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咨询留言|东泽律师|法律法规|人大环境资源研究| 设为首页 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我要投稿
国际矿业并购的十大关键问题及对策(国际矿业大会专版) (一)
2011-11-08 09:55:17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栾政明 【 】 浏览:3964次 评论:0

摘  要

      ● 经过多年海外并购的试水,目前,对于很多大型企业来讲,在海外的资本投入和经营管理已经不再算是挑战,而在一个陌生的国家如何以当地人能够接受的思维和处事方式处理好劳资关系、搞好政府公关,才是真正的难点所在。
  ● 在国际矿业并购中,我们必须确立长远的规划和明确的目标,始终保持头脑的清醒和手段的灵活,确保并购活动达到既定目的。
  ● 海外并购波谲云诡,惟平和、积极的心态与低调、务实的行动才能够制胜。
  ● 在国际并购过程中,我们始终要保持国际化的法律意识。
  ● 我们必须跳出固有的经营思维,用全盘的、国际化的思维来统筹矿产资源的生产和贸易。
  ● 我们应该密切关注相关国家的政局稳定性、外交关系、政府的腐败、民族情绪等,同时与政治利益团体进行有效沟通,争取关键政治力量的支持,努力将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降到最低。

      国际矿业并购是技能的较量,是经验的比拼,更是思维与文化的碰撞。一桩桩发人深省的失败案例,提醒我们国际矿业并购的成功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技术和经验。如果我们套用中国式的经营方式去管理外国企业,如果用中国式的攻关技巧去对付外国政府,用固有的思维去审视国际并购的成败,那么我们将难免在国际矿业舞台上出尽洋相,将不得不在备受嘲讽之后铩羽而归。准备不足导致屡屡失利,骄傲轻敌带来巨额亏损。在“走出去”的路上,中国企业急需正视问题,进一步修炼内功。唯有如此,才能够在国际舞台上为民族争光,为国家谋利。
一、思维与文化
  在国际矿业并购的过程中,传统的中国式思维往往是并购成功的重大障碍。中国许多企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权力的庇护;如果在走出国门的时候依然套用既有经验,就难免会碰壁。由于法治的不完善和政策的不稳定,国内很多企业并不是一步步稳健地成长起来的,而是靠着特殊的机遇迅速壮大的;如果在走出国门的时候依然抱着毕其功于一役的心态,急功近利,贪大求快,往往会碰得头破血流。
※ 某钢铁集团在秘鲁的风雨历程
  1992年,秘鲁政府决定把长期亏损的国营企业秘鲁铁矿私有化。在秘鲁铁矿的国际招标中,中国一钢铁集团以1.2亿美元投得该标,收购了秘鲁铁矿公司98.4%的股份,获得马科纳矿区670.7平方千米内所有矿产资源的无限期开发和利用权。
  从进入秘鲁铁矿开始,这家钢铁集团就被各种名目的罢工示威所困扰,频繁的劳资纠纷曾一度令秘鲁铁矿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每年三四月份,秘鲁铁矿公司都要集中精力应对矿业工会的强势。每次费尽心力解决完问题后,又面临下一波威胁。而每次罢工的目的几乎都是涨工资、加福利。据不完全统计,矿工罢工给秘鲁铁矿公司带来的日平均损失在100万元~200万元不等。仅2004年的罢工事件,就给秘鲁铁矿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00多万美元。
此外,秘鲁铁矿的人事管理问题也曾困扰这家钢铁集团多年。进入秘鲁铁矿之初,这家钢铁集团试图在秘鲁引入国内管理体系,利用中方人员进行企业管理,最多时曾派驻中方管理人员达180多名,其中一些人把国内的矛盾也带到国外,不但没有帮助解决海外公司的经营困难,反而带去了很多内部问题。之后,该钢铁集团开始采用“本土化经营”的策略,更多地雇佣当地管理人员,经过努力,目前中方管理人员已经精简到20多人。
经过多年海外并购的试水,目前,对于很多大型企业来讲,在海外的资本投入和经营管理已经不再算是挑战,而在一个陌生的国家如何以当地人能够接受的思维和处事方式处理好劳资关系、搞好政府公关,才是真正的难点所在。只有摆脱夜郎自大和妄自菲薄的心理,以国际化的思维去审视矿业并购,进而用对方欢迎和接受的方式去进行交往、谈判以及并购后的整合,才能使企业的海外并购行动避免因思维的差异而铩羽而归。
