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通讯员 郑斌
阳泉市地处山西东部,是山西的东大门,是中国共产党于1947年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
阳泉市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是最具代表性的工矿型城市和颇具特色的北方山城。建市60多年来,累计生产原煤18亿吨,相当于每人生产1.4吨煤,是我国单位面积产煤最多的城市。
阳泉在为国家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自身也积累了环境污染重、生态欠账多、经济结构重、转型难度大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2003年~2005年,阳泉市连续3年排在全国113个重点城市大气污染最重的倒数第二名。
彻底改变污染状况,这是阳泉市委、市政府的决心。壮士断腕,决战攻坚,仅仅用了两年时间,阳泉市就甩掉全国污染第二的帽子,迈开了大踏步改善环境质量的步子,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
目前,阳泉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统筹城乡、率先转型、全面崛起、富民强市”的主题,以“三城同创”为契机,全市动员,全民参与,众志成城,负重拼搏,全力打好“六大”创模攻坚战,创建环保模范城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达到了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目标要求。
阳泉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有序,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安居乐业,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阳泉市创建环保模范城,坚持“以人为本,务求实效;突出重点,综合整治;打造精品,彰显特色”的原则,从抓突出环境问题入手,全力打好“六大”创模攻坚战。
1 治污围剿战:26座矸石山变绿山
脱硫狙击战:9家电厂污烟消灭
阳泉市在长期煤炭开采过程中,形成矸石山26座,堆存量达两亿多吨,占地4300余亩,每年以1000多万吨的速度增加,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严重污染环境。据测算,如果将两亿吨煤矸石按1米厚平铺,相当于阳泉市区建成区面积的2.5倍。矸山自燃年排放二氧化硫两万吨,相当于6台60万KW燃煤发电机组脱硫后的排放量,呈现出“白天云雾山,晚上火焰山,飞鸟不过山,野兔不过地”的现象。
从2006年开始,阳泉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臂的决心和信心,提出了“消灭矸石山污染,再造碧水蓝天”的口号。市委书记白云明确提出“向矸石山宣战,5年任务3年完”,市长李栋梁多次到矸石山治理现场进行检查,市人大、市政协经常组织代表、委员进行视察和调研,有力促进了矸石山治理。
2007年2月,阳泉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矸石山综合治理的意见》,明确了矸石山治理的任务、时限和标准,先后召开矸石山治理动员会、现场会、推进会,督促企业加快治理进度。
为确保治理效果,2007年4月,市政府邀请国家权威部门的专家就矸石山治理和生态恢复进行研讨论证,为矸石山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阳煤、南煤、荫营、固庄等煤炭企业积极行动,采用“放缓坡度、分层碾压、黄土覆盖、整体绿化”的方法,通过3年攻坚,累计投入近3亿元,全面完成了26座、4300亩矸石山综合治理任务,昔日的“火焰山”披上了绿装。而对新排矸石采取“由下向上、缩小凌空、分层压实、周边覆盖”工艺进行排矸作业,从源头上杜绝新排矸石污染。
矸石山综合治理工程是阳泉近年来污染治理规模最大、耗资最多、施工最难、进度最快、质量较高的工程之一。2010年9月29日在太原召开的全国生态治理现场会上,阳泉做了典型经验介绍。
二氧化硫是造成阳泉大气环境污染的首要污染物,占污染负荷的60%以上。电力企业作为二氧化硫的排放大户,加快电厂脱硫进程是改善阳泉市环境质量的关键。为此,市委、市政府全面发起电厂脱硫攻坚战。
截至2007年底,阳泉市原有的9家电力企业中,除5家关停外,其余电厂共投入5.3亿元,率先在全省整体完成脱硫工程,并全面投入运行,年减排二氧化硫5万多吨。在此基础上,又率先实施了电厂烟气脱氮,阳光发电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完成了1号机组低氮燃烧系统改造工程,年减排氮氧化物2000吨,有效改善了大气环境质量。
2 调产突进战:400多小企淘汰关停
资源再造战:212亿投资进军环保
阳泉市按照“调整结构、整合资源、革新工艺、根治污染”的工作思路,对重点行业实施了污染大治理、资源大整合、结构大调整、产业大提升。坚决贯彻国家“上大压小,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相继关闭了远鑫综合利用发电公司、娘子关发电公司、盂县衡光热电公司等一批电力企业。
对耐火行业实施治理改造。针对传统的倒烟窑烧成工艺落后、燃料结构不合理、污染严重的问题,实施了“变燃煤为燃气、变人工控制为电子控制、变倒烟窑为隧道窑”的工艺革命,共关闭拆除燃煤倒烟窑1000余座、矾石竖窑342座,建成煤气烧成的隧道窑110座、梭式窑371座。
抓住陕京二线天然气过境阳泉的机遇,实施了由煤气改天然气的第二轮工艺革命。截至目前,累计已有127家企业签订天然气改造合同,其中102家完工用上天然气,年替代原煤45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2万吨,从根本上解决了污染问题。
加大对“两高一资”企业的淘汰力度。根据阳泉实际,把建设新型能源基地、新型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作为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先后关停“五小”企业400多家,不仅实现了节能减排,而且为优势产业腾出了空间。
加强废物综合利用,发展环保产业,是缓解资源和环境制约的客观要求。阳泉市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充分利用煤矸石、煤层气、粉煤灰等废物资源,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目前,全市共建成矸石电厂3家,年利用矸石及劣质煤300余万吨。较大的矸石砖厂5家,总产量达到3亿多块,年利用矸石42万吨。建成煤层气发电站7家,利用煤层气烧结铁氧体和氧化铝,年利用煤层气5.3亿立方米。利用焦炉煤气发电,利用阳煤氧化铝厂等企业余热进行区域集中供热等。
这些综合利用工程每年可利用煤矸石及劣质煤342万吨、粉煤灰122万吨、煤层气5.9亿立方米,节约标准煤29万吨,减排二氧化硫4800吨。同时,正在建设和进行前期准备的环保产业项目45个,概算总投资212亿元,全部建成后产值可达264亿元,不仅实现了废物资源循环化,而且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3 生态保卫战:文景同脉城市美
治水攻坚战:荡涤浊流河水清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是改善人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