在说着煤价过高,到底煤价高到了什么程度?

  曾经,华电国际董秘周连青告诉记者,十一年前,也就是2000年,煤炭平均价格为每吨227元,2010年年底已经到了799元,到2011年,动力煤平均价格已经超过850元/吨。

  煤炭翻几倍的涨价,带来的便是下游火电行业性的大亏损,火电企业发电即亏的现状让发改委坐不住了。

  由此,在2011年即将接近尾声时,发改委提出了对煤价的指导意见,2012年年度重点合同煤价格最高可上调5%,包括秦皇岛港在内的北方港口5500大卡热量的电煤现货价格不得高于800元/吨。

  政策使然也好,市场因素也罢,总之,之后秦皇岛港动力煤价连续8周下跌,上周也就是2012年的第一周已经跌到发改委限定的800元/吨,并且本周继续有下滑的趋势。

  至于2012年煤价走势情况,在记者采访的多位煤炭专家中,纷纷认为煤价仍会保持上涨的趋势不可改变,但涨价幅度与2011年相比会有趋缓的态势。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表示,由于目前电力市场尚未实现完全的市场化,政府的干预是必要的。

  点评:煤炭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价格上涨是肯定的。只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煤价的变动带来的影响用牵一发而动全身来形容毫不夸张,否则发改委就不会出台“限价令”。

  只是,煤炭已经市场化,国家行政的干预一时尚可,长久不见得有效,最终仍是市场供求对煤价起主导作用。

  火电2012年有望实现扭亏

  2011年,监管部门先后3次针对不同地区进行上网电价的调整,最后一次平均3分钱的涨价幅度非常给力,给火电企业带来了扭亏的希望。

  而之所以多次涨价,缘由很简单,曾经被冠以“电老虎”之称的电力行业随着近几年尤其是2011年的巨亏已威风不如当年,伴随着的则是一系列亏损的数字。

  虽然2011年全年五大电力集团的生产数据还没有看到,但从上半年的数据中足以管中窥豹。中电联全国电力供需分析报告称,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五大发电集团2011年上半年火电生产亏损153.8亿元,同比增亏95.2亿元。

  巨亏之下,煤价持续上涨电价涨幅缓慢成为主要原因,十年前,一千度电平均价格为335元,十年后只涨到了410元。

  上下游明显不对等的涨幅变化则是市场煤,计划电带来的最直观的表现,火电的亏损再所难免。而体制也不是短期内能够改变的,发改委及时的出拳就变得很有必要。前两次部分地区的微调价,多数火电企业的发电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而第三调价后,多家电厂纷纷表示若煤价没有继续跟涨,上网电价提价的幅度可以使企业实现扭亏为盈。

  点评:在高煤价、高财务费用的重负下,以火电发电为主

责任编辑:dongzelaw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