二、目标与行动
  在国际矿业并购的过程中,明确的战略目标及与目标完全一致的行动是并购成功的关键之一。每一位矿企的决策者都应该知道,矿业并购的目的是保障矿产品的供应,同时不给企业增加过多的成本。而恰恰是这个浅显的道理,从国家的宏观层面到企业的微观层面,在此问题上所犯的错误都在不断重演。
  很多时候,人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缺乏长远的目标与规划,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国际并购焉能不败?因此,在国际矿业并购中,我们必须确立长远的规划和明确的目标,始终保持头脑的清醒和手段的灵活,确保并购活动达到既定目的,利国利民。
三、心态与宣传
  良好的心态和务实的行动是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伴随海外并购热潮的兴起,国内媒体展开了大规模的宣传报道。浮躁、高调的宣传,往往会给海外并购带来厄运;低调、务实的行动,才是推动海外并购成功的英明之举。
  ※ 五矿成功并购OZ公司
  2008年12月,五矿与负债累累的OZ矿业公司开始就收购进行谈判,由于之前与OZ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谈判进行得异常顺利,到2009年2月,双方已经达成了收购协议。此次交易正赶上了一个尴尬的“中国公司赴澳收购”的大集——华菱增持FMG、鞍钢投资金必达、中铝注资力拓,一连串的行动迅速激发了当地的民族主义情绪,在力拓宣布中铝注资计划的次日(2009年2月13日),澳大利亚反对党国家党领袖巴纳比·乔伊斯就率先在议会发难,并由此引发了持续而猛烈的反对浪潮。对此,五矿始终保持低调的姿态,总裁周中枢除了在“两会”期间偶尔提及此次交易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关于交易的行动及言论。留给外界的印象是:五矿方面只有一个专业的团队在运作这一交易。最终,由于低调的行动和专业化的团队运作,五矿躲过了中铝力拓交易所激起的澳大利亚的反并购浪潮,成功收购OZ公司。
  ※ 奥尤陶勒盖项目的教训
  本世纪初,蒙古国开始实行放开资源开发的政策,世界各大国闻讯纷纷加入对蒙古国资源的开发行列,为从中分得一杯羹而奋力一搏,其中以奥尤陶勒盖铜矿项目最为引人注目。该矿是全世界迄今最大的铜金矿,包括紫金、中铝在内的六七家中国公司积极参与到了奥优陶勒盖项目的开发当中。然而,就在中国企业踌躇满志的时候,事情却节外生枝。当时很多国内媒体为了突出报道主题,在措辞方面很不注意,这让蒙古方觉得中国企业收购奥优陶勒盖项目的背后还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2009年10月初,在连续数年的冗长谈判后,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力拓矿业集团、加拿大艾文雷矿业与蒙古国政府签署了在该国南部戈壁沙漠开发奥尤陶勒盖铜金矿工程的协议。如今控制奥优陶勒盖的4家公司为澳大利亚力拓、日本三井、日本住友以及蒙古国本土的一家企业。该项目预计将于2013年投产,5年后达到年产黄金33万盎司,年产铜45万吨,成为亚洲最大的铜矿之一。
  当我们欣喜若狂的时候,是否考虑到了对方的感受?当我们说一句话、做一件事的时候,是否考虑过它的负面作用?矿业并购的过程往往是利益对冲的过程,任何一个不经意的行为都有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和质疑。可见,海外并购波谲云诡,惟平和、积极的心态与低调、务实的行动,才能够制胜。
四、规则与政策
  国际矿业并购往往涉及多个国家,因此,相关

】 【打印繁体】 【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
帐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证码:
表情:
内容: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数码
科普
财经
新闻视频