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一座城市的绿色新坐标——阳泉市创建环保模范城纪实(二)
2011-12-30 09:55:47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 】 浏览:1370次 评论:0
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途径。阳泉市采取超常规、大投入的措施,大力实施集中供热、燃气利用、扬尘治理、园林绿化、污染企业关停搬迁、和机动车尾气治理等一系列工程。


  连续实施七期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程,拆除燃煤锅炉600余座、烟囱380余根,改变了市区烟囱林立、炉渣遍布、烟尘飞扬的状况,市区集中供热率达到90.33%。


  强力开展扬尘污水垃圾治理工程建设。重点对市区及周边的建筑施工工地、运输渣土及煤炭的车辆、大型煤场和料场进行集中整治,共整修围墙、围挡3700多米,取缔非法煤场140余家,清理储煤20余万吨,清理建筑垃圾300余立方米,100余家企业完成挡风抑尘墙建设任务。加强道路保洁,坚持每天市区主要干道洒水,建成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日处理生活垃圾600立方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开展机动车尾气和噪声治理工程。更新和改造了210辆天燃气公交车和1375辆双燃料出租车,双燃料出租车占全市实际运营车的96%。以创建噪声达标区为抓手,严格控制建筑施工、机动车、工业及社会生活噪声扰民。


  大力开展园林城市创建。按照“增加绿量、突出特色、创建精品”的要求和“显山露水、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思路,先后建成南山公园、北山公园、儿童公园等各类公园10个,总面积425.77万平方米。建成中心广场、政府广场、阳光广场等各类广场10个,总面积14.52万平方米。建成樱花园、牡丹园、常青园等街头游园40个,总面积22.06万平方米,基本形成了“绿不断、园成串、百步见绿、遥目有园”的绿地分布体系。


  投巨资实施桃河综合治理和蓄水工程,把一个污水横流的臭河滩变为一个环境优美的现代公园。在原阳钢废渣山上建起具有欧式风格的北山公园,打造出一批“以文为魂、文景同脉、厚史亮今”的绿化精品。城市“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硬化”等各项工作成效明显,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9.75%,绿地率36.0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96平方米,实现了由生态环境脆弱区向宜居宜业城市的跨越。


  大力推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阳泉市一直把保障饮用水安全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市人大通过了关于加强娘子关水源地保护的议案,市政府制定了《阳泉市娘子关泉源(水源地)保护总体方案》,按照“1年起步、3年明显见效、5年全部完成”的要求,计划投资2.6亿元,对娘子关水源地进行综合治理。


  3年来,累计投资10308万元,实施了娘子关污水处理、垃圾填埋、污染源关停搬迁、环境卫生整治、泉域周边拆迁治理、生态建设及河道治理“六大工程”。投资2381万元完成了娘子关污水处理厂建设,投资700万元基本完成垃圾填埋场工程建设。


  完成了全市水环境容量测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和立标工作,制定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加大对重点流域、重点排水企业的环境监管力度,确保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


  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及污水资源化工程建设。投入近3亿元,市区及平定、盂县、郊区4座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并投入正常运行,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5万吨,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县县都有污水处理厂”的目标。投入7700万元,建设了市污水处理厂及平定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回用工程。投入5800万元,建成阳煤集团五矿、新景矿等一批重点企业污水处理工程,并全部投入运行,形成年减排化学需氧量1497吨的能力。污水处理能力和资源化水平的提高,对改善阳泉市水环境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开展城市创模4年来,阳泉市环保工作实现了历史性转变,环境质量改善取得了显著成效。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由2006年的75%提高到现在的90%以上,环境空气质量由原来的劣三级转变为二级,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桃河地表水水质持续改善。晓庄断面地表水水质由Ⅲ类提高为Ⅱ类,白羊墅断面由劣Ⅴ类提高为Ⅳ类,娘子关断面保持Ⅲ类水质。


  提前完成污染减排任务。山西省政府下达阳泉市“十一五”二氧化硫控制指标是11.2万吨,化学需氧量控制指标是0.97万吨。2010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1.125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0.968万吨,分别比“十五”末下降18.3%、13.6%,不仅连续5年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减排任务,而且提前实现了减排目标。2011年,阳泉市主要污染物减排力度进一步加大,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明显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型能源、新型材料和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三大基地建设初具雏形,全市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23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20亿元,2011年生产总值预计增长13%,实现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双赢”的目标。


  公众环境意识显著提高。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公益广告、绿色创建,环境宣传进学校、社区、企业,几年间,先后创建绿色学校118所、绿色社区31个、环境教育基地1个、环境友好型企业6家,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掸尽尘埃华光灿,别有天地春风来。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活动中,阳泉市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蓝天碧水间,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一座现代时尚的城市、一座以绿色作为发展坐标的城市,正以矫健的步伐向着更大、更强、更富、更美的目标迈进!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